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荼羅
曼荼羅(梵名 mandala,藏名 dkyil-hkhor),在古代印度,原指國家的領土和祭祀的祭壇。但是現在一般而言,是指將佛菩薩等尊像,或種子字、叁昧耶形等,依一定方式加以配列的圖樣。又譯作曼拏羅、滿荼羅、曼陀羅、漫荼羅等。意譯爲壇城、中圍、輪圓具足、壇城、聚集等。
爲了修行者觀想方便所繪製、雕造的曼荼羅,而有形像曼荼羅,而成爲曼荼羅的表徵。
曼荼羅的梵語mandala,是由意爲“心髓”、“本質”的 manda,以及意爲“得”的la所組成的。因此“曼荼羅”一詞即意謂“獲得本質”。所謂“獲得本質”,是指獲得佛陀的無上正等正覺。
由于曼荼羅是真理之表徵,猶如圓輪一般圓滿無缺,因此也有將之譯爲“圓輪具足”。另外,由于曼荼羅也被認爲有“證悟的場所”、“道場”的意思,而道場是設壇以供如來、菩薩聚集的場所,因此,曼荼羅又有“壇”、“集合”的意義産生。因此,聚集佛菩薩的聖像于一壇,或描繪諸尊于一處者,都可以稱之爲曼荼羅。
一般我們所稱的荼羅可分爲四種,稱爲四種曼荼羅,簡稱四曼。即:
1、大曼荼羅:諸尊具足相好容貌的圖畫,稱爲大曼荼羅(尊形曼荼羅),相當于金剛界曼荼羅中的成身會。
2、叁昧耶曼荼羅:即示現諸尊的本誓叁昧耶,也就是將表示本尊的法器、持物,以圖示象徵的叁昧耶圖繪表示,稱爲叁昧耶曼荼羅,相當于金剛界曼荼羅的叁昧耶會。
3、法曼荼羅:這是諸尊的種子及真言,或書寫種子梵字于諸尊的本位,或以法身叁摩地以及一切經論的文義等來表現,稱爲法曼荼羅(種子曼荼羅),相當于金剛界的微細會。
4、羯磨曼荼羅:將諸尊的威儀事業鑄造成像,形成立體、行爲的叁度乃至四度空間的行動性曼荼羅,稱爲羯磨曼荼羅,相當于金剛界的供養會。
而這四種曼荼羅,一般又各含有叁種曼荼羅,即:
(1)都會(都門、普門)曼荼羅:是各部諸尊聚集在一起的曼荼羅,如以大日如來爲中心的兩部曼荼羅。
(2)部會曼荼羅:是某一部會的諸尊,會聚在一起的曼荼羅,如佛部的佛頂曼荼羅,蓮華部的十一面觀音曼荼羅等。
(3)別尊(一門)曼荼羅:這是以一位本尊爲中心的曼荼羅,如釋迦曼荼羅、如意輪曼荼羅等。
我們一般所指稱的曼荼羅即是以上四種大、叁昧耶、法、羯磨曼荼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