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瓶
寶瓶是用來盛五寶、五香、五藥、五谷及香水等,以供養佛菩薩等的器具。
迦羅奢,又作羯羅舍、羯蘖賒、迦蘖始,意譯寶瓶、賢瓶,或略稱瓶。《大日經》卷二<具緣品>中說:“次具迦羅奢,或六或十八,備足諸寶藥,盛滿衆香水,枝條上垂布,間插華果實,塗香等嚴飾,結護而作淨,系頸以妙衣。”
其種類,依瓶勁所附之瓶帶顔色而分,有青帶瓶、黃帶瓶、赤帶瓶、白帶瓶、黑帶瓶等。又,此瓶因能生福滿時、如意滿所願,故亦稱德瓶、功德瓶、如意瓶、滿瓶等。
“瓶中盛裝五寶、五谷、五香、五藥等二十種香藥”,五瓶香水表如來之五智。系在瓶頸的彩帛(瓶帶)顔色不同,其安置之次第亦異。如金剛界壇以白帶瓶置於中央,赤帶瓶置於北。胎藏界壇則以白帶瓶置于中央大日座,黃帶瓶置於南,青帶瓶置於西,黑帶瓶置於北。胎藏界壇則以白帶瓶置於中央大日座,黃帶瓶置於西南,赤帶瓶置於東南,青帶瓶置於西北,黑帶瓶置於東北。配置時,有始自東北或東南之別,始自東北者,稱醜寅瓶;始自東南者,稱辰已瓶。
在傳法灌頂之道場,結誦大日、普賢、彌勒、除蓋障、離諸惡趣之印言時,順次加持白、赤、黃、青、黑帶五瓶(稱五瓶加持),後由大壇移至正覺壇(小壇)時,取瓶於曼荼周圍行道叁匝(稱五瓶行道),然後以瓶中香水次第灑在受者頂上。亦即誦大日真言時,灑白帶瓶之水於受者頂上;誦普賢真言時,灑赤帶瓶之水於受者之頂右;誦彌勒真言時,灑黃帶瓶之水於受者之額上;誦除障礙真言時,灑青帶瓶之水於受者之頂後;誦離諸惡趣真言時,灑黑帶瓶之水於受者之頂左。此儀式即表灑五智法水,使受者成爲佛灌頂之法王子。
依《一切如來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拏羅經》卷一載,最上等之瓶,量高二十指,腹闊十六指,頸高五指,口寬八指。瓶之種類有金、銀、銅、玻黎、鐵、木、瓦等七種。其中,息災、增益及灌頂應用金瓶、玻黎瓶、瓦瓶,降伏調伏及阿修羅法應用銅瓶,諸忿怒法應用銀瓶、鐵瓶、木瓶。又,息災法用白色瓶,增益法用黃色瓶,敬愛法用赤色瓶,降伏法用極黑色瓶。瓶帶的顔色應與瓶色相同。降伏法所用之瓶,其勁較細,象徵吉祥。
瓶的種類,依其材料有許多種,如《一切如來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拏羅經》卷一舉出金瓶、銀瓶、銅瓶、玻黎瓶、鐵瓶、木瓶、瓦瓶等七種;《摩诃僧祇律》卷十六亦舉麨瓶、石灰瓶、監瓶、草屑瓶、石蜜瓶、埿瓶、屑末瓶、酥瓶、油瓶等名稱。此外,胡瓶系胡人所作,瓶頂仿照金翅鳥頭,如千手觀音四十手中所持者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