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藝術的傑作。
日本比叡山常行堂修常行叁昧。
866年(唐懿宗鹹通七年)
日本僧人宗叡攜密教經典百余部歸國。
日本天皇追贈最澄爲傳教大師、圓仁爲慈覺大師的谥號。此爲日本敕谥號的開端。
867年(唐懿宗鹹通八年)
臨濟宗創始人義玄卒。該派以激人悟性爲旨,爲禅宗五家七宗之一。
868年(唐懿宗鹹通九年)
雕板印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金剛經》)刊行。其中記頁畫《佛說祇樹給孤獨園圖》爲世界公認的最早也是最成熟的一幅版畫。
869年(唐懿宗鹹通十年)
曹洞宗創始人良價卒。該派以喻理明義、隨機利物爲旨,爲禅宗五家七宗之一。
870年(唐懿宗鹹通十一年)
唐懿宗誕日,召京城僧道入麟德殿講論,賜僧徹恢淨光大師稱號。又命福壽寺尼繕寫大藏經,雕造檀木像1000軀。
福建閩侯雪峰寺創建。
湖南名門夾山寺創建。
871年(唐懿宗鹹通十二年)
唐懿宗愛女同昌公主卒,于安國寺作《菩薩蠻舞》以悼念。
懿宗命長安兩街僧赴麟德殿講論,賜右街僧錄彥楚明徹大師,左街僧錄清蘭慧照大師。
歸義節度史張義潮卒。甘肅敦煌莫高窟第156窟“張儀潮統軍出行圖”,當在此前後繪成。
873年(唐懿宗鹹通十四年)
唐懿宗李凗親臨安福門,泣下頂禮,迎鳳翔法門寺佛骨,以爲“但生得見,殁而無恨”。幡花幢蓋、士女信徒,延綿20余裏。
874年(唐僖宗乾符元年)
日本僧聖寶著手開創醍醐寺。
875年(唐僖宗乾符二年)
緬甸南部毛淡棉城建吉丹蘭佛塔。
876年(唐僖宗乾符叁年)
日本吉田寺地獄變圖出現。
877年(唐僖宗乾符四年)
雕造山西五臺山佛光寺石幢。
建山西平順明惠禅師墓塔,塔爲石造單層。
880年(唐僖宗廣明元年)
貫休在湖北江陵佛寺繪《十六羅漢圖》。
新羅普照禅師卒。生前曾著《修心訣》流傳中國。
881年(唐僖宗廣明二年)
張南豐繪成都金華寺壁畫。
884年(唐僖宗中和四年)
浙江湖州飛英塔創建。
885年(唐僖宗中和五年)
孫位在四川成都繪應天寺壁畫。
日本遣僧宗睿入華。
892年(唐昭宗景福元年)
四川大足城北龍崗山石窟開鑿,多系密宗造像。
新羅僧道育至天臺山平田寺。
894年(唐昭宗乾甯元年)
貫休于江陵繪十六羅漢圖。
日本遣唐使基本終止。
896年(唐昭宗乾甯叁年)
湖南長沙開福寺約創于此時。
九世紀
日本仁明天皇時,在宮中設真言院,創辦“後七日禦修法”,天臺宗和真言宗日漸受到重視。
日本“大和繪”形成,內容多與佛教有關。
900年(唐昭宗光化叁年)
朱遵度著《漆經》成書。
901年(唐昭宗天複元年)
江蘇常州天甯寺創建。
903年(唐昭宗天複叁年)
貫休入蜀,蜀先主王建賜紫衣。
906年(唐哀帝天祐叁年)
王審知于福州開元寺壽山塔院鑄佛、菩薩像。
907年(五代後梁太祖開平元年)
韓求、李祝繪洛陽龍興寺回廊200余幅壁畫。
內蒙巴林左旗後召廟石窟開鑿。
杭州靈隱寺雙石塔始建,960年完成。
908年(五代後梁太祖開平二年)
閩王王審知創福州湧泉寺。
910年(五代後梁太祖開平四年)
賜湖南開化寺長老可複惠光大師稱號,並賜紫衣,又賜吳越王錢镠子令無相國師稱號並紫衣。
912年(五代後梁太祖乾化二年)
多康地區佛法又漸漸傳入西藏地區。
禅月大師、畫家貫休卒。
915年(五代後梁末帝貞明元年)
李琮開鑿龍門蓮花洞石窟。
東塔院沙門歸序進《經論會要》,命編入大藏,賜演教大師。
916年(五代後梁末帝貞明二年)
日本僧慧锷自五臺返國,途經普陀山,于梅嶺首創觀音院。
917年(五代後梁末帝貞明叁年)
吳越國建阿育王寺九層塔。
919年(五代後梁末帝貞明五年)
敦煌莫高窟84窟興建。
僧人守溫約于此時著《叁十六字母圖》,以梵文字母法來分漢字。
將軍張圖約于此時爲洛陽廣愛寺繪《善護慈悲像》、《釋迦像》等壁畫。
921年(五代後梁末帝龍德元年)
日本天皇追谥空海爲弘法大師稱號。
923年(五代後唐莊宗同光元年)
河南洛陽齊雲寺創建。
廣東乳源雲門寺創建。
925年(五代後唐莊宗同光叁年)
僧人存獎卒。原爲孔子後裔,改儒信佛。
山西平順龍門寺建西配殿。
閩王王審知于福州建爐冶鑄佛像,以供奉祀。
926年(五代後唐明宗天成元年)
廣西桂林開元寺镌《金剛經》碑,曆5年而成。
日本興福寺僧寬建到中國,攜有日本書法家小野道風的行、草書各一卷。
928年(五代後唐明宗天成叁年)
新羅僧洪慶自唐帶《大藏經》一部返國。
935年(五代後唐末帝清泰二年)
四明僧子麟往高麗、百濟、日本諸國傳授天臺教法。及還,吳越王于郡城建寺院安之。
936年(五代後晉高祖天福元年)
浙江杭州昭慶律寺開始創建。
高麗僧利嚴卒。
