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初學者不應該視師如佛——普通人剛開始應把上師視爲人▪P2

  ..續本文上一頁義融入無二無別的這個層面來講的,在我們祈禱的時候,你把上師作爲佛、菩薩一模一樣的話,是可以的。

  但是,暫時你在學習和依止的過程當中,剛開始最好是把上師看成世間當中的一般的非常善良的一個上師來看待,然後慢慢慢慢,你在上師面前依止了比如說十年八年,對上師越來越有信心,到接受密宗的灌頂和密宗的所有的這些傳授的時候,確實上師跟佛是無二無別的,因爲除了上師以外,誰也不會說出這種教言。最後,對上師有真正的信心産生的話,那就是真正的師徒相應了,可以說是密義相應。

  所以,我今天主要想說的,實際上有沒有視師如佛的觀念,確實也是有!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看智悲光尊者、無垢光尊者、麥彭仁波切的這些教言的時候,上師的贊歎方面特別多。但是因爲我們過多的贊歎,我們過多的對上師們的誇獎,有些真正的上師,他不會生傲慢心,弟子與他們之間也不會構成任何的危害。但是你們也知道,在城市裏面有很多很多的對佛教不利的這種上師也會出現。

  我也經常聽到,有些人在世間當中,不要說是上師,就是在世間當地,可以說行爲非常不如法的,連一個佛法方面的基本的信心和出離心都不一定有,但是他因爲弄幾張照片,或者是做什麼慈善,然後過一段時間從財富、各方面……,弟子也很多。弟子多了很好,沒有什麼的,但是無垢光尊者也在《如意寶藏論》裏面講了,沒有福報的這些弟子們經常遇到沒有智慧的上師。這樣,這一輩子你想離開他的話,就可能不行的,即使你沒有離開,學也學不到,最後自己所有的精力、財力……什麼都已經用盡了。那這樣,最終確實是一種失敗。

  

◎具足大悲心和智慧是上師最根本的法相

  我們藏傳佛教,是不是,哇,上師全部都是佛,以這種文章來誇張?絕對不是!如果是的話,那佛教也是不合理的一種論典。釋迦牟尼佛在經典當中也說了:比丘們啊,智者們呀,你們應該可以對我的教言再叁觀察,就像我們錘煉金子一樣再叁地觀察,然後觀察之後,你們如果覺得有道理,可以接受,但千萬不要因爲對我有恭敬心而接受。

  你看釋迦牟尼佛的教言都可以再叁觀察,更何況是我們對其他世間的所謂的上師,也實際上是一種老師,只不過這位老師他口裏面傳授的法非常珍貴,傳授的是世間和出世間的真理,所以上師就跟佛一樣的。在這個過程當中,視師如佛可不可以說呢?可以說!不要說上師,我們說一切衆生都是具有如來藏德性,就是一切衆生都是佛。從這個層面來講,不僅僅上師是佛,我也是佛。佛依止佛也沒什麼不合理的。但是,有時候,我們也不能一味地用上師爲佛的這種層面來把世間一些規律打破,世間的規律打破了以後,最後的結果,恐怕不是真正佛教裏面所講到的結果。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也不要對誰都起邪見,這樣也是不好的,在《涅槃經》當中講了很多末法時代的一些邪惡的上師的行爲,講了很多。但是我們一般世間人來講,最好不要看別人很多的過失,這樣爲好。但是從保護自己的相續來講,依止過程當中要注意。當然,在末法時代的時候,所有的功德圓滿,也很難找。《妙臂請問經》裏面說,佛教的顯宗和密宗當中所講到的具足所有法相的上師,在末法時代的時候,很難找到。如果實在找不到的話,那麼有這些法相的一半、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的話,也可以依止他。比如說續部裏面已經講了十個功德的話,那麼十個功德的八分之一,有的話,也可以依止。

