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佛法修心竅訣 修心七要

  大乘佛法修心竅訣

  太橋旦曾堪布

  兩千五百多年前,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人間傳了四十五年的法當中,最殊勝、最究竟、最圓滿的法就是大乘法。大乘佛法的超勝之處就是菩提心,大乘佛教以菩提心爲莊嚴,以菩提心爲核心,以菩提心爲根本,以菩提心爲精髓。我們十分幸運,能夠遇到殊勝的菩提心教法,就像乞丐遇到如意寶一樣,應當極其珍惜。

  雖然菩提心說起來容易,聽起來悅耳,但做起來卻不是輕而易舉的事。身爲凡夫的我們,從無始以來一直到現在,以自我爲中心而拼命的做著各種自私自利的事,完全忽略了利益他人的事情。因而幾乎都沒有機會去展現我們的菩提心,我們的“以自我爲中心”的思想因此就自然越來越強大有力了。

  我們也不用擔心自己是否能夠做到,只要有意志力、有勇氣,再加上我們對諸佛菩薩的虔誠心所獲得的加被,難行能行,大家都可以做得到,因爲衆生的心的本性就是菩提心。即便是我們在輪回裏再迷惑、地獄裏再受苦,菩提心的本質仍然清淨、光明、圓滿。無論我們在六道當中投胎任何一道,菩提心永遠沒有離開過我們。就像油沒有離開過芝麻,酥油沒有離開過牛奶一樣。然而,很可惜的事,我們由于無明、我執、習氣、煩惱、造業、苦痛等等的緣故,菩提心雖然一直存在,但卻無法顯現。很遺憾的事,我們就這樣一直被執著蒙蔽、被煩惱汙染、被分別念所迷惑,從而障礙了我們認識菩提心的本能,更阻礙了發揮菩提心的機會。

  如果我們依靠上師們的殊勝竅訣以及根據自己的智慧來觀察的話,會發現實際上我們心中的任何起心動念,它的本質上都具備菩提心的成分,只不過是我們平時意識不到而已。如果我們依止了具德的上師,並獲得殊勝的竅訣且通過精進的修行,必定能全然顯露菩提心的本來面目而證得圓滿佛果。從古至今,已經有不計其數的大成就者都依靠菩提心修持而獲得了無上成就,那我們也一樣的能成就,關鍵在于我們自身的修持。

  談到修持,在漢藏佛教的各教各派裏都具有豐富的修持菩提心的方法與竅訣,但藏傳佛教四大教派當中最普遍、最確切、最有成效的修持菩提心的方法就是修心七要。《修心七要》是由阿底峽尊者傳下的,阿底峽尊者的傳承,是從釋迦牟尼佛親自授記的無著菩薩與龍樹菩薩而來。

  由世尊傳到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傳到無著菩薩的傳承,叫做廣行派;世尊傳給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傳給龍樹菩薩,龍樹菩薩傳給寂天菩薩的傳承稱爲深觀派。大乘佛法具有兩個特點,一是廣大,二是甚深,彌勒菩薩在《經莊嚴論》中說:“廣大及甚深,成熟無分別,說此二方便,即是無上乘。”廣大方便法門是福德資糧道,甚深空性法門是智慧資糧道,依靠廣大福德資糧而圓滿方便法門,依靠證悟甚深空性而圓滿智慧法門。廣大方便法門能成就色身佛,甚深空性法門能成就法身佛。成就色身是利他圓滿,成就法身是自利圓滿。

  相對而言,廣行派裏面強調方便法門比較多;深觀派裏面強調智慧法門比較多。廣行派側重于行;深觀派側重于見。換句話說,廣行派的內容傾向盡所有智;深觀派的內容傾向如所有智。廣行派具有彌勒五論;深觀派具有龍樹六論。而這兩種傳承在阿底峽尊者身上都具備。

