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人生格言系列1:心靈從沈睡中蘇醒(索達吉堪布)

  

人生格言系列1:心靈從沈睡中蘇醒

  

——索達吉堪布對憂郁症和自閉症問題的開示

  

〄 憂郁症

  當今世界,憂郁症如災難一般流行。全球得憂郁症的人達3.4億,相當于整個人類的1/16。中國也有2600多萬憂郁症患者,未納入統計的人數會更多。10%至15%的憂郁症患者,會以自殺作爲他們的最後選擇。

  一旦染上了憂郁症,如同靈魂已經殘疾,將生活在一個悲慘、塌陷的世界裏。曾經熟悉的環境、親人的愛都褪去了光芒,變得黯淡、冷酷和虛假。他們被排斥在這個世界之外,找不到生存下去的理由。在他們面前,只剩下一條自我毀滅之路。

  有人說憂郁症得自遺傳。但有些父母雖然身染重症,孩子卻健康、陽光;有些父母非常樂觀,他們的孩子卻在死海形只影單地徜徉。所以,憂郁症雖有遺傳因素,卻不是決定的。

  有說這是一種心理痼疾。由于過度敏感,變得容易接受暗示。憂郁症患者將一切外來信息視爲社會對他的蔑視,他就像衛藏的厲鬼,一點一滴的小事就開始發作,將之引發成一場天塌地陷的災難。他們在心的荒漠中畫了很多國土,在國土裏創造各種國政、花園、監獄,最後,將自己投入到監獄中。

  也有人認爲,憂郁症與社會密切相關。比如有人因家庭赤貧陷于絕望;有人因父母離世不能釋懷;有人因離婚而幻滅;也有人找不到工作,感到被世間抛棄;還有人則是因爲過度勞累和緊張……

  還有些是生活習慣導致。專家認爲,垃圾食品和垃圾睡眠已成爲毀滅人類的隱形殺手,由于飲食和睡眠長期失衡,人的情緒會越來越低落,直至憂郁成疾。

  憂郁症既可能出自今生的因緣,也可能和前世有關。人們的一切情緒和行爲,有時,並非如表面那麼簡單。

  染上憂郁症的人,往往與前判若兩人。原來談笑風生之人,會變得沈默寡言;原來有條不紊的人,會變得恍惚和健忘。有些人已被心理專家診斷爲憂郁症;有些人雖然未被確診,但在抑郁的幽途中越走越遠。

  在影視、歌壇堪稱一代巨星的張國榮,2003年4月1日,在香港中環文華東方酒店跳樓身亡,消息震驚了所有人。據說在長達二十多年的時光中,他深受憂郁症的摧殘,內心深陷虛無和痛苦中。他在自傳中寫道:

  “記得早幾年的我,每逢遇上一班朋友聊天敘舊,他們都會問我爲什麼不開心,臉上總見不到歡顔。我想,自己可能患上了憂郁症,至于病源,則是對自己不滿,對別人不滿,對世界更加不滿。”

  以中篇小說《老人與海》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其生活經曆並非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充滿浪漫與激情。相反,他飽受抑郁的痛苦。《老人與海》中主人公與鲨魚搏鬥的內心活動,正是海明威矛盾心態的展示:他快要被摧垮了,還在苦苦支撐。

  他一邊寫作,一邊提醒、鼓勵自己,希望重新振作。但是,憂郁之網將他緊緊纏裹。六十多歲時,他終于把獵槍含在嘴裏,飲彈身亡。

  愛因斯坦在孩提時就出現憂郁症的迹象。他落落寡歡,常常說出一些迷茫、不著邊際的話。後來他雖然結交了不少友人,也涉入政治,但研究人員堅持認爲,他的一生深受憂郁症的折磨。

  牛頓是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數學家。他是遺腹子,性格孤僻,常常陷入與其他學者苦澀的辯論中。他長期閉門思維,發現了引力定律和運動定律。1692年,牛頓50歲那年,終因抑郁而精神失常。

  還有林肯、羅斯福、丘吉爾、巴頓、達爾文、梵高、戴安娜等等。所以,人們稱憂郁症是劫奪人類靈魂的藍色病毒,是世界第一號心理殺手。

  治療憂郁症的方法很多。有些人通過物理治療輔助藥物治療;有些人通過中醫補精益氣、調節神經細胞和丘腦、大腦異常;或與心理醫師溝通,得到疏通;或食用多糖食品,提升腦中的血清張力,使神經系統得到舒緩。

  但這些方法只是暫時抑製,不能從根本上治愈。最重要、徹底的療法,就是通過修行來調心,這樣,才有根治的希望。

  《走出憂郁》是一本全球暢銷書,曾獲得十多項國際獎。作者不僅是一位富有盛名的暢銷書作家,更是一位叁度飽受重度憂郁折磨的患者。他在書中寫道:

  “憂郁也許是人類無可逃避的惡魔,但愛、智慧與意志力的偉大力量,可以幫你走出絕望之城。”

  如果深入憂郁症的根源,可以發現,歸根結底,憂郁症源于人們對事物的執著。

  無始以來,人們未了達“我”與現象並非獨立、恒常和真實存在,僅是各種因緣彙聚之後的暫時現象,而執著有一個本有的我。從我而有他,對合乎心意、滿足我執的人和事物産生貪愛,希望擁有;對違逆自心、不符合自己習氣的人和事物則心中厭惡,由此産生無盡的憂惱和痛苦。

