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佛法修心竅訣 修心七要▪P5

  ..續本文上一頁眼睛,不是左右橫向,而是上下豎立地長的話,我們所看到的外部世界的形象與顔色將會大大地不一樣的了。我們所認爲的一切,都是由眼耳鼻舌身來提供的,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其它任何獲取知識的途徑了。所有的顔色與形狀,是由額頭上的雙眼來攝識的;所有的聲音,無一不是通過兩只耳朵內耳膜的振動來聽聞到的。通常,人類在功能低下,作用有限的五識之外再添加一個迷亂的心,與其爲伍,武斷地宣稱:「所有的知識盡在我的認識之內」,把那些沒能出現在自己心中的道理,歸結到「無」與「非存在」的概念之中。這將無疑是萬禍之根。”

  無論是流轉輪回,還是證得佛果,都由意識的負面與正面來決定。龍猛菩薩在《法界贊》中說:“試觀心識有二面,世間以及出世間,執爲我法成輪回,自證智則爲如來。”意識具有幾種特點:一、意識能夠了解分別一切的外境;二、意識能夠了解分別一切的物質現象的自相和事相;叁、意識不僅僅是能夠認知當下的事和理,也能夠認知過去、未來的事和理;四、意識不僅僅是刹那認知,還能夠相續不斷地認知。意識分爲五俱意識和不俱意識。不俱意識又分爲五後意識及獨頭意識。獨頭意識分爲夢中獨頭意識、定中獨頭意識、散位獨頭意識、狂亂獨頭意識。

  雖然意識具備這種能力,但意識要依賴于末那識,依末那識的支配下意識才能活動,自己無法做主,她經常會受到末那識的影響。所以我們凡夫相續中的念頭幾乎都不是執著惡,就是執著善。不是執著輪回,就是執著涅槃。不是執著常見,就是執著斷見。始終超越不了執著的範疇,原因就是末那識。

  末那識是染汙意,一切煩惱之根本,前六識的所依,四惑八大相應起。四種根本迷惑是我見、我慢、我癡、我愛。八種大隨煩惱相應。凡夫爲什麼自私自利,執著于人我和法我呢?原因就是第七末那識的執著,末那識就是以自我爲中心的我執。末那識的最大作用就是不讓我們從輪回中獲得解脫,我們始終都是存于顛倒、迷亂、妄想之中,擺脫不了輪回的系縛,原因就是第七末那識。末那識最大的錯覺就是它執第八阿賴耶識爲我,它對阿賴耶識的愛與執著,一直持續到第八地菩薩才能徹底放棄。凡是輪回中不停地漂泊,遭受無窮無盡的苦痛皆來源于末那識。關于阿賴耶識的解釋談到勝義菩提心的時候詳細講述。

  相對的心除了八識心王以外,還將人類心理歸納爲五十一心所,如果再詳細分析的話數量更多,比如說與前五識相應的心所法有叁十四個。與第六識相應的心所法有五十一個。第七識末那識我執識相應的心所法有十八個。與第八識阿賴耶識相應的心所法有五個。

  如果有人問了解這些跟修學《修心七要》有什麼關系?知道這些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呢?答案是有兩方面的幫助:從近期情況來看,對我們平時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欲、我執煩惱等“心”的運作規律,有更清醒的認識,也更加了解我們的精神世界,不會對外在物質領域過于迷惑;從長遠角度來說,我們知道心和心所以後,才能明白如何去轉前五識爲成所作智;轉第六意識爲妙觀察智;轉第七末那識爲平等性智;轉第八阿賴耶識爲大圓鏡智。並能實現將此“心”升華爲勝義菩提心的究竟目標,也將透過徹底認知相對心而了悟究竟心之本性,證得圓滿佛果。

  總而言之,對于“相對心”來說, 雖然凡夫心是被染汙、顛倒、迷惑、錯亂、分別、執著、妄念的。但是如果我們依止了具德的善知識,如實地認識到心的本性,並勇猛精進地實修實證,將“心王”—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以及阿賴耶識,和心所五十一,都能和法界融爲一體。就好比世界上所有的河流,雖然它們的大小、形狀,顔色等各自不同,水質味道也不一樣,但融入了大海之後,所有河流的大小、形狀,顔色、味道等一切,都合爲了一體一般。 正如薩惹哈大師所說:“如恒河等各種水,流入大海同一味,應知各種心心所,于法界中同一味。”

  綜上所述,我根據佛經與論典中的相關內容,從理論上做了一個關于“心”的簡單介紹,但更重要的是要把對"心"的認知融入到實際生活之中。

  首先,我們要正確的認識自己的“心”,如果我們忽略了對于“心”的認知,在還未認識自己的情況下,過于注重對外在的物質追求,盲目追逐眼前的利益與感官的享受,就會失去人生的根本意義,可以說是舍本逐末。誠如,成就者薩惹哈大師所說:“由被實執大魔縛,衆生專造無義苦,有被內心差別迷,置主于家向外覓,有執影像爲實境,棄舍根本尋枝末,如是所作終不悟 ……”

  

  我們不認識自己的“心”,就無法如實地“修心”,無法樹立正知正見;我們不認識自己的“心”,也沒有辦法斷除邪念邪見,無法把握正確的取舍。我們既不了解什麼是“能修”,也不認識什麼是“所修”,也不知道修心的究竟目標是什麼?!即便是“聰明伶俐”、“智勇雙全”的人,但如果不認識自己的“心”,就意味著他還未認識自己。在不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卻想主宰一切,這就是我們人類的最大愚癡之處。

