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格言系列3:永別血腥和殺戮
——索達吉堪布
◎ 誰擁有生命和生命的價值?
有些人認爲,不僅人、動物,連植物和頑石等無情物都有生命。
有人則否認植物、微生物以生命形態存在于世,甚至認爲動物也沒有情感和意志,如同一具機械,沒有靈魂。他們無視動物的恐懼和痛楚,無知、殘忍而麻木,任意毀滅它們而無有些微的罪惡感。在他們眼裏,除人類外,任何一種形式的生命都如同草莽。
還有人著書:只有人類中的天才和精華、人類物種中最優秀的部分,才有生命價值。這種人擁有超人的意志,是社會規範和價值的創造者,踞于整個人類之上。而那些平庸、怯懦、如動物一般低賤和可笑的人類群體,像群氓一樣,除了被奴役的命運,沒有絲毫價值。
現代人應對這個問題得出確切的結論,因爲生命是最重要的。
佛經中說,爲了身體,人們可以放棄苦心積慮獲取的財産;爲了生命,可以舍棄最爲珍愛的身體。無論何種民族、何種地位、何種身份的人,在一切的一切中,他的生命,是世間最昂貴之物,是一切歡愉、希望和意義所在,所有價值都依它而體現。
按照佛教的觀點,不僅人類生命是如此,一切衆生的生命也是如此。生命是唯一的、最珍貴的。只要還活著,就能看到廣袤的世界,沐浴太陽的溫暖,感受生命的意義。
當生命被可怕的仇敵強行掠奪時,最淒慘、無助的時刻已經到來,世界也隨之沈入到黑暗中。
◎ 植物有沒有生命?
生物學家認爲,生命的成分是有機物與水,由單細胞或多細胞構成,具有非常穩定的性質。它的運動、生長和生殖等都是在新陳代謝的基礎上進行的。生命從狹義而言,有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廣義來說,整個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草木花卉都有生命,包括地球,也已有四十六億年的生命……
一些佛教界論師在演講時說,萬物皆有靈性,乃至草木、瓦礫、礦物都有生命。按照生物學家給出的定義,這種說法未嘗不可。植物有産生、成長等一系列能量代謝的現象,遇到其他物質時,它會産生反應並發生變化。
有人說,在蘋果前贊歎撫慰,蘋果會心花怒放,生長得非常甜美;在牡丹花前唱一些婉轉動聽的歌,它就會搖曳多姿,長開不謝。但如果把它放在粗糙、惡劣的環境中,它會很快凋零。
但是,它們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生命。佛教中“生命”的概念與生物學家不同,按照佛教嚴格的定義,上述法師的觀點是不合理的。讓我們詳細觀察:
我方:如果萬物有靈,那它是否會成佛?
對方:當衆生成佛之時,在他清淨法界的顯現之中,世間一切萬法,無不會成佛。
我方:當一位衆生成佛時,如果經堂中這一根根柱子也成佛,一塊塊石頭也成佛,請問,這些柱子或石頭的名號分別是什麼?
對方:按唯識宗的觀點,一切唯心所現。如同醒來之時,夢中的外境融入夢心一般,當心界之垢消盡而成佛時,我心幻化的一切都將融入我的心識,外境不清淨的法無一余留。
我方:對方是不是從這個角度來解釋的?恐怕不是的。如果是,先要說明,是從唯識宗的觀點而言。但是,萬法唯識所現,並非是承許草木頑石也有心識。
《華嚴經》中“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是從有心識之衆生與無生命的物質均從本基如來藏中所出而說的。木頭不可能成佛,因爲它沒有覺知萬法的靈性,木頭雖是如來藏光明所顯,但它不具備如來藏。
《楞嚴經》中說過:“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異……是人則墮知不知執……迷佛菩提亡失知見。”如果你認爲青青翠竹、郁郁黃花皆有靈知,佛陀說,你已迷失了菩提的方向,忘失了真正的知見。
在《大般涅槃經》中,佛陀還說:“一切谷物皆有壽命……如是說者即是魔說。”這也是外道之說。佛陀時代的裸體外道就認爲植物有生命,毀壞草木形同殺人。
◎ 經中說植物變成了衆生,這又怎麼解釋呢?
