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老生常談,但很重要。
(九) 反省
反省什麼呢?凡是影響幸福的東西,我們都要反省。凡是影響幸福的限製因素都要去掉,我們就一定能幸福。反省的內容很多,等一下我們再講。
(十) 感恩
我們看報紙說衣索匹亞、索馬利亞每天餓死多少人,我們想想自己天天過著安樂的日子,一家人過著天倫之樂的生活,就要知足,就要感恩。
人若不借父母之緣,就無法出生到這個世界上;在成長的過程中,食衣住行都靠別人的貢獻,自己才能生活。而陽光、空氣、水的無償之愛,父母出自天性的呵護之愛,國家的栽培及教育之關愛,社會大衆相輔相成的協助與友愛,都是我們這一趟人生之旅所應該知恩、感恩與報恩的對象。
佛教有“上報四重恩”──感謝天地的恩、感謝父母的恩、感謝國家的恩、感謝衆生的恩。爲什麼要感謝衆生?因爲沒有衆生,你我都活不下去。你能當魯賓遜嗎?所以要心存感激。心存感激,人才會變得厚道,厚道才能載福。你若不厚道、很尖刻、忘恩負義,那你這個人不會有福氣,福氣都被你破壞掉了。
(十一) 守法
有很多不守法的人,一旦犯了法,法院開傳票,一家人都不得安甯。一個進步的國家、進步的社會,一個高水平的國民,他都重視守法。臺灣雖是地方不大人口不是很多,可是你看看那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他們人口更少,只有我們的十分之一左右,地方也很小,但實力很好,他們的觀光事業比我們發達。爲什麼?因爲人人守法。政府說“不許吃口香糖”,立刻就沒有人再吃口香糖。我們這裏若是說“不許吃口香糖”,馬上就可能有人上街遊行抗議,說吃口香糖是最基本的自由,你不准許,那你就是不民主。
民主泛濫,就是大災難;民主不是一個好東西,守法才更重要,最公平的不是民主而是法治。
法治是什麼?法治就是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法律之內人人自由,法律之外沒有民主,法律之上沒有權威。法律之上不許有權威,誰是權威?總統不是權威,法律才是權威。法律之外不要談民主,法律之外的民主太多,民主就會成爲災難。
外國那些自由主義者也承認“國家是必要之惡”,雖然它是討厭,但它是必要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國家,哪有個人?所以守法是幸福的先決條件。你若是犯了法,不但破壞了自己的幸福,也破壞了別人的幸福。
(十二) 弘法
我們講佛法,強調種因,種善因莫過于弘法。弘法貴能以“法”來供養衆生,這叫做“法布施”。一切供養,以法供養最爲殊勝,“法”是救心的。各位若是寫文章,參加征文比賽,一晚上沒睡覺,第二天上班鐵定是無精打采。但你若是給禅刊寫文章,雖然一夜未睡,第二天照照鏡子,保證會容光煥發,這就是老子所講的“既以爲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以“法”供養人,你會得到生命力。
真正的法供養,就是幸福的根源,功德最大。所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而救人慧命,那是永恒的功德;救人一命,他可以活下去;救人慧命,他可以成佛。成佛之後,他可以照亮世間、照亮宇宙,他能散播安祥,所以這也是我們所講的幸福的條件。你若是具備了以上這些條件,鐵定會得到幸福。
幸福的能源──愛與慈悲
接下來講幸福的能源。我們思索一個問題,會消耗能量;我們完成一件工作,也會消耗能量;要獲得幸福,當然也需要找到能源。比方說你有一部汽車,如果沒有汽油,那還不如牛車呢!
什麼是幸福的能源?就是愛與慈悲。
今天世界上凶殺、仇殺、綁架、勒索、金光黨、騙子、夫妻反目、家庭破碎的事件層出不窮,都是由于缺少愛。愛就是犧牲,愛就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愛是道德的根源。沒有愛,就沒有創造;沒有愛,就沒有道德;沒有愛,就沒有生命。這話怎麼講呢?
