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痛苦煩惱的本質是什麼?什麼可以幫助我們遠離痛苦煩惱?

  問:痛苦煩惱的本質是什麼?什麼可以幫助我們遠離痛苦煩惱?

  答:痛苦源于無明。無明指對人、事、物的錯誤認識。就人而言,認爲有一個獨立、恒一存在的“我”,繼而對這個“我”生起執著,然後對“我的”生起執著。就事物而言,認爲有獨立、絕對、固有存在的事物。這樣的見地之所以錯誤,是因爲它與人、事、物的真實狀態相反。世間萬象皆依緣起,隨條件的聚合、變化而生成、變化、壞失,無可執持。

  見地與真相的偏離,使我們處于愚蔽、扭曲、不得自在的狀態,把原本無常的誤認爲本該恒常,把無我的執爲固有,因而一再地幻滅、失落,求而不得,無從安心。

  因緣和合的現象,包括我們自己和一切身外之物之事在內,都不離痛苦的本質。拿我們每個人來說,有生便有死,在生死之間有無常老病、種種缺憾,這一副身心不過是變化的相似相續,哪裏有什麼是真正靠得住的?

  身心之外,如果我們認爲有所得,則必定會經曆失去。有積聚,必有消散時。有愛戀,必有怨怼時。這不是說你需要刻意地以消極悲觀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而是你要看到得、聚、愛、福背後失、散、恨、禍的勢。你也許會說,何不反過來看,失去必有得到時,遇禍必有得福時。的確可以這樣看,但之後呢?還是得失得失,反複反複。留心觀察,便慢慢體會到,輪回就是這樣不由自主的無盡輪轉,周而複始的無可奈何。所以佛陀說,要完全遠離痛苦,只有出離輪回。

  什麼樣的方法能幫助我們遠離痛苦煩惱?具體的方法要依各人根器而定,沒有一刀切、放之四海皆准的固定套路。就大多數人的根器而言,把貪婪、嗔恨等作爲需要斷除的對象,以不淨觀等方法加以對治,是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在此基礎上,通過學習佛法,增進對空性的了解後,可以逐漸把貪嗔等作爲淨化的對象,以觀修空性等方便法門攝持,了達煩惱的本性爲空,從而息滅痛苦。

  修行最好按照次第一步一步來,除非是罕見的上根利智,否則一開始就說不用對治貪嗔癡,只要知道它們是空性的就可以,這對初學者不會有很大的幫助,反而可能誤導他們,讓人以爲不用持戒、不用實修就可以解脫煩惱。

  我們總喜歡爲自己的懶惰和無知找借口,不是麼?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