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叁章 供養佛菩薩的法器 (香)

  香

  指由富含香氣的樹皮、樹脂、木片、根、葉、花果等所製成的香料,依原料的不同,可分爲旃檀香、沈(水)香、丁子香、郁金香、龍腦香(以上稱五香)、薰陸香、安息香等類。

  由于印度氣候酷熱,人體易生體垢、惡臭,故自古爲消除體臭,乃將當地盛産的香木製成香料,塗抹於身,稱爲塗香;或焚香料薰室內及衣服,名爲燒香或薰香。其中,塗香所用的香料有香水、香油、香藥等;燒香所用的香料有丸香、散香、抹香、練香、線香等。據《大智度論》卷叁十所記載,燒香僅能行於寒天時,而塗香在寒、熱天皆可行之。寒天時雜以沈水香,熱天時則雜以旃檀香。

  “香”有“末香”、“線香”、“瓣香”等多種。

  “末香”就是香木的粉末。香末可以點燃熏嗅,也可以加入油料,塗抹人身袒露之處,以防蟲咬。所以也叫做“塗香”。

  “線香”是條狀的香枝,它也叫做“仙香、長壽香”。據禅林象器箋“器物門”說:“或言仙香;雜末衆香,加糊粘造之。其炷煙長久,故稱仙香;又雲長壽香。其製織長如線,故稱線香”。

  “瓣香”就是香檀木的碎塊,因爲把檀木劈成了片片段段的小瓣,所以叫做“瓣香”。又因爲上等檀方乃是香中之極品,所以“瓣香”也叫做“大香”。

  佛教將塗香、燒香作爲供養佛及衆僧的方法之一,攝屬六種供養、十種供養,但戒律禁止僧衆塗香。在密教之中,依叁部、五部之區別,所用之香亦有不同。即佛部用沈香,金剛部用丁子香,蓮華部用白檀香,寶部用龍腦香,羯磨部用薰陸香。

  又經論中常以香來比喻佛陀之功德,如《增一阿含經》卷十叁所說的戒香、聞香、施香叁種;《諸經要集》卷五、《集諸經禮忏儀》卷上所述的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等五分法身香,即是將佛陀之功德以香來喻之。

  除了以上五種香之外,依《乳味鈔》卷二十記載,在修孔雀經法時,也有特別所燒的五種香:指沈香、白膠香、紫香、安息香、薰陸香。在中央燒沈香,在東方燒白膠香,在南方燒紫香,在西方燒安息香,在北方燒薰陸香。

  除了一般的香之外,還有抹香(梵curna),指呈粉末狀之香。又作末香、粉香。主要是供撒布于道場或塔廟等地。與燒香、塗香不同。如《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中說:“悉以雜華末香(中略)供養七寶妙塔。”

  《勝天般若波羅蜜經》卷五<證勸品>中說:“燒無價香,泥香塗之,末香以散。”另據《真俗佛事編》卷二引《大智度論》所言,乾香應燒,濕香應塗地,末香及華應散。又,《大寶積經》卷六十二<阿修羅王授記品>列有旃檀末香、優缽羅末香、沈水末香、多摩羅跋末香、阿修羅末香等。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