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
念珠是指以線貫串一定數量的珠子,用以計算稱名稱持咒數的法具。又稱數珠、咒珠或誦珠。
在《牟梨曼陀羅尼經》中說:“梵語缽塞莫,梁雲數珠。是引接普遍根機,牽課修業之具也。”在《本槵子經》中說:“昔有國王名波流梨,白佛言:“我國邊小,頻年寇疫,谷貴民困,我常不安。法藏深廣,不得遍行,惟願垂示法要。佛言:“大王若欲滅煩惱,當貫木槵子一百八個,當自隨身,志心稱南無佛陀、南無達磨、南無僧伽名,乃過一子。如是漸次,乃至千萬,能滿二十萬遍,身心不亂,除谄曲,舍命得生炎摩天,若滿百萬遍,當除百八結業,獲常樂果。”王言:“我當奉行。””此即念珠的由來。
關于念珠的功德,在《木槵子經》中說:“若欲滅煩惱障、報障者,當貫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隨;若行、若坐、若臥,恒當至心無分散意,稱佛陀、達磨、僧伽名,乃過一木槵子。如是,漸次度木槵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萬,若能滿二十萬遍,身心不亂,無諸谄曲者,舍命得生第叁焰天,衣食自然,常安樂行。若複能滿一百萬遍者,當得斷除百八結業。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斷煩惱根,獲無上果。”
⊙念珠顆數代表的意義
又據《陀羅尼集經》卷二<數珠法相品>所述,若誦經、念佛、持咒時,手持數珠一一掐之,則彼行者當得十種波羅蜜功德滿足,現身即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等等。
關于數珠的顆數,《木槵子經》說一O八顆;《陀羅尼集經》列出一O八、五十四、四十二及二十一顆等四種;《數珠功德經》說一O八、五十四、二十七、十四顆等四種;《金剛頂瑜伽念誦經》說上品一O八O顆,最勝一O八顆,中品五十四顆,下品二十七顆;《文殊儀軌經》<數珠儀則品>說上品一O八顆,中品五十四顆,下品二十七顆,最上品一O八O顆。上列顆數之來源,系一O八減半爲五十四,五十四減半爲二十七,二十七減半爲十四,又一O八之十倍爲一O八O。
由上所述,可知數珠的顆數,應以一O八顆爲其基本數。不過《陀羅尼集經》所說的四十二及其減半的二十一,當另有別說。後世認爲此等顆數,皆各有象徵意義,一O八顆表示證入百八叁昧,斷除百八煩惱。
在《釋氏要覽》中說:“小乘見修合論,煩惱共有一百八數。且明見惑、叁界、四谛下煩惱共有八十八。謂苦下具一切,即十使:貪、瞋、癡、慢、疑、身、邊見、邪見、見取、戒禁取也。集滅離叁見,謂集滅二谛下,各除身、邊、邪叁見也。道除于二見,謂道谛除身、邊二見也。上界不行恚,謂上界四谛下各除瞋一,已上叁界四谛,共有八十八也。修道所斷惑,欲界有四,謂貪、瞋、癡、慢,上二界各除瞋,共有六,已上成十,計九十八也。更口十纏,謂無漸、無愧、昏沈、惡作、惱、嫉、掉舉、睡眠、忿、覆,合前都有一百八也。”
一O八O顆表示百八叁昧各具百八叁昧,或金剛界一O八尊中各具一O八尊;五十四顆表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及四善根因地等五十四位;四十二顆表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等四十二位;二十七顆表示十八學人與九無學;二十一顆表示十地、十波羅蜜及佛果;十四顆表示觀音之十四無畏。
⊙念珠的材質
關于數珠的資料,《陀羅尼集經》舉出金、銀、赤銅、水精(水晶)及木槵子、菩提子、蓮華子等類;《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卷九列出菩提子、金剛子、金、真珠、蓮華子等類;《諸佛境界攝真實經》卷下<持念品>列香木、鍮石、銅、鐵、水精、真珠、蓮花子、金剛子、間錯種種諸寶、菩提子等十種;《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列出鐵、赤銅、真珠、珊瑚、槵子、蓮子、因陀囉佉叉、烏嚧陀囉佉叉、水精、菩提子等十種;《金剛頂瑜伽念珠經》列舉砗磲、木槵、鐵、熟銅、水精、真珠、諸寶、帝釋子、金剛子、蓮華、菩提子等十一種;《蘇悉地羯囉經》卷中<供養次第法品>列舉菩提子、蓮花子、噜梛囉叉子、木槵、多羅樹子、土、螺旋、水精、真珠、牙、赤珠、諸摩尼、薏苡珠及其馀的草子等十四種;《蘇婆呼童子請問經》卷上<除障分品>列舉活兒子、蓮華子、阿嚧陀羅阿叉子、水精、赤銅、錫、木槵、琉璃、金、銀、镔鐵、高佉等十二種。
經典中亦有記載不同的念珠,有不同的念誦功德,《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中說:“曼殊室利告大衆言:“汝等谛聽!受數珠校量功德差別如是:若用鐵爲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五倍;若用赤銅爲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十倍;若用真珠、珊瑚等爲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百倍;若用木槵子爲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千倍。若求往生諸佛淨土及天宮者,應受此珠。””
若用蓮子爲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萬倍;若用因陀羅佉叉爲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萬倍;若用因陀羅佉叉爲爲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百萬倍;若開烏盧陁羅佉叉爲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千萬倍;若用水精爲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萬萬倍。
若用菩提子爲數珠者,或用插念,或但手持此珠,不能依法誦佛名,等數難可拔。是諸善男子,若複有人手持此珠,不能依法念誦佛名及陀羅尼,此善男子但能手持隨身,行住坐共,所出言語,若善若惡,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得福等同如念諸佛誦咒無異,得福無量。
《陀羅尼集經》以水精爲第一;《攝真實經》卷下<建立道場發願品>說香木得一皆福,鍮石、銅、鐵得二分,水精、真珠得一俱胝分,蓮華子、金剛子得二俱胝分,間錯種種諸寶及菩提子最勝,可得無量無驟不可說不可說分之福德。《守護經》說菩提子及種種和合之珠最勝;《數珠功德經》、《瑜珠念珠經》等亦以菩提子爲最勝。
在密教行法之中,依叁部五部之差別,所用數珠亦有不同。《蘇悉地羯囉經》說佛部用菩提子觀音部用蓮花子,金剛部用噜梛羅叉子之數珠;《守護經》及《瑜伽念珠經》說佛部用菩提子、金剛部用金剛子,寶部用金等諸寶,蓮華部用蓮華子,羯磨部用種種和合之數珠。
我國有關使用數珠的記事,首見于《續高僧傳》卷二十<道綽傳>:“人各掐珠,口同佛號。”道綽之專弘淨土,始于隋末,於唐代貞觀年間又以數珠教人念佛,可見數珠是在唐初才被當作稱名記數之法具。其後,以《陀羅尼集經》爲始,密部儀軌被大量傳譯出來,數珠亦爲密教僧人所廣泛使用。
在使用念珠時,通常一串念珠會有一顆母珠,方便計數。
在《陀羅尼集經》中說:“作是相珠一百八顆,造成珠已,又作一金珠,以爲母珠,又更別作十顆銀珠,以充記子。”
除了母珠之外,顆數多的念珠,除母珠外,也會多加數珠記子。如《禅林象器箋》中後:“百八顆外,有十顆小顆爲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