  我們不可以盲目地以爲人類了知一切,人類非常聰明,或是人類很了不起,人類可以征服一切。其實用智慧來仔細觀察的話,卻會了解到我們的能力實在有限,甚至比其它生命還要脆弱。比如,汶川地震時,一只豬被埋了叁十六天,但仍然活著,如今它已成了“明星”,被人們稱爲“豬堅強”。但是,一般的人,七天中斷絕了任何飲食的話,就無法生存了。

  而且,人類還有很多地方比較愚昧,打一個小小的比方:公雞能預測到何時天亮,它們會在太陽出來之前打鳴;螞蟻能預測到何時下雨,它們會在大雨到來之前提早搬家;還有很多動物,能預測到即將發生的地震、海嘯、臺風等等的災難,然而人類卻做不到…… 因爲動物天生具備預測能力,而不是借助外力推算。

  一般來說,人類即使想要預測個小範圍的事情,大都還需要通過依賴和借助科學儀器和研究數據來分析測算,並非是天生就具足。所以,就這個角度來看,我們該恭敬所有動物才對。表面上雖然人類會說話、能做事,具備思維的能力,但實際上我們很多地方還比不上動物。人類非常愚癡和殘忍,不但不懂得珍愛生命,反而爲了滿足口腹之欲,大量的傷害無辜的生命。在這些方面,是否值得我們去反思呢?作爲人類,我們是否更應該要尊重一切生命呢?

  人類尤其在最關鍵的地方特別迷惑,譬如:對死亡而言,我們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死,也不知道死于什麼樣的原因,更不知道死的時候會是什麼樣子,我們在死亡來臨時將會出現什麼樣的恐懼、錯亂、和痛苦的狀態呢?多數的人,對來世、對解脫,乃至對成佛的事情都一無所知。由于人們不知道生命與宇宙的真相,所以不相信真理,甚至還會對這些善意的教導起邪見。

  因爲我們不知道從何方來,所以對過去迷惑;我們不知道往何處去,所以對未來迷茫;我們不明白活在當下,所以對現在沒有好好珍惜和把握……我們在世俗間沈浮,對過去、未來、現在叁世,都感到迷惑和茫然。 在生存的過程中,我們的“心” 對外境産生迷惑,向外散亂著。我們的“心”總是在回憶過去、盼望未來、隨從當下妄念的狀態裏。實際上,這些都是缺乏認識自己的“心”所導致的。

  尤其是在如今的末法時期,是逢高科技的時代,由于資訊發達、媒體開放,人們通常對全球的經濟、文化、運動,乃至各種各樣的社會現象等方方面面過于關注,導致心中生起了無窮無盡的雜念,影響到內心的平靜。人們的心日日夜夜都充滿著社會上各種複雜消息所産生的幻覺,活在迷亂、錯覺之中。

  最可憐的是當今的年輕一輩,正遭受著兩大汙染:一、環境的汙染:很多孩子在城市裏成長、生活,由于環境和能源的過度破壞和開發,導致汙染越來越嚴重。加之沒有良知的人們對能源過于浪費,造成人們的生存環境愈發惡劣; 二、心靈的汙染:爲數不少的年青人,被網絡和遊戲所吸引和誘惑,日日夜夜沈迷其中,內心充滿著各種各樣的幻覺,失去了純真的思想。寶貴的青春年華,沈浸在自私與虛妄的世界裏,虛度時光。有些還學到種種不良的思想和行爲,逐漸喪失了良心與道德,甚至具有了暴力傾向,導致對社會對人類不利的事情發生。這些現象實在是非常可惜和令人痛心!

  現在的人們由于對物欲追求的目的性強,競爭太激烈,生活壓力大,所以人們忙忙碌碌很有緊迫感,不能像古代人那麼悠閑自得,平靜與安詳,滿足與快樂。生活在當今複雜的社會中,人們很難放輕松,也很少得到平靜,內心非常容易散亂和波動.始終都無法保持甯靜的狀態,因此我們難以認識心的本性。這些都是濁世的現象,也是修心的最大障礙。

  時代在進步,人們在盲目追求現代文明的同時,有些事情卻非常矛盾。我們過于注重眼前的利益,以及感官上的享受,同時還會關注離我們極其遙遠外星球的情況。古代人未曾經曆過的事情也會發生。例如,人類飛行太空的事情,哪一個國家的人、某某名字、幾年幾月幾號、幾點幾秒順利登上了月球,月球上是什麼樣的環境,溫度多少,有什麼樣的外星生命生存在那裏,等等都了如指掌。還有,什麼時候發生日食、月食、日環食還是日全食,也都一清二楚。

  但是我們卻對離自己最近的內心,卻一無所知。更無法想象和認知覺悟者的境界。我們在每時每刻的起心動念:是善,還是惡?是正念,還是邪念?是正見,還是邪見?是煩惱,還是智慧? 對此,我們都不曾意識和覺察。

  大家仔細想一想,這是不是一件非常矛盾的事情?是不是說明我們並不真正的認識自己?誠如噶舉派大堪布察察土登曾經說:“悟之者當前一念如珠在掌,不受辛勞。迷之者向外馳求,枉受艱辛,終不可得。由是明昧之分,即聖凡之別也。”

  實際上,我們都還不夠認識--自無始輪回以來,與我們未曾離開過的…

《大乘佛法修心竅訣 修心七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