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在我們《語文》課本裏有許多古文,比如,司馬遷的《史記》、王勃的《滕王閣序》等,好像字裏行間都在教我們追名逐利,要怎麼怎麼……但我想知道,在我們長大之後,是不是一定要追求這些東西呢?不管它好還是不好。
答:在現在的教育中,教導學生追名逐利,似乎成了一種趨勢,“你長大以後要成功,要成名,要怎麼怎麼……”但在這樣教導的同時,最好也能爲孩子們樹立一些利他的理念——“你以後要幫助別人,要關愛生命,要回饋社會,要怎麼怎麼……”
如果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教自己如何生存、如何索取,那他長大之後,也只會成爲這種人,目光狹窄,心裏只有自己。相反,倘若小時候就讓他懂得爲人著想,不能只爲自己活著,那一路成長起來,他自然就會爲社會考慮,爲人類乃至一切生命付出和奉獻。所以,好的教育,會讓一個人的生命呈現出利他的趨勢,而這種趨勢相當難得,也相當重要。
當然,古文中的思想該如何取舍,這一點可能還是要具體分析。一方面,古人雖然有智慧、有德行,但畢竟是世間人,所以在文章中教人求名求利,也可以理解。但另一方面,古人的很多思想,其實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對此不能一概而論、完全舍棄。
香港大學問答『 2011年11月27日下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