  《集密意續》裏面說過:上師如果出世間法方面功德非常超勝,即使在世間法方面稍微有一點過失,比如說人格不好、脾氣不好,你也可以依止。在《集密意續》上,因爲我們求的不是世間法,如果世間法的話,那就是上師很難看的話,不想依止。上師如果世間法的功德不具足,不想依止也是可以。但是我們依止的不是世間的這個人,不是從世間的某某功德來依止,我們需要的是上師的大悲心和智慧等等。上師的法相歸根結底,實際就是以證悟來解脫自相續,以悲心來饒益他衆。這兩者是非常重要的。

  任何一個上師,至少他自己的相續當中要有佛教方面的一些證悟。如果你自己的相續一點點都沒有解脫,那攝受弟子確實也是以盲導盲。有些前輩的大德把邪師比喻成瘋狂者,那瘋狂者帶路的話,肯定你只有墮入懸崖,不可能有快樂的旅途,不可能有的。這樣的話,自我的證悟很重要的。

  第二個,悲心很重要的。這次在喬治敦大學,我問了很多,因爲他們都說藏傳佛教的很多上師的這種傳播能力非常強。我這次去外面,沒有特意地說是我非要傳藏傳佛教,但是他們一定要我講。後來我的題目全部都用完了,我說是又要講藏傳佛教、又要講藏傳佛教……,我可不可以用個其他的呢?他們說不行,不行!你因爲是藏傳佛教的,我們想了解藏傳佛教,你必須給我講藏傳佛教。後來,我在逼迫下所有的題目都是在講藏傳佛教。

  我也特意問他們,我說你們對藏傳佛教很熱愛的話,你們對藏傳佛教上師們有什麼看法?他們有一個教授,他很了不起的。當時他說:“藏地的這些上師們,有些是很有智慧的,能與科學家對話,各方面來講,在西方應該說是引起轟動,超世紀的一種轟動。有些上師雖然沒有那麼一些超勝的智慧,但是他們都有利他心,不管是在任何場合當中,很想幫助人。這是在其他的一些佛教徒當中,很難找的。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對比。”

  在西方有好多上師,有些跟弟子們專門唱蓮花生大士心咒:嗡啊吽 班匝格熱班瑪色德吽。弟子們其他的什麼都不懂,就唱得特別好。有些就是專門講會供,天天會供,天天會供。有些什麼修法,前行、正行,什麼都有,凡是每個上師都有,什麼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都有。所以每個上師們都有不同的一些功德,這位教授他說應該是一種利他心,這個我也相信。在漢地,很多上師確實是因爲他們的一些悲心,引導了很多很多的迷茫衆生。他們可能不一定每個人都是對續部、對所有的都精通。

  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也要注意,確實也有魚龍混雜的現象,因此我們也希望,不管是怎麼樣、通過什麼途徑,以真正的心引導衆生的上師們都要贊歎他們。但是有些特意的、一些特別不好的行爲,讓別人包括弟子們對佛教産生邪見,也有這樣。我們漢地的很多弟子們自己也要反思。

  

◎對已經依止的上師不要說過失

  我經常聽到這個上師不好、那個上師不好,但其實說別人不好的人,一般來講,自己有非常多的一些過失。否則的話,他明明也知道是可能不好,但是他不一定會說。比如說,畢竟是我的老師,那麼老師雖然不好,但是在別人面前我一般對老師的過失不會宣揚,如果宣揚的話,這個老師不好,老師帶的學生——我,肯定間接來講也是不好的。

  在這些方面,我想我們很多道友視師如佛,是不是通過觀察,觀察之後依止上師,依止上師的過程當中慢慢培養出一種很高級、很超越的一種心念,這個時候,上師確實是佛,那麼,那個時候,上師說什麼你都必須要聽。在這個之前,相關的佛經當中也講了,上師實際上是自己具有一定的功德,利益他衆的,那麼這是真正的善知識。但利益他衆對弟子的相續當中如果産生貪心、嗔恨心、各種各樣的非法的意念,確實也不是很合理的。

