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感謝堪布在炎熱的夏天給我們帶來清涼的講座。我是甘肅中醫學院的,學的是中醫專業。剛才您在講座中提到了拜倫·凱蒂,讓我覺得您的涉獵非常廣泛。請問,您對她的《一念之轉》看法如何?
答:她在寫書之前,曾經遭遇了很多磨難,被家庭的煩惱困擾,還得了憂郁症……但她反複思索以後,醒悟到:自己此前的一切抱怨,都毫無意義!從此開始了放下自我、開導他人的快樂生活。
她經由自我觀察而獲得的醒悟,有些類似于佛教的開悟,只不過,她不是這麼說而已。但我很認同她的理念。尤其是,在她的指導下,很多人都解除了痛苦,感情上的、事業上的,甚至是交不起房費這樣的痛苦。能解除衆生的苦,無論是什麼行爲,佛教都認可。
除了《一念之轉》,她還有幾本佳作,很值得看。尤其是年輕人,在你憧憬美好人生、追逐快樂生活的途中,提前准備一些面對痛苦的理念,很有必要。否則,痛苦一來,人就困惑了。
其實我寫《苦才是人生》,也就是這個目的。很多人說:“你不該取這麼個名稱,佛教徒是要給人帶來快樂和光明的,怎麼能提“苦”呢?”
但我半開玩笑半解釋說:“其實生活的底色原本是“苦”,你知道了,遇到它就不會逃避,會坦然接受;而一旦你接受甚至轉變了它,也就不苦了。相反,如果你對快樂的希望過大,而現實中的苦又太多,就接受不了了,搞不好會自殺。”
因此,我對他們說:“書賣得好不好無所謂,“苦才是人生”——這個名字我取定了!”
蘭州商學院問答『 2012年07月03日下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