有兩種解釋。第一種:不是指無心的植物變成了衆生,而是指生命居于草木之中。
《十誦律》雲:“是衆生以草木爲舍,亦以爲村聚落城邑”。世間一些非人、羅刹或泉神、河神、土地神以草木爲舍、爲村、爲城邑,住于泉水處,神樹內、山岩中。
當我們損害神樹、染汙泉水,就會激怒居于其中的神祗,對我們施以報複。有時,我們砍伐樹木時,樹木會發出奇特的、哭泣一般淒恻悲傷的聲音,還會出現一些無法解釋的現象。當非人住所遭到毀壞,改變了形狀,非人也會受到傷害,發生變化。只是我們肉眼無法看見。
第二種情況則如佛經所說,是衆生轉生于孤獨地獄。當年,佛陀身邊一些著名羅漢如嘎達亞那尊者、阿難尊者等,常常雲遊海邊和他方世界,親眼目睹衆生墮于孤獨地獄。孤獨地獄的衆生因惡業所感,以和無生命之物無二無別的形態存在于世,或以不可思議的方式,藏于老樹及岩石中。
當樵夫砍伐樹木時,它們的肢體也被千刀萬剮;還有些轉生爲杵臼、笤帚、瓦罐、門、柱子、竈石、繩子等形象,感受人們使用它時的種種苦楚。
在加拿大的一些海岸邊,有一種形狀奇特的石頭,如果把它們放入篝火,或置于平坦之處,石頭會自己慢慢地滾動。這種被當地人稱爲有生命的石頭,很可能就是孤獨地獄的衆生。《本草綱目》中也記載了一種昂貴之石,學名寒石,據說,它也是有生命的。
《大圓滿前行》中也描述了這樣的事例:成就者上師要求弟子劈開一截漂流之木或一塊巨石,人們赫然發現,無縫之木或巨石中央,住一青蛙或蜈蚣;
◎ 既然植物沒有生命,佛陀爲什麼製止毀壞草木?
爲了保護環境,維護自然與生態的和諧,佛陀不贊歎摧折草木。在佛陀對比丘製定的一系列戒條中,將無意中割草、砍樹作爲一個輕罪而非重要的墮罪,更不是根本罪。
然而,顯密任何一個律典都嚴厲禁止殺生。如果犯了殺生這第一根本重罪,則如一個人頭被砍斷,再也不能恢複,後世必墮地獄。
如果不了解二者的差別,則砍樹與殺人無異,割草與宰牛同罪。
《金剛經》說,生命包含在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四種形態中。從不同層次的生命而言,則有地獄、餓鬼、動物、人、阿修羅、天人乃至羅漢、菩薩等九種。
他們以不同的方式生存于宇宙中,一般而言,人類肉眼能見到的只有同類和動物。植物雖有新陳代謝,有出生和死亡,但不屬于四生九有任何一種,不是真正的生命。
在植物有無生命的問題上,一些佛教徒迷失方向,人雲亦雲,宣揚外道錯誤觀點。他們不懂此理也情有可原。因爲他們深受達爾文進化論、西方哲學流派和現代生物學家的影響,沒有受過佛法的系統訓練。
因此,探索“生命”,對指導人類的行爲,避免人類因無知造下深重的罪業,有著重大的意義。
◎ 什麼是佛教的生命觀?
真正的生命是五蘊的聚合體。五蘊包含了色、受、想、行、識這五類法,包括色身等物質之法、身心的感受、對善惡邪正、男女苦樂等一切相的想像、驅使心造作諸種行爲的意志及眼耳鼻舌等八種心識。斷除這五類法聚合體的衆生命根,就叫殺生。
《大般涅槃經》“衆生佛性,住五陰中,若壞五蘊,名曰殺生,若有殺生,即墮惡趣。”
事實上,殺生雖能毀滅色身,卻不能摧毀心識。被殺衆生之肉身雖已化爲塵土,但他心識不滅,會以一種又一種生命形態出現,如水車車輪一般流轉。
說到生命,首先要了解,是佛教所說的生命?還是現代生物學家或哲學家所說的生命?如果是前者,則指人與動物。根據佛教典籍,“命”有二種:一是指命根;二是指輪回中流轉的心識,也就是我們的靈魂。
命根是生命得以在世間存在的根。按照小乘某宗的觀點,它與心識並非一體。雖然它不是心,也不是色身,卻依靠心識和色身而存在。
《俱舍論》雲:“命根體即壽,能持暖及識。”世親論師在《大乘五蘊論》中也說:“命”就是人們所說的“壽”,是暖熱和心識的所依。衆生依靠“命”,身體才有溫熱,一旦命絕身亡,身體就會慢慢變涼;“命”又是心識的依處,依靠它,現世的意識能持續不斷地存在。
《俱舍論》又說,“命”是一種異熟果的現象。異熟果是指前世若造善業,會轉生于人、天善道;若造惡業,則轉生畜生、鬼道等。植物有沒有這樣的異熟果呢?絕對沒有。植物沒有命根和靈魂。
◎ 佛教生命觀的特點是什麼?
隨著世紀的更替,一代又一代哲學家們,抒寫著自己對人生的見地。比如尼采,在《自由今生》中,表達了他對精神自由的渴望:
只要是小鳥 就會渴望藍天白雲
和自由的飛翔
即使遭遇嚴寒酷暑 狂風驟雨
和致命的敵人
它也不願被人圈養
自由飛翔是它的本能 它心之所向
可是,尼采鼓吹精英主義,宣稱“超人”要對如“群畜”一般的人渣宣戰。對掙紮于社會底層、喪失了自由的悲苦大衆,他都稱之爲垃圾人。他說:如果去一陣狂風,把這些垃圾人統統卷走,該多好啊!
