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保持離欲心,正確地了解戒律

  保持離欲心,正確地了解戒律

  這麼一來,戒律就可能會變得很困難。你必須少欲知足,並保持離欲心,你必須正確地了解。有次當我行經沙拉武裏省(SaraBuri)時,我的團體前往某個村莊寺院暫住。該寺住持的戒臘和我一樣。清晨,我們會一起托缽,然後回到寺院放下缽。不久,在家人將幾盤食物放進會堂,然後比丘們會去拿起來打開,排成一列,作爲正式供養。一個比丘會將手指放在這一列末端的盤子上,一位在家人則將手放在另一端的盤子上,然後比丘們便拿過來分配著吃。

  當時大約有五名比丘和我一起行腳,但沒有人去碰食物。我們托缽得到的只有白米飯,因此雖和他們坐在一起,我們只吃白飯,沒人敢吃盤裏的食物。

  這種情況持續了好幾天,我開始感覺到住持對我們的行爲感到不安。可能有僧衆前去對他說:"那些來訪的比丘不吃任何食物,我不知道他們是怎麼了。"

  我必須再多待幾天,因此前去向住持解釋。

  我說:"法師!我可以打擾您一會兒嗎?我恐怕你和其他僧衆對我們不吃在家人供養的盤中食物感到困惑。我想對您澄清它真的沒什麼。法師!那只是因我所學的接受供養的修行方式就是如此。在家人放下食物,然後比丘們前去打開餐盤,做好分配,並將之視爲正式的供養,這是錯誤的,是犯突吉羅罪。具體來說,若比丘手持或接觸尚未正式供養到手裏的食物,會玷汙食物,凡吃那食物的比丘依律都是犯戒。"

  "只是因爲這樣,法師!我並非要批評任何人,或要迫使你和其他比丘改變規矩,完全不是。我只是想讓您知道我良善的動機,因爲我可能要在此地再多待幾天。"

  他雙手合十說道:"善哉!善哉!在沙拉武裏我還未看過一個持戒如此細微的比丘,現在已找不到這種人了。若還有,一定是住在沙拉武裏之外。容我贊歎你們吧!我絲毫不會反對,這非常好。"

  研讀戒律直到真心了解

  隔天早晨,當我們托缽回來時,沒有一個比丘走近餐盤。在家衆自己把食物分配好並供養給他們,因爲擔心比丘們不吃。從那天起,比丘與沙彌們似乎都顯得很緊張,我試著解釋一些事情好讓他們放松心情。我認爲他們害怕我們,他們只是走進自己的房間,並安靜地把自己關起來。

  有兩叁天我試著讓他們放輕松,因爲他們是如此羞愧。我真的沒有任何對立的想法,也沒有嫌食物不夠或挑叁揀四的意思。我以前曾禁食,有時甚至長達七八天,這裏有白米飯,我知道自己不會餓死。我從修行、研讀與如法修行中獲得力量。

  我以佛陀爲典範,無論到哪裏,不管別人怎麼做,都不讓自己卷入是非,只是完全投身于修行中--我在乎自己和修行。

  那些不持戒、修定的人,無法和修行的人共住,他們必然各走各的路。以前我並不了解這點。身爲老師,我教導別人,自己卻沒有修行,這實在很糟。當我深入觀察時,發現我的修行與知識有天壤之別。

  因此,我對想建立森林禅修中心的比丘們說:"別做!"若你還未真正了解,就別費心去教導別人,你只會搞得一團糟而已。有些比丘以爲只要住進森林裏,就能獲得平靜,但他們仍不了解修行的本質。他們去割草,什麼事都自己來,那不會帶來進步。無論森林有多平靜,若你做錯的話,就不可能進步。

  他們看見森林僧住在森林裏,便模仿他們住于森林,不過那是不同的,袈裟、飲食習慣不同,每件事都不一樣。他們沒有自我訓練,沒有修行,若只是依樣而住,就有如炫耀或宣傳的場景,只是場賣膏藥的表演罷了,無法更進一步。那些只有少許修行就去教導他人者,都還不成熟,並非真的了解。不久之後,一旦他們放棄,一切就垮了。

  因此,我們必須研讀。仔細看《新論》說些什麼,研讀它、背誦它,直到了解爲止。隨時詢問老師更微細的觀點,他會加以解釋,如此研讀直到真正了解戒律爲止。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