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法修心窍诀
太桥旦曾堪布
两千五百多年前,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人间传了四十五年的法当中,最殊胜、最究竟、最圆满的法就是大乘法。大乘佛法的超胜之处就是菩提心,大乘佛教以菩提心为庄严,以菩提心为核心,以菩提心为根本,以菩提心为精髓。我们十分幸运,能够遇到殊胜的菩提心教法,就像乞丐遇到如意宝一样,应当极其珍惜。
虽然菩提心说起来容易,听起来悦耳,但做起来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身为凡夫的我们,从无始以来一直到现在,以自我为中心而拼命的做着各种自私自利的事,完全忽略了利益他人的事情。因而几乎都没有机会去展现我们的菩提心,我们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因此就自然越来越强大有力了。
我们也不用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做到,只要有意志力、有勇气,再加上我们对诸佛菩萨的虔诚心所获得的加被,难行能行,大家都可以做得到,因为众生的心的本性就是菩提心。即便是我们在轮回里再迷惑、地狱里再受苦,菩提心的本质仍然清净、光明、圆满。无论我们在六道当中投胎任何一道,菩提心永远没有离开过我们。就像油没有离开过芝麻,酥油没有离开过牛奶一样。然而,很可惜的事,我们由于无明、我执、习气、烦恼、造业、苦痛等等的缘故,菩提心虽然一直存在,但却无法显现。很遗憾的事,我们就这样一直被执着蒙蔽、被烦恼污染、被分别念所迷惑,从而障碍了我们认识菩提心的本能,更阻碍了发挥菩提心的机会。
如果我们依靠上师们的殊胜窍诀以及根据自己的智慧来观察的话,会发现实际上我们心中的任何起心动念,它的本质上都具备菩提心的成分,只不过是我们平时意识不到而已。如果我们依止了具德的上师,并获得殊胜的窍诀且通过精进的修行,必定能全然显露菩提心的本来面目而证得圆满佛果。从古至今,已经有不计其数的大成就者都依靠菩提心修持而获得了无上成就,那我们也一样的能成就,关键在于我们自身的修持。
谈到修持,在汉藏佛教的各教各派里都具有丰富的修持菩提心的方法与窍诀,但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当中最普遍、最确切、最有成效的修持菩提心的方法就是修心七要。《修心七要》是由阿底峡尊者传下的,阿底峡尊者的传承,是从释迦牟尼佛亲自授记的无著菩萨与龙树菩萨而来。
由世尊传到弥勒菩萨,弥勒菩萨传到无著菩萨的传承,叫做广行派;世尊传给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传给龙树菩萨,龙树菩萨传给寂天菩萨的传承称为深观派。大乘佛法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广大,二是甚深,弥勒菩萨在《经庄严论》中说:“广大及甚深,成熟无分别,说此二方便,即是无上乘。”广大方便法门是福德资粮道,甚深空性法门是智慧资粮道,依靠广大福德资粮而圆满方便法门,依靠证悟甚深空性而圆满智慧法门。广大方便法门能成就色身佛,甚深空性法门能成就法身佛。成就色身是利他圆满,成就法身是自利圆满。
相对而言,广行派里面强调方便法门比较多;深观派里面强调智慧法门比较多。广行派侧重于行;深观派侧重于见。换句话说,广行派的内容倾向尽所有智;深观派的内容倾向如所有智。广行派具有弥勒五论;深观派具有龙树六论。而这两种传承在阿底峡尊者身上都具备。
藏传四大教派及印度的大德均公认阿底峡尊者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尊者本来是一位太子,他放弃了世间的事情而出家。尊者依止了一百五十位大师,其中赐予菩提心传承最重要的有三位:一位是法护、一位是慈瑜伽士、一位是金州大师。尊者依止了这三位大师,并获得了三位大师的菩提心传承,具备了真实无伪的菩提心,尤其是依止了金州大师。尊者在谈到其他上师的时候,合掌在心间。而想到金州大师的时候,他合掌在头顶上还要掉眼泪。很多人问他,为什么在祈祷金州大师的时候,不仅仅是合掌在头顶上还要掉眼泪?尊者说令他菩提心真正生起,所获得的最大加持来源是金州大师赐予的。
一、菩提心的重要性
阿底峡尊者先后依止了一百五十多位上师,听受并掌握了当时印度所有的显密正法、教诫。且亲见到本尊和众多曼荼罗勇父勇母,获得许多共同成就,如不动三摩地等等。尊者也是成为了当时印度十八部一切大众的顶上摩尼宝。
对于这些成就,阿底峡尊者并不觉得满足。尊者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成佛的快速之道
”这时,住在黑山秘窟的罗怙罗鞠多上师以神通力知道后,来到尊者的面前说:“能亲见到本尊和众多曼茶罗天众,获得不动三摩地等等许多共同成就,光是这些算不上什么大成就。你应该专修慈心、悲心和菩提心。”
有一次尊者在菩提迦耶绕塔的途中,见到有二尊泥像正在对话,一尊泥像问:“学什么法可以快速成佛呢?”另一尊泥像问:“当然是学菩提心”。尊者又接着绕塔,这时在塔的南方虚空中,出现二位天女,其中一位天女问:“要想速疾成佛,当学何法
”另一位回答:“应学菩提心!”并说了一种很妙的菩提心修持方法。尊者见状便停止旋绕,侧耳倾听起来,就像将水从一个器皿注入另一个器皿一样,尊者对她们的谈话内容悉数领悟。当尊者绕到主殿时,寺檐下一座佛像出声道:“喂,大德!要想速疾成佛,就应学慈心、悲心与菩提心!”