937年(五代南唐李昪升元元年)
江蘇南京棲霞寺石塔開始興建。
雲南晉甯開鑿摩崖天王像。
938年(南诏大理時代)
雲南安甯法華寺石窟始開鑿。
日本僧空也在京都轉念佛空(淨土宗)。
940年(五代後晉高祖天福五年)
高麗僧人義通約于此時入華求法。
高麗設置無遮大會,此爲朝鮮無遮大會的開始。
943年(五代後蜀孟昶廣政六年)
後蜀丘文曉、令宗在淨壽寺繪天王等壁畫。
浙江蕭山竹林寺創女科以濟病婦。
944年(五代後晉出帝開運元年)
浙江杭州煙霞洞石窟開鑿。
946年(五代後晉出帝開運叁年)
雷延美刻《大慈大悲救苦觀世音菩薩像》,貯于敦煌石窟。
947年(五代後漢高祖天福十二年)
曹元忠刊刻《大聖毗沙門天王圖》,貯于敦煌石窟。
949年(五代後漢隱帝乾祐二年)
雲門宗僧文偃卒。生前著有《雲門廣錄》。
951年(五代後周太祖廣順元年)
浙江杭州飛來峰石窟開鑿。
954年(五代後周世宗顯德五年)
浙江杭州淨慈寺創建。
955年(五代後周世宗顯德二年)
周世宗柴榮滅佛,毀佛寺3000余所,熔銅佛像鑄錢以濟國用。此爲“叁武一宗法難”的第四法難。
956年(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叁年)
吳越王錢俶刊《寶箧印陀羅尼經》,貯湖州天甯寺。
958年(五代後周世宗顯德五年)
法相宗僧文益卒。
日本疾病流行,諸寺社、禦靈堂、天神堂轉誦《仁王經》。
朝鮮科舉製度中設置僧科。
959年(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
江蘇蘇州雲岩寺創建。
960年(宋太祖建隆元年)
宋太祖趙匡胤複興佛教,解除後周毀佛之令,重修佛寺,鑄佛像,並定每年長春節賜百官宴于汴京(今開封)相國寺。
普度童行8千人。
高昌僧人法淵入京獻辟支佛牙玉器。
961年(宋太祖建隆二年)
延壽撰《宗鏡錄》。
963年(宋太祖乾德元年)
山西平遙建鎮國寺萬佛殿。
石恪作《二祖調心圖》。
964年(宋太祖乾德二年)
僧人繼業等300人奉诏往天竺求舍利、佛經。
福建福州建華林寺大殿。
965年(宋太祖乾德叁年)
僧人道圓自天竺攜佛舍利、貝葉經等返汴京。
966年(宋太祖乾德四年)
僧人行勤等157人往西域求法。
浙江杭州飛來峰雕造大肚彌勒佛像。
甘肅敦煌城灣華塔開始興建。
967年(南漢劉鋹大寶十年)
南漢王劉鋹造廣州光孝寺千佛塔。
浙江杭州雲棲寺創建。
968年(宋太祖開寶元年)
浙江杭州開始建造磚木結構樓閣式保俶塔。
朝鮮僧惠居爲國師,坦文爲國師。
970年(宋太祖開寶叁年)
曹元忠興建敦煌莫高窟247窟,以地僻而不知已改元,窟檐仍署乾德八年。
浙江杭州建造木結構樓閣式六和塔。
971年(宋太祖開寶四年)
宋太祖建立譯經院,將佛典翻譯列爲國家事業之一。
宋太祖命張從信赴益州(今成都)雕刻《大藏經》,世稱《開寶藏》,共6600卷。此爲第一部官刻大藏經。
僧人建盛偕中天竺王子曼珠室利入華獻貝葉經。
河北正定隆興寺建佛香閣,又建千手千眼觀音銅像,高達24米。
僧人高昙創建福建甯德支提山支提寺。
972年(宋太祖開寶五年)
日本僧空也卒。
975年(宋太祖開寶八年)
石恪、高文進等畫家爲汴京相國寺繪壁畫。
南唐開元寺僧、山水畫家巨然,隨南唐後主李煜歸宋,居開寶寺。
浙江杭州建磚木結構樓閣式雷鋒塔,吳越王錢俶再刊《寶箧印陀羅尼經》,貯于塔中。
976年(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
太宗诏度童子17萬爲僧。
977年(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
高益爲汴京相國寺作壁畫。
河南開封繁塔創建。
蜀僧令宗繪成都浴室院六祖畫像。
上海建磚木結構樓閣式龍華塔。
978年(宋太宗太平興國叁年)
佛教從青海、阿裏二路傳入西藏,佛教在西藏再度弘興,藏傳佛教後弘期開始(一說後弘期始于913年或918年)。
980年(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
印度僧法天、法賢、施護等攜帶梵本經典相繼來華。法賢譯有《佛說大摩裏支菩薩經》、《佛說瑜伽大教王經》等,施護譯出《佛說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叁昧大教王經》、《佛說一切如來金剛叁業最上秘密大教王經》等,法天譯出《妙臂菩薩所問經》等。
“施主李知順”、“王文诏雕板…
《佛教年表--從佛教大年表看佛教發展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