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大隨求陀羅尼輪曼荼羅》刊行。
鑄造四川峨眉山萬年寺普賢騎六牙白象銅像。
982年(宋太宗太平興國七年)
江蘇蘇州建造羅漢院磚木結構樓閣式雙塔。
983年(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
《蜀版大藏經》完成。
日本僧人周然入華求法,後谒五臺山,攜《開寶藏》、“旃檀釋迦”歸國。
日本僧人源信著《往生要集》。
983-1031年(遼聖宗年間)
吉林農安遼塔建成。
984年(遼聖宗統和二年)
天津薊縣建獨樂寺觀音閣、山門,並繪觀音閣壁畫。
宋畫院待诏高文進畫《彌勒菩薩像》,由越州僧知禮開雕刊行,以後又傳入日本。
987年(宋太宗雍熙四年)
遼僧希麟于燕京(今北京)崇仁寺著《續一切經音義》。
日本僧人慶滋保胤著《日本往生極樂記》。
988年(宋太宗端拱元年)
贊甯奉敕撰成《宋高僧傳》。
《金光明經》刊出。
日本僧源信撰《二十五叁昧起請十二個條》。
989年(宋太宗端拱二年)
古印度那爛陀寺僧人補陀圪多來華獻佛舍利、佛經。
喻皓在汴京建開寶寺木塔。
990年(遼聖宗統和八年)
刊刻《契丹藏》及中國最早之彩色套印版畫《南無釋迦牟尼佛》漏印像。
浙江杭州龍興寺刊印《大方廣佛華嚴經》。
993年(宋太宗淳化四年)
黃居寀爲四川成都聖興寺新禅院繪天臺山圖、龍水圖等壁畫。
日本僧圓仁、圓珍門徒爭鬥,後者離開比叡山。
997(遼聖宗統和十五年)
遼代僧人行均著《龍龛手鑒》。
998年(宋真宗鹹平元年)
仁欽桑波在西藏阿裏地區弘佛,得賜“金剛阿阇梨”號,並得溪卡封地。
西天竺僧人佛護入華獻梵經。
浙江杭州的保俶塔重建。
佛年表4十世紀
本世紀上半葉,巴米揚佛教石窟陸續鑿成。
四川安嶽孔雀場摩岩造像、四川安嶽圓覺洞造像、陝西富縣石泓寺石窟和閣子頭摩崖造像、陝西黃陵寺等均于此時興建。
1000年(宋真宗鹹平叁年)
敦煌木結構單層亭式慈氏塔興建。
西藏劄達古格王國托林寺興建。
1001年(宋真宗鹹平四年)
河北定縣開元寺建磚結構樓閣式寺塔,又稱料敵塔。
于河南穎州(今許昌)鑄五百羅漢銅像供奉于汴京大相國寺。
木版畫《大隋求陀羅尼咒經》刊行。
1003年(宋真宗鹹平六年)
北天竺戒賢、西天竺法護入華獻梵經。
知禮著《問目二十七條答釋》,以回答入華日本僧人問難,弘闡天臺宗教義。
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
道原著《景德傳燈錄》30卷。
朝鮮遣使向宋求《官本大藏經》。
1006年(宋真宗景德叁年)
日本興福寺與大和國司紛爭。
1010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叁年)
宋朝強化出家管製。
畫家高文進卒。生前曾爲佛寺繪壁畫,又繪有《擎塔天王圖》、《降魔變相圖》、《文殊普賢變相圖》等。
日本僧革聖行圓在革堂(行願寺)繪佛像供養。
朝鮮的燃燈會、八關齋會開始複興。
1013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
浙江甯波保國寺大殿創建,爲江南現存最古之木結構佛殿。
1015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
天竺僧人天覺、童壽、普積等入華獻梵經。
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
畫僧惠崇卒,生前以能詩善繪聞名,尤擅繪小景,蘇轼題其畫有“春江水暖鴨先知”句。
1018年
朝鮮重修開國寺塔,設戒壇度僧3千余人。
1020年(遼聖宗開泰九年)
遼僧覺苑奉敕撰成《大日經義釋演抄》。
遼甯義縣建造奉國寺大殿。
宋廷向東女真國購《大藏經》。
日本藤原道長建無量壽院。
1022年(宋真宗乾興元年)
龜茲國僧人華嚴入華獻梵經。
天臺山外派孤山智圓卒。
1025年(遼聖宗太平五年)
天津寶坻廣濟寺叁奇殿興建。
1027年(宋仁宗天聖五年)
西域僧人法吉祥入華獻梵經。
惟淨撰《天聖釋教總錄》。
1028年(宋仁宗天聖六年)
天臺山家派知禮卒。
1029年
朝鮮會慶殿設藏經道場。
1030年(宋仁宗天聖八年)
江蘇蘇州瑞光寺塔興建,爲磚木結構樓閣式。
孫知微卒。曾爲四川成都佛寺繪有《文殊降靈圖》、《渡海觀音》等著名壁畫。
1031年(宋仁宗天聖九年)
越國李朝李太宗下令建950座佛教寺、塔,其中寶天塔高12層,沖天塔高13層,佛教在越南各地大盛。
僧人懷問等往天竺爲宋仁宗、皇太後建佛塔,以積善德。
1032年(宋仁宗天聖十年)
河南鄧縣福勝寺塔興建。
