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筆記》第二部分 前行修法:一、共同外前行(一)暇滿難得 2(下)
(續)跟以前相比,我現在很幸福。我的今生擁有十種圓滿,對一個輪回中的衆生來說,沒有什麼比這更值得慶幸。
第一是轉生爲人。六道裏,地獄、餓鬼、旁生道的衆生爲苦所逼,缺乏智慧,根本顧不上修持佛法;叁善道的天道衆生因爲放逸,阿修羅道衆生因爲強烈的嫉妒心,也無心無暇修持佛法。只有人道,苦樂參半,才有余力和動力去思考解脫的問題,才有機會真正圓滿全面地修持佛法。
第二,環境圓滿。根據佛經記載,南瞻部洲中央印度金剛座是賢劫千佛成佛的聖地,所以從地理的角度說,以金剛座爲中心的印度諸聖地,是佛法的中土。但是,從佛法弘揚的角度說,凡是佛陀正法在的地方都可以認爲是佛法中土。凡生活在佛法弘揚之地的人,都可以說具足環境圓滿。
第叁,根德圓滿,指眼、耳、鼻、舌、身五根圓滿。如果不能親見恭敬對境所依或無力聞思修行,則不堪爲真正的法器,就像一只有缺口的碗,雖然也可以盛水,卻會漏掉很多。尤其耳根不具足的話,不能聞法,也無法受戒。
第四,意樂圓滿,指生存和生活方式與佛法不相違背。有一位居士在講述她放生的經曆時說:市場裏的商販天不亮便開始宰殺魚蝦禽畜,一般都是全家總動員,老少齊上陣。生在以殺生等惡業維生的家族,耳濡目染,子承父業,別無選擇。這真是一件悲哀的事。沒有生在業際顛倒的家族,也不能保證意樂圓滿,因爲仍然會有很多人爲了生存、爲了欲望從事殺生、盜竊、賣淫等等行當,與正法背道而馳。嚴格說來,身語意造惡業,一切所作唯爲今生,就算沒有逾越世俗法律人情、價值觀的界限,甚至被公認爲賢人、智者,從佛法的角度說,也屬于業際顛倒者之列。
第五,信心圓滿,即對佛法生起堅定的信心。唯有佛法能幫助我們脫離痛苦,包括惡趣的痛苦和整個輪回的痛苦。在以上五種圓滿中,信心是根本。
除了自身具足這些條件外,要修持正法還需另外五項外部條件:如來出世、佛已說法、佛法住世、趨入佛門、師已攝受。
如來出世。世間的成住壞空一個周期稱爲一劫,有佛出世的劫稱爲明劫,佛未現身于世的劫稱爲暗劫。暗劫衆生連叁寶的名號也聽聞不到。我們所在此劫爲光明劫,有一千尊佛于此劫出興于世,故又稱賢劫。本師釋迦牟尼佛便是賢劫第四佛。能值遇金剛乘教法更是稀有的因緣,因爲縱然在明劫當中也只有往昔普嚴劫的先生王佛、現在賢劫的釋迦牟尼佛和未來華嚴劫的文殊師利佛叁位佛陀的聖教中才會公開弘揚密法。
佛已說法。如果佛陀出世,卻未轉*輪,我們也不可能接觸到解脫妙法。幸運的是,釋迦牟尼佛在梵天和帝釋天的祈請下,轉妙*輪,次第爲衆生開演了九乘佛法,引導無量衆生入解脫門,渡煩惱海。
佛法住世。若佛陀教法已經湮沒,即使生在明劫、佛已說法,我們也聽聞不到佛法。前一位佛陀的教法完全隱沒到後一位佛陀的教法出現之前,這段時間稱爲聖教空世。此期間沒有聲聞,只在具足因緣的福德刹土中有獨覺出世。獨覺又稱辟支佛,靠往昔在如來面前聞思修行的宿因,在佛法隱沒後,于空世獨自修行獲得解脫。現在,本師釋迦牟尼佛雖然示現了圓寂,但教法、證法還在,還有無數高僧大德在傾盡全力地護持。
趨入佛門。佛法住世,而如果我們不去親近佛法,也無從獲得法教的利益。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連叁寶的名號也沒聽說過,對這些人來說,現在就是暗劫。時空並不是絕對的。還有更多人知道佛、法、僧,卻不知道叁寶真正能帶給自己什麼。在有的人眼裏,佛教只是一種宗教,而宗教是毒藥,讓人喪失鬥志,使社會退步。有人把佛法看作一門學問,畢生鑽研佛教曆史、佛教理論,著作等身,內心卻越來越頑固僵硬,煩惱重重。有人把佛法看作東方神秘文化的一種,稱佛法的修行人爲神秘家。也有人把佛法庸俗化,用它來點綴和調劑生活,信佛成了一件很酷、很時尚的事。
我們皈依佛門是爲了什麼?爲了消災去病、來世不墮惡道,或者豐衣足食、來世享人天善果,若按照佛陀的教導去做,斷惡行善,上供下施,這些願望都可以實現,但這僅僅是進入佛門,卻沒有趨入解脫正道。只有生起出離心,爲求解脫輪回而學佛,才是趨入解脫道。
我們曾經經曆的一切如今在哪裏呢?遠的不說,昨天、剛才發生的一切,現在尋找也是了不可得,正如從夢中醒來,夢裏的一切了不可得。不僅是事情過去了,而是整個情境,人、環境、活動、情感等等,都無處可尋了。時過,境遷,物易,人非。我們在當時情境中的感受千真萬確,並不能說明那個情境就是真實的,就像我們在夢中的感受千真萬確,而夢裏的事不是真的。其實我們每次回首過去時,都在經曆如夢方醒,只是我們沒有察覺。輪回生死如夢如幻,佛陀希望我們如是了知並生起無僞的出離心。
師已攝受。佛教講真修實證,就算你精通經論,實修起來還是需要上師傳授竅訣。你我此生有限,沒有師父指點門道,恐怕窮盡一生也不過做些摘葉尋枝的閑事。
具足如上八種閑暇十種圓滿的人身稱爲暇滿人身。此身如珍寶,如果善加利用,即身便可了脫生死,開無上智慧。想到這個,我歡喜不盡。
這十八種因緣聚合是多生累劫積集善業福報的結果。十八暇滿的功德中僅有一樣不具足,我們現在也不可能在這裏講解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