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的學生。在聽您講座、看您的書時,我都有種感覺:您是把藏漢以及顯密佛教結合起來,進行傳播和交流的。請問,您是出于什麼因緣來做這事的呢?
答:“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說到“因緣”,唯有佛陀才能徹底了知。像今天諸位坐在這兒,或者你在香港科技大學讀書,這些事情看似簡單,但在它的背後,確實都有很深的因緣。但這些因緣讓愛因斯坦來說,恐怕也不一定說得清楚。所以,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因緣。
不過,從心而論,我很願意到各地講一些佛教的道理,也很願意跟大家結善緣、交流佛學。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常常覺得自己是個學生——因爲我不具足當老師的條件,就算當個學生,可能也不太合格,所以一有人叫我“老師”、“堪布”,我就很慚愧,只不過一想到佛教這麼好,現在人又這麼需要,就不由自主地站了出來。
我站在這裏,只是想把佛法介紹給大家。太虛大師說過:“科學愈發達,佛教的真意愈顯。”當佛陀所揭示的真理,因爲科學證明而變得更加明晰之時,人們會發現內心的真實需要,與此同時,佛教對人們的利益也最爲深刻。
尤其是年輕一代,如果沒有佛教理念的加持和約束,我擔心有些人會做出極端的事情,甚至危害這個社會。所以,我雖然做不了什麼,也利益不了誰,但算是一種小小的使命感吧,我常常會去一些大學作交流。
其實,我很喜歡跟年輕人、跟有智慧的人交流,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香港科技大學問答『2011年11月24日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