  藏傳四大教派及印度的大德均公認阿底峽尊者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尊者本來是一位太子,他放棄了世間的事情而出家。尊者依止了一百五十位大師,其中賜予菩提心傳承最重要的有叁位:一位是法護、一位是慈瑜伽士、一位是金州大師。尊者依止了這叁位大師,並獲得了叁位大師的菩提心傳承,具備了真實無僞的菩提心,尤其是依止了金州大師。尊者在談到其他上師的時候,合掌在心間。而想到金州大師的時候,他合掌在頭頂上還要掉眼淚。很多人問他,爲什麼在祈禱金州大師的時候,不僅僅是合掌在頭頂上還要掉眼淚?尊者說令他菩提心真正生起,所獲得的最大加持來源是金州大師賜予的。

  一、菩提心的重要性

  阿底峽尊者先後依止了一百五十多位上師,聽受並掌握了當時印度所有的顯密正法、教誡。且親見到本尊和衆多曼荼羅勇父勇母,獲得許多共同成就,如不動叁摩地等等。尊者也是成爲了當時印度十八部一切大衆的頂上摩尼寶。

  對于這些成就,阿底峽尊者並不覺得滿足。尊者經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是成佛的快速之道

  ”這時,住在黑山秘窟的羅怙羅鞠多上師以神通力知道後,來到尊者的面前說:“能親見到本尊和衆多曼茶羅天衆,獲得不動叁摩地等等許多共同成就,光是這些算不上什麼大成就。你應該專修慈心、悲心和菩提心。”

  有一次尊者在菩提迦耶繞塔的途中,見到有二尊泥像正在對話,一尊泥像問:“學什麼法可以快速成佛呢?”另一尊泥像問:“當然是學菩提心”。尊者又接著繞塔,這時在塔的南方虛空中,出現二位天女,其中一位天女問:“要想速疾成佛,當學何法

  ”另一位回答:“應學菩提心!”並說了一種很妙的菩提心修持方法。尊者見狀便停止旋繞,側耳傾聽起來,就像將水從一個器皿注入另一個器皿一樣,尊者對她們的談話內容悉數領悟。當尊者繞到主殿時,寺檐下一座佛像出聲道:“喂,大德!要想速疾成佛,就應學慈心、悲心與菩提心!”

  後來,尊者有一次走到龍猛菩薩所建的石院附近時,出現一老一少兩位婦女,老的對少的說:“要想迅速成佛,就應學菩提心!”在繞石院小屋時,一座象牙釋迦牟尼像也開口說道:“瑜伽師!一個人要想迅速成佛,就應學菩提心!”

  這時,阿底峽尊者已經對菩提心的殊勝修持生起了無比的向往與信心。尊者很想知道,到底誰有全部的教授能使如摩尼寶般的菩提心未生令生、已生令增長並究竟圓臻呢?尊者開始四處尋訪打聽。後來打聽到金洲(現在的斯裏蘭卡)有一位上師被稱爲“菩提心之主”,爲了能夠聽受全部的菩提心教法,尊者決定前往金洲。

  尊者于是隨同一群去金洲經商並熟知航海路線的商人,一起出發。途中魔王爲了阻止尊者獲得菩提心教法以及將來對佛法的弘揚,帶領衆多魔軍對商隊進行大規模的破壞,造成了嚴重的損害及障礙。隨從的一位班智達乞叉底蘖沙向阿底峽尊者猛力啓請,尊者便入[紅降閻摩]叁摩地調伏了魔王與魔軍,如此衆人才又繼續順利前行。阿底峽尊者在海上曆時漂泊了十叁個月後,終于抵達金洲。

  二,菩提心的傳承殊勝

  阿底峽尊者在途中經曆了種種的諸多災難及折磨,終于找到了金洲大師。尊者將一只內外透明,盛滿金、銀、珍珠、珊瑚、吠琉璃等寶物的寶瓶作爲供養,獻到金洲上師手中。這便構成了尊者能如瓶滿注地聽受修菩提心教授的緣起。