  我們要知道的是,假使你已經依止了上師,在依止以後,你沒有必要去誹謗。你也可能佛的這種信念生不起來,但是把他當作一個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恩人,這樣來對待,也是可以的。我們佛教裏面也並沒有要求所有的人對每一個上師都看作是佛,並沒有這麼說。視師如佛的這種境界應該是很高的一種境界。這種境界我們應該像密勒日巴尊者、阿底峽尊者,包括我們上師如意寶在晚年的時候隨時隨地提到了他的恩師的名稱的時候,眼淚汪汪,這個我們對上師如意寶熟悉的人都知道。那個時候,上師在不同場合當中也說,我的金剛上師跟佛無二無別的。在依止的過程當中,對他沒有産生過邪見,最後真正的上師的這種智慧融入自己的心田,就非常成功,有這樣的。

  但是我們剛開始的時候視師如佛,可能一個是極個別人的一些行爲給上師帶來了一些不太好的形象,然後第二個呢,作爲弟子,也其實並沒有說佛教當中凡是所依止的都是佛陀,並沒有這麼講。只不過是我們聞思修行太少了,到最後的時候才明白佛教當中所講的,真正的這種依止上師的方法和最後獲得密義的界限。這樣的時候,我們只修上師瑜伽也是可以成功的,但是這是佛教當中最高的一種境界。所以,以前凡是依止過的,你就盡量不說過失,即使有發現,但這個過失也許是對方的過失,也許是你自己的過失,大多數可能是你心眼不清淨。

  因爲你剛開始沒有很好地觀察,現在世間當中有很多買東西的人,自己不會買東西,剛開始覺得這個是很好的産品,然後買了以後,有些時候可能是自己的問題,有些時候可能是他人的問題,這個是一種雙方的責任,所以我們在這些問題上面希望大家還是如理如法地抉擇。如果我們依止好了上師,自己有一種勇猛的精進,那麼佛法當中一定會獲得成就,多多少少的成就。

  今天實際上我想說的是,先很好地去觀察,即使你剛開始沒有觀察好,已經依止的話,最後也沒有必要後悔,不管怎麼樣,佛法多多少少對你的相續是有利的,不會有害的。但以後依止過程當中,一定要注意。如果沒有注意的話,我們希望上師們以一種佛法來饒益衆生,不要把佛法當作自己發財的一種工具,這樣的話,對佛法也不負責任。這種人在世間當中沒有出路的話,我們也不覺得這是一種過錯。我也在課堂上經常說,自己的言行也好,他人的言行也好,希望指出來,這樣對佛法也是很好。

  作爲依止上師的這些弟子們,也應該擦亮眼睛,否則的話,在我們的行爲當中,我們只了知佛教裏面的只言片語,有些道理我們斷章取義地用了,在過多地用的時候,可能在群體當中,發生了一些不可想象的後果。就是會出現這樣的後果。所以,以後觀清淨心來對待所有的衆生,尤其是凡是有法恩的、弘揚如來教法的所有的這些高僧大德們,我們也特別地敬仰他們,如果沒有他們的這種傳播,確實也是非常難以獲得出世間的功德。

  尤其是我們現在,在這樣的道場當中,我越來越覺得,如今我們在座的很多不管是居士、出家人有非常好的一種機緣,這個機緣是什麼呢?佛教當中的最甚深的這些修法和理論,如今大家都在學習,而且大多數的人真正在佛法當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找到了自己永遠不會誤入歧途的永不退轉的一條路,這種路並不是很簡單的。我們繼續走下去的話,前程是光明的。

  

◎依止上師、修行佛法應該心態穩定

  因此,希望道友們在依止上師的過程當中也好,修行佛法的過程當中千萬不要退來退去,今天修一點這個法,依止這個,明天依止那個,這樣的話,可能心特別地亂,隨後也得不到結果。西方人有一種性格就是,只要你選擇完了的話,不容易變。這個很重要。有些道友的心態好像不斷地在變、不斷地在變,隨後一無所獲,這也是很可惜的事。因此在學習佛法的過程當中,自己也對相關的有些道理,可能需要再叁思維。

  

《初學者不應該視師如佛——普通人剛開始應把上師視爲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