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達吉堪布2013.05.24網絡開示
◎參加完法會回去後盡量不要再造罪業
不管你是什麼身份的人,這次參加金剛薩埵法會,不管是在網絡上參加的,還是真正在我們經堂裏面參加的,欠了很多的罪業、以前無惡不作的這些人,這次確實清淨了很多。希望我們回到城市,回到自己的工作、家庭當中的時候也盡量不要以煩惱造罪業。當然說起來很簡單,當你遇到對境的時候,貪嗔癡的對境確實相當引誘人,很難控製的。
但是,我們要有一種解脫的心,這種解脫的心就是,每個人都應這樣想:人身是那麼難得,而且我們現在好不容易遇到了殊勝的大乘佛法,自相續也已經得以清淨了,有這麼好的機緣,如果我們沒有繼續下去,今天好好地忏悔,明天又開始不斷地造越來越嚴重的業的話,非常地可惜。
當然,有些人可能前世的業力的原因,今生當中做善事、修行善法很費勁,有些人稍微點一下就可以,每個人的善緣和業力確實是不相同的。
◎不斷學習佛教知識,提升自己的佛教水平
我希望一方面你們要不斷地學習佛教。我在不同的場合也再叁講,說實在的,我們佛教團體的整個素質並不是很高。我們自己不光是一個佛教徒就可以了,哪怕聽一堂課、兩堂課,作爲一個佛教徒,一個月當中你聽了多少堂課,看了多少書。比如你是一個企業的人,你對這個企業什麼都不懂的話,在別人面前這是很不好的。我希望我們要不斷地學習,鞏固自己的佛教知識,提升自己的佛教水平,這在當前來講很重要。
很多國外、國內的人跟我說,如今最有系統性的、最有次第和完整的學會就是我們菩提學會,很多人也有這種說法,也許是誇張,放眼整個世界也可能確實有一定的系統性。但我自己認爲,菩提學會以後不會擴大,因爲擴大的話一方面壓力也比較大,到一定的時候可能無法舒適。以後可能人員越來越少,因爲真正參加的這些人,要盡量地精選,精華,這些人也真正成爲理論上對基本的佛教道理完全明白,修行上至少每個人五十萬加行已經圓滿,而且自己終生真正地去修行的人。
我的目的並不是特別追求人很多很多。人多的話,有些事情也複雜,我們管理起來有一點困難,所以你們以前參加了的,如果想退的話也可以,但我今天給大家清楚地聲明一點:我們學會將來進來可能是比較難的。我在十年前說的有些話現在也記得,我一般說過的話會記在日記本上,以後基本上也按照這樣去執行。出去很容易,因爲我們也沒跟任何人簽合同,你要想走的話,就說“我不來了”,可以給組長說個妄語:“我現在身體不好”、“我出差了”、“我出國了”,有些人根本沒有出國就說出國了。出去很容易,進來的話以後可能會比較難,這點我一直在研究,從製度上慢慢慢慢一年比一年更嚴格。
目的是什麼呢?我希望真正學院的人不要做形象上的佛教徒。雖然燒香拜佛、做善事功德很大,但是這在當前來講並不足夠,一定要有一定的知識,有一定的修行。雖然大家都很忙,我也知道,城市裏面的有些人不像我們出家人一樣,包括這次很多道友每天關機,肯定會受很多人的批評,“你爲什麼要關機”。有些說方便妄語,“我出國了”、“我因爲參加我們公司的一個培訓班”,等等,在佛教中特殊情況下也可以。
我們現在要比較正式地學習,希望我們的佛教徒,以後一定要提升自己在佛教各方面的理論知識和修行體系的素質。成爲一個佛教徒,需要慢慢慢慢地,不是一天兩天就馬上變成了。很多人認爲辦個皈依證就可以,其實皈依證不是很重要,我記得《毗奈耶經》中說,光是皈依不一定要取法名,現在很多人非要取個法名。取法名也可以,受戒的時候、出家的時候一定要親教師給你取個法名,一般來講皈依的時候,心裏面皈依就可以了。很多人對取法名、皈依證很重視,但是這個有也可以,沒有也可以。最根本的是什麼呢?就是我們要懂得佛教基本的一些因果觀念、前世後世、對經書的恭敬等等。
◎好好學習《大圓滿前行引導文》