他無法理解宗教中慈愛和平等的思想,視爲虛僞和欺騙。他說:“在上帝之前一切靈魂平等,不過是所有心靈卑賤者怨恨的借口……”
很多智者認爲,對基督教的嚴厲批判,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錯誤。尼采尚不具足人類平等的觀念,更何況其它生命!不說他的來世,讀過他傳記的人都知道,現世中,他身染重疴,最後精神癫狂,喪失了所有意識。
在美國未獨立前,白人把黑人當作動物一樣虐待。雖然黑人會叫、會哭,喜怒哀樂和白人一樣,但他們視若無睹。如果社會以麻木、冷酷之心對待其他生命,又怎麼可能尊重和關愛他的同類?怎麼可能提升社會的道德良知,實現自然與社會的和諧及和平?目光短淺的人想依靠金錢獲取幸福,能得到嗎?
有些宗派認爲:動物天生就是人類的菜肴。試問,當我們自己、我們的父母親人轉生爲動物時,是不是心甘情願受人類的虐待和宰割?是不是在失去子女、身體和生命時,甘之若饴?任何有心的人,都可以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切勿施與其他生命。否則,終有一天,我們不得不以自己的生命來償還。
當年,倓虛大師在火車上,曾與一位外教徒有這樣一番對話:
“凡是活著的動物,都是人們的菜蔬,你們出家人爲什麼不吃葷?”
“因爲他也是一個生命呀!”倓虛大師說:“當初上帝訓誡後人不要吃動物的血,因爲動物的生命在血中。既是動物的生命在血中,肉是血長起來的,血裏有生命,肉裏就沒生命嗎?肉裏就沒血嗎?”
如果用刀割自己的肉,我們會失聲大叫;同樣,割動物的肉,即使是比較愚鈍的動物,也會嚎啕不已。雖然人和動物語言不同,但感受的苦樂相同。我們要培養對一切生命的平等觀,對任何一個生命,以自己的一生來愛護和悲憫。不僅希望它們得到現世的滿足,而且祈願它們獲得較好的轉世,最終超越輪回,住于不朽的大安樂中。
人類需要信仰和道德,它們契合生命的實相,順應自然定律,是真理的核心和精華。它們並非束縛,而是心靈的徹底自由和解放,是快樂之源。它們完好無缺地存于佛教的寶藏中。
如果動物沒有靈魂,佛教無需建立這樣的生命觀。佛教的生命觀,源于對生命本質的了解。由此産生的廣大、開放、遍于一切生命的大悲心,能救度無量衆生于苦難。這樣偉大的思想,體現了佛教的大平等觀。這種大平等觀,在任何一個宗教和哲學思想中,都絕無僅有。
◎ 什麼是生命的真相?
《生命之科學》,是十九世紀對生命大檢閱的巨著,其中有一句話引起了我的興趣: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生物學家一致認爲:就是在生命之中産生生命。他們認爲,每一個生命都有一個遙遠、未知的源泉,如同一條無限的河流。
一朵花的生命源自何處?生物學家們說,它的淵源,類似于佛教所說的“無始以來”。表面上,它由種子産生,但種子源于之前的一個種子,之前那個種子,也從前面的種子而來。如果它不假因緣,憑空出世,則隨時隨地,虛空中都可以出現一朵花。
從植物延續的道理類推,衆生的生命,他們光明的心,也源自遙遠、未知的甘露之泉。它有沒有一個初始?如果有,它是什麼樣的呢?生物學家認爲,人類的起源是一個未知法。
佛經中也說,生命輪回的次序有十二個階段:由愚癡造作善和不善等行爲,分別轉生爲六種不同的生命:天人、非天、人、動物……這樣死而複生、生而複死。如同種子開花,花朵結果,果實又出生,一直這樣輪轉,在一個圓圈中。或者說,生命的最初開端極其細微,是無限的。
既然未知數可以在心上安立,也可以在物質上安立。
生命的真相是,生命之源從未間斷,在不同的生命形式中流轉,包括在動物的身體中,乃至我們最終超越生死之前,將一直延續下去。今生的任何心行,對我們未來以何種生命存在、感受何種苦樂,將産生決定的作用。對此,我們要有一個深刻的了解。
現代人認爲,人死如燈滅,如風吹散灰塵,無蹤無迹。這種卑劣的見地,是人類未經觀察、思考的愚癡表現。不說《釋量論》等論典中尖銳有力的推理,即使運用一般世間之理,也能推翻這種贻害萬年的謬說。
佛教是一門綜合性的學說,無論是天文學、生命學還是人類學、社會學,任何一個學科都能在其中找到最深奧、最隱秘的答案。熱愛真理的人如能深入佛陀智慧的無盡寶藏,真理之門一定會爲他打開。
當他伫立世界之巅,掌握真理之鑰時,他會喜極而泣,放出真正的利他之光。這時,他唯一想做的,就是致力于所有生命的福祉。世界也會因爲他,增添了一分祥瑞與和諧。
《人生格言系列3:永別血腥和殺戮(索達吉堪布)》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