  佛陀在《佛所行贊》中說:“若離心意者,此身如枯木,是故當調心,心調形自正。”

  心是萬物之靈,身體只是心之附屬,如果離開了心念,身體猶如槁木,不會任意妄爲。所以,我們首先要修心,一旦心意得到了控製,外在的形象自然會端正。

  《中本起經》雲:“調心正體,福應上天,士有信行,爲聖所譽。”

  如果我們能調伏身心,福德就會自然增長。具足信心、行爲如法的正士,所有聖者都會贊歎、護佑,爲他賜福。即使身心遇到暫時的違緣和魔障,也不會從此倒下,而是會重建自己的人生觀。

  要調伏心意,就要了知心的奧秘,心的奧秘就是萬法的實相。不說密法中依靠上師竅訣通達心的光明離戲本性,即使用中觀的方法來分析,如果能了解對自我和現象的實執是一切痛苦之源,我們就不會黏附于任何一個人、任何一件事、任何一種情緒和思想,就能從自我和現象的束縛中解放。

  當我們看到曆史上那些偉人由于無法忍受痛苦,舍棄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不禁爲之深深喟歎。在出家或在家的佛教徒中,也有一些心志脆弱、在挫敗和沮喪中苦苦掙紮的人。他們有強烈的厭世情緒,喪失了活下去的意樂,這就是典型的憂郁症。

  我們一定要關愛他們,向他們伸出援手。並發願有一天,讓所有蒙受抑郁情緒折磨的人都證悟空性、斷除我執,這才是光明之路,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

  

  

〄 自閉症

  自閉症又稱兒童孤獨症,患者自我封閉,不願和任何人交往,無法用語言表達需求和痛苦;缺乏應有的情感反應,一直進行著一種刻板、重複的強製性行爲,看上去非常可憐,如同一場活生生的災難,呈現在我們面前。

  自閉症的起因包括遺傳、腦顱損傷和社會心理因素,也與患者前世的心態、業力有一定的關系。全球約有六千七百萬人患有自閉症,中國確診的自閉症兒童,就超過了一百五十萬人。

  自閉傾向也發生在成年人中。患者對外界退縮、回避,感受無盡的孤獨和痛苦,認爲自己是世界上最可憐的人。這樣的症狀在一些有財富、有智慧的人中也會出現。雖然在世人面前,他們擁有美滿的人生,但內心飽受失眠、焦慮、社交恐懼的折磨,無法用語言向人傾訴。

  有些學生得不到老師的關愛,被其他學生欺淩,變得不愛和任何人說話,經常無緣無故地哭泣。他們是那麼悲苦、無助,即使人們想幫助他們,也感到無能爲力。

  雖然從表面上看,一些大成就者的行爲與自閉有幾分相似。比如,在有些大德的傳記中,視叁界輪回猶如火宅,洞見人類的語言除了增長貪愛、仇恨和愚癡,不具絲毫意義,從而對與世人交往産生了極其強烈的厭世心。他們棄離人群,走入狗群。看似極端,實際上,是真正的出離心。

  在修行人中,也有些不願見人的人。一旦與人接觸,他的溝通合作能力非常差,只需兩叁天,他就會陷入極端苦惱。最後,只得把自己關起來,與世隔絕。但時間一長,他的心態就變得不正常。所以,這不是一種真實的修行境界。

  有的法師說,一旦出現這種症狀,趕快去醫院!

  但我覺得,醫院只能給你做一個心電圖,根本看不出你內心病症的真實起因。

  當今社會,身病或許可以在醫療機構得到治療,但治愈心病的醫院卻不存在。雖然有一些心理咨詢中心,但心理醫生自己在經曆劫難時,卻不知應該求助于誰。原先向病人提供的治療方案,在自己身上卻完全喪失了效用。

  《中觀四百論》說:“貪有從因生,亦有從緣起,從緣所起貪,易糾治非余。”

  意思是說,貪欲等煩惱,有些是從往昔反複串習的同類因中産生,有些是從外境的緣而起;從緣而起的煩惱容易糾正,從因所生的痛苦,比如由前世惡業所致,就不那麼容易斷除。

  人的病也是如此。病有根本的因,也有相對次要的緣。如果是從環境、氣候、飲食等緣産生的偶爾四大不調,可以通過打針、吃藥而痊愈;如果病因是由前世殺生等惡業所致,則今生很難治愈。

  一旦我們陷入到可怕的孤獨中,一方面,要祈禱諸佛菩薩加持遣除災難;另一方面,要忏悔前世的惡業。

  李連傑拍攝過一部《海洋天堂》,希望人們藉此感受自閉症患者封閉、豐富的精神世界,了解患者家庭承受的壓力。影片獲得了第一屆北京電影節“人文藝術最佳影片”大獎。在《海洋天堂》中,一位父親與自閉症兒子相依爲命,被查出身患絕症後,父親竭盡全力,爲兒子尋找一個值得托付的家……

  還有一部獲得奧斯卡4項大獎的《雨人》,描述了一個孤獨世界的怪人,引起醫學界對天才自閉症患者的關注。

  幾年前,一本展現孤獨症孩子心理世界的書面世。作者鐵托是一位自閉症患者。在過去的10年裏,母親香瑪沒日沒夜地教他字母,讓他在電腦鍵盤上敲出信息。母親給鐵托讀了很多書,並要求他寫出心中的故事。鐵托每日堅持寫詩歌和隨筆,終于,他的第一本書——《…

《人生格言系列1:心靈從沈睡中蘇醒(索達吉堪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