我們看曆史上最大最凶猛的動物是恐龍,它體積大、力量大、食量大,但它絕迹了。有的人說“恐龍是因爲冰河期而絕迹”,這個說法不一定全對;跟恐龍同期而遺留下來的動物、植物還很多。有人說“是隕石造成的”,那也不對!人類比恐龍更脆弱,人類能留下來,恐龍爲什麼不能留下來?因爲恐龍缺少愛心。恐龍在肚子餓的時候,覓食很困難,連它的幼兒小恐龍都會吃掉,它連最基本的愛都沒有,所以它絕迹了。
愛是生命。所有生命能夠延續的主因是愛,你看現在的淡水河畔環境多麼惡劣,汙染多麼嚴重,但是很多水鳥在那裏孵卵、在那裏哺育幼鳥,這也是因爲愛。
愛是生命的動力、生命的根芽,也是人的天性。夫妻之愛,應該是夫妻兩個人生命的融合,而不是世俗所謂的“夫妻做愛,就叫愛”,這個不是愛,這叫本能。本能有沒有錯?沒有錯!這是天賦予人的,但是你若違反了中道,那就錯了。愛,爲什麼是生命的根源呢?如果母鳥不愛小鳥,老虎殘暴得連小虎都吃的話,現在恐怕老虎也絕迹了。
愛也是道德的源頭。《中庸》上說“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什麼叫做君子?就是有自尊、有尊嚴的人,他的道德是從夫婦開始。而人類的進化,由草昧進入文明,由渾渾噩噩進入大清明的人類社會,也是從夫妻開始。因爲沒有夫妻以前,只知有母,不知有父,這樣的社會談不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有了夫妻之愛以後,才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父子有親、夫婦有義,所以愛也是道德的根源。
道德的總綱就是智、仁、勇,人類的智慧是由愛産生的。各位知道愛迪生只受過兩年家教,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他的智慧哪裏來?是來自于他愛研究。有一次他在火車上做研究,不小心把黃磷掉在地板上,地板燒了起來,車長一怒之下,打聾了他一只耳朵,但他還繼續研究,他不是被人逼迫著研究,也不是爲了要賺錢,他是經由喜愛而研究,而産生智慧。于是他成了大發明家,發明了一千叁百多種東西。我們現在用的電燈、看的電影、聽的音響,都是他發明的,只不過當初發明的比較粗糙,現在是經過很多次改進的成果。例如電燈,他發明的是用碳絲,後來改用鎢絲,雖然他沒有發明日光燈,但是如果沒有他先發明碳絲做電燈,今天可能還沒有日光燈。他的發明是爲興趣而發明,工作本身就是喜樂。
我們再看瓦特做實驗時,常常忘了進食與睡眠,晚上家人給他准備了兩個雞蛋,旁邊有個煤油爐子,家人關照說:“你夜裏餓了,就把煤油爐點上,把兩個雞蛋丟進去煮熟了吃。”第二天清早,感覺有點餓了,准備吃雞蛋充饑,結果發現鍋裏煮的是他的懷表。孔子說:“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所以對一個全神貫注工作的人而言,工作的本身就是享受。
我們讀《儒林外史》,王冕畫的荷花,居然能把蜜蜂、蝴蝶都吸引來。王冕原是一個牧童,只因他對荷花的摯愛,而成爲大藝術家。他看到雨後荷花的清純姿容,雨珠滴在荷葉上的晶瑩婉轉、一塵不染,他感覺由衷的喜愛,連做夢都會夢到。于是他先拿棍子在地上勾描,給人家放牛賺的一點零用錢,拿去買顔料、紙張來畫荷花,最後成了大畫家。這也是因爲愛才産生出智慧,終于成功的例子。
章太炎是中國近代的國學大師,他讀書常常不睡覺。他說:“我只要讀書,就會得到生命力的泉源。”有一天讀到天亮,他姐姐端來一碟白糖、一碟年糕。他說:“好!你先放在那裏,我邊看書邊吃。”等一下他姐姐來收盤子時,發現他滿嘴發黑,嚇了一跳,會不會是食物中毒啊!再仔細一看,一碟白糖原封未動,那碟年糕已經蘸著墨汁吃完了,這就是發憤忘食、心無二用。
很多讀書人講“中國人的誠,是孔聖心法”,那沒有錯!“誠”是什麼?“誠”是知、情、意的合一,把你全部的感情,投入你的真理智,在那一點上堅持下去,就會産生意志力。那種真愛的意志力是很大的,超過練瑜伽術的意志鍛煉。
西方學術的知、情、意是分開的,中國學術的知、情、意是合一的,這個合一的知、情、意就是“誠”。“誠”的動力根源,就是一個愛──真愛、熱愛。西方所謂的“哲學”,就是“愛智”。真正的愛,才是我們幸福的根源,它可以發揮生命中應有的價值與意義,貢獻給社會,貢獻給人群。愛的本身就是一種道德、一種勇氣,愛會使膽小的人變成膽大。
過去有一個同事和我住在同一間寢室裏,他膽子很小,每次要等我回來,他才敢進屋裏去。因爲那個時候沒有電燈,點的是桐油燈,我若是沒有回來,他一個人不敢進去,怕鬼啊!過了一個時期,他交了一個女朋友,去約會必須要通過一個公墓,那個地方鬼多不多?他老兄只要小姐一約他,他是准時報到。因爲那個時候談戀愛,不像現在那麼公開,都是悄悄的、趁沒有人看見的時候約會,免得人家風言風語,所以他都是晚上去,回來大多是半夜了,必須一個人通過那個墓地。我問他:“怕不怕鬼啊?”他說:“什麼鬼?哪裏有鬼!”(衆笑)所以愛也能産生勇氣。
大家都知道二十四孝裏的黃香打虎。黃香小時候不乖、不睡覺,他媽媽說“老虎來了”,他就趕快蓋著被子睡了,他是怕老虎的。有一天,爸爸帶著他去打柴,突然來了只老虎,把他爸爸叼走了。他那時候才八歲,拿著斧頭就朝著老虎屁股上砍了一家夥,老虎丟下他父親就逃跑了。爲什麼?因爲突然的襲擊,是老虎所沒有料到的。黃香回到村子裏,別人問他:“你平常最害怕老虎,一聽說老虎,你就不敢哭了,爲什麼你敢去砍老虎呢?”他說:“我愛爸爸!我不能讓老虎把我爸爸叼走。”所以愛也是勇氣。
基督教講“神愛世人”,耶稣說“愛你的敵人”,佛教講“冤親平等”──仇人、恩人,你都要愛他,所以愛才是我們幸福的泉源。如果家庭沒有愛,它就不是個完整的、溫…
《耕雲心藥錄——家庭幸福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