  尊者向大師請求賜予菩提心的傳承,金洲大師說:“我可以答應傳給你菩提心的教授及傳承,但你必須要待我身邊十二年的時間。”尊者毅然決然的答應了在金洲大師身邊待了十二年。在這十二年之中,尊者從金洲大師處完整獲得了彌勒菩薩傳給無著菩薩的《佛母般若波羅蜜經》中的全部隱義,以及文殊菩薩傳給寂天菩薩的修自他相換菩提心的殊勝教授及圓滿傳承。通過在金洲大師身邊長期努力的修習,尊者心中生起了無造作的自他相換菩提心。金洲大師宣布阿底峽尊者爲聖教之主,並授記尊者將前往藏地,培養那裏的弟子,弘揚菩提心教法。

  據藏族佛教文化史記載:佛法從吐蕃王朝第二十八代國王拉妥妥日年贊開始出現;在吐蕃王朝第叁十叁代國王松贊幹布時代大規模發展;在吐蕃王朝第叁十八代國王赤松德贊時代鼎盛。他們叁位分別是大勢至、觀世音、文殊菩薩的化身,拉妥妥日國王爲大勢至菩薩化身,松贊幹布國王爲觀世音菩薩化身,赤松德贊國王爲文殊菩薩化身,他們叁位是對藏傳佛教非常有貢獻的人物。

  在木奈贊布國王以後佛法開始衰落,主要是因爲朗達瑪的出現。朗達瑪是藏地最後一個對佛法進行極大破壞的魔王,後來被朗龍巴吉多傑大成就者所調伏。因爲朗達瑪的破壞,當時藏傳佛教沒有統一而是分散的,很多重要的佛法也都消失了,正法也沒有辦法弘揚起來。

  叁、菩提心教法來之不易

  在這種情況下,藏地的很多大菩薩們就發願,一定要迎請印度非常了不起的阿底峽尊者來藏地傳法,整個藏地的佛法需要清理整調。爲了邀請阿底峽尊者入藏付出了很多的人力財力,其中智慧光爲了邀請阿底峽尊者甚至犧牲了寶貴的生命。智慧光是吐蕃王朝朗達瑪五世孫,阿裏谷格的國王,後來出家。

  智慧光迎請阿底峽尊者入藏途中遭到克什米爾的突厥族王噶洛構兵的圍攻,突厥族王將智慧光關進牢獄,並聲稱:“想要換回智慧光,就必須拿與智慧光身體同等重量的黃金來換。”阿裏谷格的臣民開始在全國籌集黃金,並將籌到的黃金送到突厥王宮。在王宮稱重後發現籌來的黃金只夠智慧光頭部以下身體的重量,缺少頭部重量的黃金。突厥族王不依不饒,一定要補足頭部重量的黃金才同意交換。智慧光知道後說:“與其將黃金用來買回我的性命,不如用這些黃金來充足邀請阿底峽尊者入藏的路費。邀請到阿底峽尊者來藏弘揚正法,將能夠利益到無量無邊的衆生,這比我的性命重要得多。”就這樣,智慧光被突厥族王殘忍殺害。

  隨後,由菩提光繼續迎請阿底峽尊者入藏。由于之前獲得金洲大師的授記,尊者早就知道他要去藏地。阿底峽尊者在印度的時候有很多的本尊,但主要的本尊就是度母。尊者做一些重要決定或事情的時候,都會祈禱度母,度母會親自示現並授記。于是阿底峽尊者就祈問位于金剛座的度母像:“去藏地好還是留在印度好”,度母像開口說:“你去藏地的話弘法利生的事業會非常廣大,但是壽命會短二十年。如果你留在印度的話,你的事業不如西藏那麼廣大,但是壽命會很長。”阿底峽尊者爲了利益藏地的佛法事業,毅然來到藏地並傳了很多的法。尊者本來在印度的話能活九十二歲,來藏地後只活到了七十二歲。

  如度母授記,阿底峽尊者到…

《大乘佛法修心竅訣 修心七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