我這次發現很多居士的佛教水平很不錯,而有些居士可能基本的道理都不懂,在經書上跳來跳去,很可怕的,對經書、轉經輪一點都不在乎,把它當作一般的東西一樣。你們如果要真正成爲一個佛教徒,我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尤其是新來的、剛剛皈依的人要多看。這本書我們很多常住的居士都知道,有的人每年都看一兩遍,但很多新來的居士都不知道。網上或者各個書店都有請的,不知道學院有沒有。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裏面,人身難得、生命無常、業因果,還有怎麼樣發心、怎麼樣皈依、怎麼樣忏悔、怎麼樣修往生法,今生來世所有的非常完整的法都講了。我現在學了這麼多年,真的要想修行的時候,歸根結底就落到《大圓滿前行》上。
《大圓滿前行》剛開始學習佛法的人要學,已經學了七八十年的,有些老和尚從小修行到接近活100歲左右,這些人現在還在學習前行的內容。所以,老佛教徒不要輕視它,“前行我已經看過、我已經有了”,光是有了還不行,這裏面的東西你沒有。雖然你有法本,但是法本裏面的知識你自相續不一定有,一旦你遇到問題的時候,法本就是法本,你就是你,法本裏面的這些知識,你沒有用上。所以,以前看過的人,你們要再叁地看;以前沒有看過的、沒有學習過的,要慢慢慢慢不斷學習。
我翻譯的這些應該是很珍貴的。有些記者因《苦才是人生》來采訪我,《苦才是人生》也是我親口所講的,這裏面有很甚深的道理。有些人經常給我說“你可以給我寫一個教言”,其實我寫的這些書,比如說《苦才是人生》,確實自己還是很認真地、憑我的智慧和能力寫的,這就是教言。除此之外,我最多給別人寫個“佛”字,但“佛”字也不能稱爲教言,這個我覺得沒有意義。你真的要想聽我的教言的話,像這些是很淺顯易懂的。以後我們希望,像《大圓滿前行》這些書,讓很多人看到,有的出版社也想給大家不斷提供《大圓滿前行》,我覺得這很重要。
我今天著重提出來,希望你們不僅是辦個皈依證就可以了。這次很多人都得了灌頂,得灌頂確實也是很好的,得了金剛薩埵四灌頂的話,以後有些密宗的包括大圓滿的書,如果五十萬加行修完了,你自己學一學也可以,自己看看書也可以。但是五十萬加行沒有修的話,可不可以看呢?看是可以看,但是一般來講,不一定能得到上師傳承智慧融入你的心,這是一個過程。現在很多人不想修加行,自己就把大圓滿正行部分拿來看看,看也看不懂。你自相續淨化之前再怎麼看,你基礎都沒有打的話肯定不行,所以,你如果要看大圓滿的話,最好先好好地修加行。
我今天給大家講的意思都包括在這叁句話中:好好地不斷地發願,同時認認真真、系統地學習,如果實在沒有時間的話,自己好好學一學《大圓滿前行》。這也是我自己多年以來學習的經驗。
◎念傳承及做加持
下面我給大家念《叁十五佛忏悔文》的傳承。
本來我們佛教徒在這個場合當中見了面就可以了,但個別的人要求特別地加持,我就用《般若攝頌》給大家做個加持。但希望大家不要供養我,你們經常說“依教奉行”,連這一點也做不到的話,我想加持可能也沒有什麼效果。這些我以前也說過。有些大聲念什麼《長久住世文》啦,這些都是我心裏不願意的。我不願意的,你們就不要故意做,故意做的話大家都不開心。
◎問答
(一)問:上師,有沒有空行母的傳記?還有門措上師,她很偉大,我也很想看她的傳記,這樣就可以了解得更多。
答:第一個問題是空行母的傳記。空行母的傳記很多,包括英文的,有空行母益西措嘉的傳記、曼達拉哇的傳記、瑪久拉仲的傳記,還有希瓊堪卓瑪的傳記,有非常多的,而且現在英國這邊也有一些空行母的傳記。大家看到這些傳記之後,就生起歡喜心。
去美國哈佛大學的時候,我有一次專門去聽一堂課,就是講益西措嘉空行母傳記的課,這是以前一個伏藏大師取出來的,他們用來給博士生和研究生上課。裏面有一些情節,就是當時益西措嘉空行母在蓮花生大師面前獲得了《空行心滴》的一些法要。當時那個老師給學生們說,益西措嘉空行母有一次遇到了世間的一些壞人的強奸,但這種行爲不但沒有損壞她的名聲,而且她的信心也沒有毀壞,並且在她的生活當中變成了助緣,沒有産生任何的嗔恨心。
