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很感謝您不辭勞苦地來到青海師大,爲我們宣講“佛教文化的價值觀”,我實在是感激不盡!今天您所演講的內容,主要是藏文化的現狀及其價值、特點,並告訴我們如何保護它,尤其談到了佛教的價值觀,這些都值得每個人深思。其中,您說到佛教是心靈科學,請問,佛教與科學之間關系是怎樣的?將來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科學重要還是佛教重要?
答:佛教,如今被稱爲內在的科學。像著名的心理學家榮格,在研究多年心理學之後,接觸了藏傳佛教的《西藏度亡經》,發現它對自己的心靈有極大幫助,于是認定佛教是一種心靈科學,並對此給予極高的評價。同樣,科學家愛因斯坦也認爲:“如果有一個能應付現代科學需求,又能與科學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佛教,或者說佛法,實際上是佛陀照見萬法真相之後,抉擇並加以宣揚的。一般而言,“法”有十種涵義,如古籍中雲:“法乃所知道,涅槃及意境,福德壽典籍,未來定境規。”而佛法中的“法”,則是指佛法的精要,正如佛經所言:“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也就是說,提倡不造惡業、行持善法,這即是佛教的本意。
如今的科學,對于外在的物質,可以說有諸多觀察,然而對于內心世界,卻是一籌莫展,只能無奈地在門外徘徊。而佛教的教義,淋漓盡致地揭示了這方面的真相。因此,著名院士朱清時認爲,佛教是當之無愧的心靈科學。
所謂的“科學”,其實除了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以外,還有一種,叫做心智科學,或心靈科學。在我看來,人類只要生存于世,並想不斷發展,心靈科學就不可或缺。這種內在的科學,與外在的發展只會相輔相成,而絕不會成爲它的絆腳石。
倘若沒有心靈科學,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提升,人們的內心只會越來越空虛、蒼白。就像如今美國和漢地的很多富翁,縱然擁有數億家産,卻感覺不到絲毫快樂,始終被痛苦的大山壓得喘不過氣來。可見,外在的物質再怎麼富足,也無法帶來內心的安樂。他們不像我們藏族,基本都相信前後世存在,也有許多對治痛苦的調心方法。對這些人而言,假如今生根本不快樂,那一切的發展都沒有了意義。
現在漢地個別地方,有些信仰佛教,有些也不相信。但對沒有信仰的人來說,人生往往缺乏歸宿感,隨著社會的發展,內心的欲望會越來越大,有了一套房子,還想要一套;有了一輛車子,還想要一輛……如此,一輩子都淪爲金錢的奴隸,許多現象看起來令人非常傷感。所以,對這些人來講,我覺得,心靈科學顯得尤爲重要。
青海師範大學問答『2011年11月7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