后来,尊者有一次走到龙猛菩萨所建的石院附近时,出现一老一少两位妇女,老的对少的说:“要想迅速成佛,就应学菩提心!”在绕石院小屋时,一座象牙释迦牟尼像也开口说道:“瑜伽师!一个人要想迅速成佛,就应学菩提心!”
这时,阿底峡尊者已经对菩提心的殊胜修持生起了无比的向往与信心。尊者很想知道,到底谁有全部的教授能使如摩尼宝般的菩提心未生令生、已生令增长并究竟圆臻呢?尊者开始四处寻访打听。后来打听到金洲(现在的斯里兰卡)有一位上师被称为“菩提心之主”,为了能够听受全部的菩提心教法,尊者决定前往金洲。
尊者于是随同一群去金洲经商并熟知航海路线的商人,一起出发。途中魔王为了阻止尊者获得菩提心教法以及将来对佛法的弘扬,带领众多魔军对商队进行大规模的破坏,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及障碍。随从的一位班智达乞叉底蘖沙向阿底峡尊者猛力启请,尊者便入[红降阎摩]三摩地调伏了魔王与魔军,如此众人才又继续顺利前行。阿底峡尊者在海上历时漂泊了十三个月后,终于抵达金洲。
二,菩提心的传承殊胜
阿底峡尊者在途中经历了种种的诸多灾难及折磨,终于找到了金洲大师。尊者将一只内外透明,盛满金、银、珍珠、珊瑚、吠琉璃等宝物的宝瓶作为供养,献到金洲上师手中。这便构成了尊者能如瓶满注地听受修菩提心教授的缘起。
尊者向大师请求赐予菩提心的传承,金洲大师说:“我可以答应传给你菩提心的教授及传承,但你必须要待我身边十二年的时间。”尊者毅然决然的答应了在金洲大师身边待了十二年。在这十二年之中,尊者从金洲大师处完整获得了弥勒菩萨传给无著菩萨的《佛母般若波罗蜜经》中的全部隐义,以及文殊菩萨传给寂天菩萨的修自他相换菩提心的殊胜教授及圆满传承。通过在金洲大师身边长期努力的修习,尊者心中生起了无造作的自他相换菩提心。金洲大师宣布阿底峡尊者为圣教之主,并授记尊者将前往藏地,培养那里的弟子,弘扬菩提心教法。
据藏族佛教文化史记载:佛法从吐蕃王朝第二十八代国王拉妥妥日年赞开始出现;在吐蕃王朝第三十三代国王松赞干布时代大规模发展;在吐蕃王朝第三十八代国王赤松德赞时代鼎盛。他们三位分别是大势至、观世音、文殊菩萨的化身,拉妥妥日国王为大势至菩萨化身,松赞干布国王为观世音菩萨化身,赤松德赞国王为文殊菩萨化身,他们三位是对藏传佛教非常有贡献的人物。
在木奈赞布国王以后佛法开始衰落,主要是因为朗达玛的出现。朗达玛是藏地最后一个对佛法进行极大破坏的魔王,后来被朗龙巴吉多杰大成就者所调伏。因为朗达玛的破坏,当时藏传佛教没有统一而是分散的,很多重要的佛法也都消失了,正法也没有办法弘扬起来。
三、菩提心教法来之不易
在这种情况下,藏地的很多大菩萨们就发愿,一定要迎请印度非常了不起的阿底峡尊者来藏地传法,整个藏地的佛法需要清理整调。为了邀请阿底峡尊者入藏付出了很多的人力财力,其中智慧光为了邀请阿底峡尊者甚至牺牲了宝贵的生命。智慧光是吐蕃王朝朗达玛五世孙,阿里谷格的国王,后来出家。
智慧光迎请阿底峡尊者入藏途中遭到克什米尔的突厥族王噶洛构兵的围攻,突厥族王将智慧光关进牢狱,并声称:“想要换回智慧光,就必须拿与智慧光身体同等重量的黄金来换。”阿里谷格的臣民开始在全国筹集黄金,并将筹到的黄金送到突厥王宫。在王宫称重后发现筹来的黄金只够智慧光头部以下身体的重量,缺少头部重量的黄金。突厥族王不依不饶,一定要补足头部重量的黄金才同意交换。智慧光知道后说:“与其将黄金用来买回我的性命,不如用这些黄金来充足邀请阿底峡尊者入藏的路费。邀请到阿底峡尊者来藏弘扬正法,将能够利益到无量无边的众生,这比我的性命重要得多。”就这样,智慧光被突厥族王残忍杀害。
随后,由菩提光继续迎请阿底峡尊者入藏。由于之前获得金洲大师的授记,尊者早就知道他要去藏地。阿底峡尊者在印度的时候有很多的本尊,但主要的本尊就是度母。尊者做一些重要决定或事情的时候,都会祈祷度母,度母会亲自示现并授记。于是阿底峡尊者就祈问位于金刚座的度母像:“去藏地好还是留在印度好”,度母像开口说:“你去藏地的话弘法利生的事业会非常广大,但是寿命会短二十年。如果你留在印度的话,你的事业不如西藏那么广大,但是寿命会很长。”阿底峡尊者为了利益藏地的佛法事业,毅然来到藏地并传了很多的法。尊者本来在印度的话能活九十二岁,来藏地后只活到了七十二岁。
如度母授记,阿底峡尊者到…
《大乘佛法修心窍诀 修心七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