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死背所有的戒律是不可能的

  死背所有的戒律是不可能的

  在這階段,我努力想突破修行的困境。我被困住了。此時恰好有個機會去見阿姜曼,我問他:"尊貴的阿姜,我應該怎麼做?我正要開始修行,卻不知正確的道路。我有許多疑惑,修行時完全找不到依據。"

  他問我:"問題是什麼?"

  "在修行過程中,我挑選《清淨道論》來研讀,但它似乎不可能付諸修行。《戒廣說》、《定廣說》與《慧廣說》的內容似乎完全不切實際,我不認爲這世上有人能實踐它,它太過繁雜。要記住每條規則是不可能的,它超出我的能力之外。"

  他對我說:

  沒錯!那裏面有很多東西,但實際上只有一點點。若我們要考慮到《戒廣說》裏的每條規定,那真的很困難。但事實上,《戒廣說》是從人心發展出來的。若訓練心讓它有慚與愧,我們就能有所防護,言行也會更加謹慎。

  這將能讓人少欲知足,因爲我們不可能照顧太多事。一旦如此,我們的正念就會增強,隨時都能保持正念。無論身在何處,我們都要努力維持完全的正念,謹慎的態度將會被培養出來。每次你對某事感到疑惑時,不要說它或反應它,若有任何事不了解,就去請問老師。嘗試遵守每條戒律確實很煩人,但應該檢討是否准備接受自己的過失。我們接受它們嗎?

  這個教導非常重要。知道每條戒律不是那麼重要,但我們應該知道如何訓練自己的心。

  你讀過的所有東西都是從心生起,若心還沒具有敏銳與清明,就一直都會有疑惑。你應該嘗試把佛陀的教誨引入內心,讓心安定下來。無論出現什麼疑惑,只要放下它。若你不確定真的知道,就不要說它或做它。例如你懷疑"這是對是錯",你無法真的確定,就別說、別做它,不要抛棄你防護的心。

  當坐著聆聽時,我深思這個教導,它符合佛陀所說衡量教導是否真實的八種方法:任何談到少煩惱、出苦、離欲、少量知足、不慕名位、無渴愛和遠離、勤奮精進以及維持自在的教導,都是佛陀教法--真實的法與律(Dhamma-vinaya)的特征,任何抵觸這些條規的則不是。

  若真心誠意,就會有慚愧,會知道何時心中有疑惑,我們將不會做它或說它。《戒廣說》只是文字,例如慚愧在書中是一回事,但在我們心中則是另一回事。

  跟隨阿姜曼學習戒律,我學到很多東西。當坐著聆聽時,了解也隨之生起。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