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六章 禅門的法器 (戒刀)

  戒刀

  戒刀(梵sastraka),比丘所持的十八物之一,用于裁衣、剃發、剪爪等的刀子。

  《僧史略》中說:“及持澡罐、漉囊、錫杖、戒刀、斧子、針筒,此皆爲道具也。”

  由于系戒律所聽許,故稱戒刀。據《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叁所載,佛在室羅伐城時,有比丘欲裁叁衣,便以手撕裂,損壞衣財。佛乃聽許用刀子。但因六衆以雜寶裝飾,佛陀便規定用鈍鐵作刀,且分大、中、小叁種規格。大的長六指,小的長四指,中的介于二者之間。形狀則有彎曲如鳥羽、及似雞翎而不尖直二種。

  《祖庭事苑》中說:“戒刀,《根本雜事》雲:“佛在室羅伐城,苾刍欲裁叁衣,便以手製,衣財損壞。佛言:可刀子裁。六衆便以雜寶飾之,加以太長。佛製,不聽,此是大刀,不是刀子,汝等應知有叁種刀子,謂大、中、小。大者可長六指,小者四指,二內名中。其狀有二:一如鳥羽曲,二似雞翎,不應尖直。””

  又,《十誦律》卷叁十九中,有佛聽許用剃刀及截爪刀的記載。同書卷五十六中說:“佛聽衆僧畜剃刀,一人亦畜,爲剃須發故,是名剃刀法。剃刀鞘法者,佛聽諸比丘畜剃刀鞘,爲掌護莫令失,更求覓妨行道故。”此外,戒刀有以下六種用途,在《行事鈔·缽器製聽篇》中說:“毗尼母”:“聽畜刀子六種,一用割皮、剪甲、破瘡、裁衣、割衣上毛縷,六用淨果,乃至食時種種須故。”

  在《大宋僧史略》卷上說,所謂戒刀等,皆是道具,表斷一切諸惡。可見戒刀除了實用價值之外,也有精神上的意義。

  戒刀是日常生活用品,絕不是如《水浒傳》中所說拿來打殺用的。禅門公案中,關于戒刀的故事,最著名的應該是二祖慧可禅師受到達摩初祖的教誨激勵,而潛取利刃自斷手臂,受法悟道的故事。

  另一則刀的故事,是俱胝禅師的因緣。俱胝禅師因受天龍禅師豎一指而悟道;從此之後,凡有人參學,他就豎起一指來教導。因而人稱“天龍一指禅”。

  當時俱胝禅座下有一個童子,有人問他說:“俱胝禅師有什麼法要?”童子就學禅師一樣豎起指頭。

  于是有人就告訴俱胝禅師這個事。

  有一天,俱胝禅師就將戒刀藏在袖中,問童子:“聽說你會佛法,是麼?”

  童子答:“是。”

  于是俱胝問:“如何是何?”

  童子又豎起一指,沒想到禅師就一刀斬斷了童子的指頭,童子痛得大叫而出。

  這時,俱胝又喚童子,童子回頭時,禅師迅即問道:“如何是佛?”

  童子習慣的要舉起指頭時,卻發現手指不見了,于是豁然大悟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