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靈的資糧 - 佛法教導

  佛法教導

  

  佛陀不怕人們的不知道

  他可以教導他們

  他怕的是那些知道

  卻不照著做的人

  

  如果你的心不是精確且清明的話,誰能給予你教導呢?經中記載著:“防護自心的人逃開魔羅的圈套。”

  因此我們說:“看好你自己的心。”你必須坐,看著在你心中每件事物的開始以及結束。倘若沒有人防護這顆心,便只有在一切的活動中被攫取了;這怎能導致精確和清明呢?你會像拿那悉坦一樣,這位婆羅門只接受他喜歡的事物而拒絕他不喜歡的事物;這並不是佛陀的教導。

  而後,你會想知道,誰是守護心的人;這就是我們的修行。它意指聆聽,它意指既不是相信,也不是不相信——只是處在中間的聆聽。依這種方式我們可以替自己知道,“誰”是守護心的人。在修行中唯一能帶給我們危險的是在我們深信或盲目地拒絕某件事物之時。我們的修行是當聆聽者和禅思者。如果我們說某件事物是好的,或責難某件事物是不好的,那完全是因爲我們的喜和惡的關系。通常我們不知道我們的喜歡和不喜歡是否合于真實,因此佛陀勸告我們先退到後面來看;如果起先你不做觀察,而後卻偏袒一方,這樣只會導致更多的邪見。當你被偏袒一方所攫時,修行便無法開展。以智慧的思維開展這“道”,意思是繼續地觀察“稱贊”和“譴責”的意向。

  不去相信“稱贊”和“譴責”這些對象,也不去追隨它們,修行在這裏,是指完全的放下它們,意思是說應用智慧以避免被它們所攫取了——並不是指盲目地不受。我們必須知道它們存在何處,它們是什麼,誰創造了它們。這就是我們如何將心開展得精確且清明的方法。

  在我遊曆的多年歲月中,我參訪了許多地方。今天存在的狀況使得修行非常困難。經常,你會發現人們待在一個禅坐中心才十五到叁十天便出去自立爲師起來;這樣是不恰當的——還不夠,這偏離了佛陀的教導。首先,我們被教導去了解自己;當我們真正看到了對自己的益處以後,我們便能利益他人。大多數時候,我們太熱衷于別人身上發生的事,也就是熱衷從別人而來的支持,熱衷名聲;它意味了熱衷世俗法,不是真實法——不是真理。老師們不再是從確然無疑中教導的了。

  如果你環視你周遭的許多老師,大抵你會發現極少的人能徹頭徹尾地表現修行的前後一貫性;通常他們被世間所攫取。一開始,他們的修行可能是好的,但最後卻崩潰了。阿姜滿(原注:許是本世紀在泰國最受尊敬、最有影響力的禅師,在他的指導下,“苦行林傳統”在佛教禅修的複興當中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近年來,在泰國有許多已逝及仍健在的偉大禅師都是他的私塾弟子,或是實質上受他教說影響的。阿姜滿已于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圓寂。)是一位從頭到尾都有著完美榜樣的老師。

  你問,你如何能確信一位老師。你必須在你自己的心內明白,而不是因爲有其他的人告訴你;問你自己有關你的修行,有任何的疑惑在嗎?你能完全地依靠自己嗎?

  認真修行的人是不會允許自己被太多的教導所攫獲的。阿姜掃(原注:阿姜滿的老師。)和阿姜滿有時會作指導,但也只是很短的時間;他們的弟子們會集合起來聆聽而後解散;老師們和弟子們都非常地小心。這些日子,卻只有諸多的廣告來建立個人的名聲——丟棄了已經創建的良善,浪費掉可能已經開展的任何利益。這些老師們並沒有真正的戒律,他們卻教導戒律;他們沒有真正的定,但他們教導定;而即使他們沒有慧,他們也談論慧。那只是理論上的教導,他們阻礙了他們自己清淨智慧的顯示。你可以聽到許多感動人的響亮話,但真實的真理卻是難得發現的。他們的開示就好像是他們建造的奇怪的“鋸齒形”房子一樣——太專門了,你不能確定哪裏是坐的,哪裏是躺的。

  基于這個理由,我將我們的寺院和傳統既定的宗教隔離開來;我們會依靠佛陀和修行的戒律作爲支撐。周圍有太多所謂的老師們,滿懷著他們自己對修行的看法而否決了佛陀。由諸佛教導的“道”是戒、定、慧的修習,這個基礎是不能抛棄的;除開這些,所有其他發展出來的手段和方法都是多余的。你發覺到老師們說的是一回事,做的又是另一回事;就好像談到要去西方的村子卻導向南方的方向一般——他們到不了的。他們走錯路,因爲他們失落了修行的基礎。這些日子來所有留下的戒律都是些文字,于是所有留下來的功德也是文字。真正的戒律沒有了,而這也解釋了爲什麼宗教團體中的和諧一致消失了。沒有哪些真正清淨的人可以指出他人的過錯;沒有人敢毫不顧忌、毫無保留地說出來,以免也受到一些責難。因此,即使事情並不正當,卻還是依然故我。

  這問題並不是人們不知道該做什麼正當的事;佛陀不怕人們的不知道——他可以教導他們,他怕的是那些知道卻不照著做的人。現今你發現到出家人砍樹、掘土、使用金錢等等——完全sapakkappatti——一點都不關心清淨;這源于缺少慚愧心。如果你沒有慚愧的感覺,你是無法開展向上的。因此,藉著不追隨傳統主流既定的宗教,我們自由地追隨佛陀原來的路。我就是這樣了解修行的。

✿ 继续阅读 ▪ 阿姜查說禅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