後來各個國家的學生評論說,有一個人在尼泊爾也遇到了這種事情,但因此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之後對整個世間特別反感。有一個大概是在美國東邊,也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但是這個人是個修行人。他們都認爲,爲什麼一般世間當中都很難以承受的這樣的行爲,沒有變成益西措嘉空行母的違緣?他們老師說,因爲益西措嘉空行母修習大乘佛法,而像這麼嚴重的違緣和生活當中的痛苦,大乘佛法可以轉爲道用,就不會變成她修行和生活當中的一種障礙。然後他們共同認爲,藏傳佛教確實很偉大。一般的世間人的話,這種事情是沒辦法面對的,最後也特別痛苦。
這堂課我印象很深。表面上看好像是女人的故事,實際上有些修行人跟我們世間當中有些人的生活完全是不相同的,不同點就是佛法的作用。我們同樣在生活,但是修行人在他的生活領域當中,有不同的訣竅。
第二個問題,門措上師有傳記,但這個傳記也不是很廣,應該漢文的也有,藏文的也有,我想以後肯定會有比較廣的傳記。
(二)問:我就是上師說的跑跑居士,因爲我在漢地許多道場,好像就覺得我有責任、有義務去護持,這樣就沒有靜靜地修行,參加菩提小組也沒有很好地修學。這次來到這裏,我想改往修來,從這次起好好地修學師父講的一些佛法。我問的是,我在顯宗那邊學了這麼多年,然後修習密法會有矛盾嗎?如何圓融地顯密雙修?
答:這個我剛才已經回答了,顯宗和密宗不但不矛盾,而且完全可以融會貫通。跑跑居士可能比較多,這也是我最近聽到的名詞,這次開法會的時候我已經用了兩次,我覺得這個很好。有些人確實不好好修,每天都跑來跑去,最終估計也沒有得到什麼。所以我希望以後不管是依止哪個具相的上師、依止哪一個法門都可以,但自己還是要穩重一點,自己也不知道怎麼樣活著,這樣也不是很好。
(叁)問:佛教說:“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請問“自淨其意”是什麼意思?“自淨其意”的次第如何?
答:“諸惡莫作”是不要做任何的惡業,是小乘道的一些內容,小乘道就是強調不能造惡業;“衆善奉行”是講大乘,大乘當中不但不做惡業,而且還要做善法,利益衆生的意思;“自淨其意”,藏文當中就是說調伏自己的心,主要講大乘當中的密乘,在密乘當中,不但不造惡業,還要做善業,同時將自己的心通過竅訣來真正地認識,讓煩惱轉爲道用,也就是說煩惱即菩提,那你的心就能得到真正的淨化。
自淨其意,也就是自己的心自己去調伏,怎麼樣調伏呢?就是認識自己的本性。這四句,實際上顯宗、密宗所有佛法的內容都已經包含了,這就是佛教的意思。
(四)問:我想請問一下發願與回向的區別?
答:發願是這個善事還沒有做,自己發誓願將來要做;回向就是造完的善業的功德,賜給其他的衆生。所以我們念《普賢行願品》的時候,既可以發願我將來如何如何利益衆生,《普賢行願品》裏面的每一個道理可以呈現,回向的時候,我這次所做的善根全部布施給衆生。所以,一個是過去,一個是未來,發願是未來的善根,回向是過去的善根。當然回向當中有特殊的,也有叁世善根的回向,但是一般來講都是過去的善根。
(五)問:謝謝大恩上師,我不是爲我自己的問題,我是來自石家莊的您的弟子,有一位您的老弟子,他98年的時候自己背著幹糧來學院求學,他現在年紀大了,腿走不了路,他讓我告訴上師,法王和您的法他沒有荒廢,傳承沒有斷,他想讓上師給他開示幾句。
上師:他多少歲?
弟子:今年快七十歲了。
上師:七十歲,沒什麼,七十歲不老。
弟子:他的腿不好。但是他現在把自己的家供養出來給咱們學院的學員共修。他想讓上師給他開示幾句,讓我帶回去。他還供養了上師佛像,但是我不知道今天有問答,沒帶給上師,明天交給您的侍者吧。
上師:好嘛,就給他說:第一個是經常祈禱法王如意寶;第二個,所得到的法,一輩子不能放棄,因爲很難得到這種法,你得到之後放棄的話太可惜了;第叁個,要精進地修行,人生很無常的,什麼時候死亡誰都決定不了,所以臨死的時候至少要做不後悔的事。
《盡量不要再造罪業,不斷學習佛教知識,提升自己的佛教水平》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