1033年(宋仁宗天聖十一年)
朝鮮僧中延改白嚴寺爲淨土寺。
1034年(宋仁宗景祐元年)
開封府尹李宥以其祖李成曾爲佛寺作畫,命相國寺僧惠明收購李成的其他作品。
1035年(宋仁宗景祐二年)
惟淨等撰成《天竺字源》7卷。
日本延曆寺、園城寺僧徒發生械鬥。
1036年(宋仁宗景祐叁年)
朝鮮頒令,家有四子者,一子可出家。
1037年(宋仁宗景祐四年)
惟淨著《景祐新修法寶目錄》入藏。
1038年(遼興宗重熙七年)
應西藏阿裏绛曲微王子之邀,天竺僧人阿底峽入藏弘法,住于托林寺,後創藏傳佛教噶丹派。
山西大同華嚴寺薄伽教藏殿創建,並塑殿內31尊佛像。
河北趙縣陀羅尼經幢(俗稱石塔)創建。
1039年
日本延曆寺僧徒向藤原賴通強行控告。
1041年
朝鮮于文德殿設金光明經道場。
1042年(宋仁宗慶曆二年)
晏氏刻《妙法蓮華經》刊行,貯于山東莘縣寺塔內。
印度僧阿底峽與仲敦巴至藏衛各地弘法,此爲藏傳佛教後弘期中重要事件。
日本延曆寺僧徒火燒園城寺。
1043年
日本諸國大旱,雨僧正仁海于神泉苑修請雨經法。
1044年
緬甸蒲甘王朝阿奴律陀國王弘法,建仰光瑞喜光佛塔等,傳說有近萬座,史稱這一王朝爲“佛塔王朝”。
河南開封祐國寺興建琉璃塔,13層,樓閣式,因塔身琉璃呈鐵褐色,俗稱“鐵塔”(一說建于1049年)。
1045年(宋仁宗慶曆五年)
僧人希白在潭州(今湖南長沙)模刻《淳化閣帖》。
詩人、書法家黃庭堅生(-1105)。
1046年
朝鮮乾德殿設華嚴經道場,會慶殿設消災道場,外帝釋院設祈祥迎福道場。
1047年(西夏景宗天授禮法延祚十年)
甯夏銀川建西夏高臺寺。
朝鮮于乾德殿設般若道場。
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
越南河內獨柱寺興建。
日本諸國的神社奉納佛舍利。爲神佛結合的開始。
1050年(宋仁宗皇祐二年)
藏傳佛教噶舉派(白教)約于是年形成。
甯夏銀川承天寺塔興建。
1051年
朝鮮普濟寺設羅漢齋。
1052年(宋仁宗皇祐四年)
河北正定隆興寺修建摩(牟)尼殿。
本年被稱作日本“末法”第一年。
1053年(宋仁宗皇祐五年)
西天竺僧人智吉祥入華獻梵經。
日本京都平等院鳳凰堂建成,內有阿彌陀如來像。
1054年(宋仁宗皇祐六年)
印度僧阿底峽卒于拉薩南郊聶塘。
1056年(遼道宗清甯二年)
西藏仲敦巴至熱振,建一佛堂,是爲熱振寺,藏傳佛教噶丹派正式成立。
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興建。
1056-1063年(宋仁宗嘉祐年間)
藏僧瑪爾巴叁次入古印度求法,史稱“瑪爾巴弘法”。
1057年
日本大佛師定朝卒。
1058年(宋仁宗嘉祐叁年)
宋廷賜契丹、西夏《開寶藏》各一部。
王诠書《四大部經記》,刻于北京房山雲居寺,以記房山石經雕刻的曆史。
甘肅甘谷大象山石窟開鑿。
1059年(遼道宗清甯五年)
遼道宗《契丹版大藏經》(漢文)完成。
朝鮮規定,家有叁子者允許一子出家。
1060年
朝鮮于文德殿設天帝釋道場。
1061年(宋仁宗嘉祐六年)
湖北當陽玉泉寺鑄八角十叁層如來舍利鐵塔。
1063(宋仁宗嘉祐八年)
蘇轼爲陝西鳳翔開元寺東院的王維壁畫遺迹題詩。
1066年(宋英宗治平叁年)
山東長清靈岩寺千佛殿塑羅漢像。
朝鮮于妙通寺設摩利支天道場。
1067年(宋英宗治平四年)
英宗趙曙卒,神宗趙顼繼位,賣度牒以濟國用。
陝西子長縣北鍾山石窟開鑿。
朝鮮興王寺建立,並設燃燈會。
1068年(宋神宗熙甯元年)
上海松江興聖教寺塔創建,爲磚木結構,樓閣式。
朝鮮興王寺設慶成會。
1070年(宋神宗熙甯叁年)
山東長清靈岩寺鑄法定高僧鐵像,並建定公堂以祀。
1071年(宋神宗熙甯四年)
北京靈光寺佛牙舍利塔創建。
李公麟作《羅漢圖》。
1072年(宋神宗熙甯五年)
歐陽修卒。早年排佛,後失意官場,晚年信佛,與僧人法遠等爲友,自號六一居士。
契嵩卒。生前著有《傳說正宗記》、《輔教篇》、《镡津文集》等。
日本僧成尋入宋,著有《參天臺五臺山記》。
1073年(宋神宗熙甯六年)
昆氏家族貢卻傑布于後藏薩迦建薩迦北寺,創藏傳佛教薩迦派(花教)。
西藏來貝喜饒興建桑蔔寺。
江西贛州通天岩摩崖造像開鑿。
日本僧人成尋在汴京太平興國寺借版刊印《五百羅漢像》等,攜之返國。
1074年
朝鮮四天王寺設文豆婁道場。
1076年(宋神宗熙甯九年)
西藏阿裏王室舉行火龍年法會,即“丙辰法會”,又稱“阿裏法會”。此爲西藏佛教後弘期第一次大法會,標志著西藏佛教的複興…
《佛教年表--從佛教大年表看佛教發展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