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在香港這樣一個大都市裏,人人都忙著賺錢。生活雖然很享受,但我們該如何對治心裏的煩惱呢?

  問:我是科技大學金融系的職員。在香港這樣一個大都市裏,人人都忙著賺錢。生活雖然很享受,但我們該如何對治心裏的煩惱呢?

  答:在如今的社會裏,一個人要對治煩惱並不容易。不僅是香港,內地大城市也是一樣,人們越來越忙,光是每天接電話、打電話,就讓許多人的聽力出了問題。這個時候,不要說對治煩惱,就算靜一靜也很困難。所以,我建議每個人都停一停腳步,仔細看看自己在做什麼?自己是誰?……否則,在忙忙碌碌當中,經常把自己都弄丟了!

  要知道,人生的意義並不只是錢,對很多人來講,你賺得再多,也不過是銀行的一個數字,而且你在爲這些奔波時,不知不覺人生就到了盡頭。有些人以爲,享受生活就是人生的意義。但實際上,所謂享受,也不過是在虛幻的追求中,盲目地活著而已。

  人靜一靜可能才會發現,由知足帶來的甯靜,原來是我們內心很深的需求。每當我遠離塵囂從城市回到寺院,心裏總會有一種莫名的愉悅——也許是回歸自然的滿足吧,那時候我深深體會到:快樂並非來自于財富,而是來自于內心的富足和喜悅。俗話說“知足常樂”,這的確是至理名言!

  當然,一個人若連基本的生活條件都沒有,也是會很苦惱,但現在大多數人的苦惱,並不是因爲這個,而是因爲不滿足。不滿足,就會不斷求取;有了求取,自然少不了煩惱。因此,若要減少煩惱,唯一的方法就是知足少欲。

  所謂知足少欲,對一個城市裏的人來講,做到隨緣也就差不多了——沒有因緣就隨遇而安;有因緣就多賺點兒,但也不過多地要求。而且,有了錢以後,最好能幫助一下身邊吃不上飯的人,甚至救濟一些災民。如果人富了以後,只是自顧自地沈溺在虛幻的快樂中,那到頭來看看,這也沒什麼意義。

  所以,知足少欲是一種智慧,在這種智慧的觀照下,你可以積極地生活,該做的做、該說的說。而且,因爲知足少欲,煩惱肯定就少很多。

  香港科技大學問答『2011年11月24日晚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