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真理,別在痛苦中掙紮。
我們出生所由之處,你們還想再回去出生一次,是嗎?你們比丘、沙彌大家,你們知道你們曾經出生在哪裏嗎?你們想回那兒去,是嗎?就在那裏,觀察這個吧!你們都在准備了,越是接近安居期的結束,你們越是准備好回到你出生的那兒呢!
事實上,你會認爲人們能夠完全了解,住在一個人的肚子裏會是如何。那有多不舒服啊!看一看,光是留在你的茅篷裏一天就夠了;關上所有的門和窗,你早就窒息了。躺在一個人的肚子裏九或十個月,那又是如何呢?想想看吧!
人們沒有看到事情的不利。問他們爲何活著或爲何生,他們都沒有什麼概念。你仍然想回到那兒嗎?爲什麼?那應該是很明顯的,但你卻見不到。你爲什麼無法見到?你黏著了什麼,你緊執了什麼呢?爲你自己想出答案吧!
那是因爲有“存在”和“誕生”的原因在!只要看看在大廳裏用藥水浸泡著的嬰兒;你看到了嗎?有誰透過它得到警告了呢?沒有!沒有一個人得到警告。一個嬰兒躺在它母親的肚子裏正好像那浸泡著的嬰兒。然而你卻還想美化這些事,甚至想自己回去“浸”在那兒哩;你爲什麼沒有看到其中的危險,以及修行的利益呢?
你知道嗎?那就是“存在”!“根”就在那兒,它環繞著“存在”轉。佛陀教導我們去思維這一點。人們想到了,卻仍然不了解。他們全都准備再回到那兒;他們知道在那兒必然不會非常舒服,但他們仍然希望將他們的頭伸進那兒,將他們的頸子再次放進套索中;縱使他們可能知道這套索真的很不舒服,他們仍然想將他們的頭放進那裏。他們爲什麼不了解這個呢?這就是智慧進來的地方啊!我們必須思維的地方。
當我這樣子談論時,人們說道:“如果是那樣的話,每個人便都必須出家了……那這世界如何能夠運轉呢?”你將永遠也不能使每一個人都出家,因此就別擔心了。世間存在這兒,是由于有無明的衆生;所以,這並非不足道的事。
九歲時我第一次成爲一個沙彌。從那時起我開始修行;但在那些日子裏,我真的什麼也不懂,一直到我成了比丘,才尋出個究竟來。當我成了一位比丘時,我變得非常小心。人們所沈溺的感官享樂,對我來說似乎不像是那麼有趣了;我見到了其中的痛苦。那好比看到了一根我知道非常甜,卻也知道會有毒的好吃香蕉一樣;不管它有多甜,多誘惑人,如果我吃了就會死,每次我都這樣子思考……每次我想去“吃一根香蕉”時,我便會看到這“毒藥”充滿在裏面,到最後我便撤回了對那些事物的興趣。而今,到了這個年紀,這樣的事物,對我已經完全沒有誘惑力了。
有些人沒有看到這“毒藥”,有些人看到了,卻仍然想去試一試運氣。“如果你的手是受傷的,別碰毒藥,它可能會滲進傷口去呢!”
我曾經也想試著出去。當我成爲比丘,生活了五、六年,我想到佛陀;他修行了五、六年便成就了,但我仍然對世間生活有興趣,因此我想到折回那兒:“或許我應該去“建造世界”一下子,我將得到一些經驗和學問,連佛陀也有兒子羅睺羅啊!或許我是太嚴格了吧?……”
我坐著想了好幾回,直到領悟到:“是的,一切都很好,只不過我恐怕這一位“佛陀”將無法像前一位吧!”我心裏有聲音說道:“我恐怕這位“佛陀”將只會深陷泥濘,而不像上一位啊!”因此我抵擋住了那些世俗的念頭。
從我的第六或第七次雨期安居開始到第二十次,我真的有一番掙紮。這些日子來,我似乎用盡了我的子彈,我已經射擊好長一段時間了。我只是害怕你們較年輕的比丘或沙彌們,仍然有那麼多的彈藥,你們可能正想前去試試你們的槍吧?在你們做之前,請先小心地想想吧!
談到感官欲望,那是很難舍棄的,要如其本然地去見到它,真的是不容易;我們必須應用善巧方法。想到感官快樂就像吃肉塞到牙縫一般;在你用餐完畢之前,你必須找一根牙簽去剔它出來;當這肉出來時,你暫時感到舒服一些,或許你還會想到,你再也不吃肉了,然而當你又看到它時,你卻無法抗拒,你又吃了一些,而後又黏塞住了。當它黏住時,你必須再把它剔出,那又再次帶來一些舒解,一直到你又吃了一些肉……就只是那樣。感官快樂正也是如此,沒有比它更好了。當肉黏塞住牙齒時會不舒服,你拿一根牙簽剔它出來,且經驗到一些舒解,和感官欲望相同,就是這樣而已……這壓力越來越大,直到你放出一點點來。啊!就是這樣而已,我不知道,到底還有什麼問題。
我不曾從其它任何人那裏學習過這些事情,它們在我修行的過程中發生在我身上。我曾禅坐且思考到感官享樂就好像一個紅蟻窩。有人拿了一片木頭插入窩裏,直到螞蟻都跑出來,爬下木頭到了他的臉上,咬他的眼睛、耳朵;而他仍然沒有見到他處境的困難。
但,那並沒有超過我們的能力。在佛陀的教導中說道,如果我們已經見到了有些事物的害處,不管它看起來有多棒,我們知道那是有害的。無論什麼,我們還沒有見到它的害處,我們只會想到那是好的;如果我們還沒有看到任何事物的害處,我們便無法逃避它。
你注意到了嗎?不管它有多髒,人們卻喜愛它。這種的“工作”並不幹淨,但你甚至不用支付人們,他們會高興地自動。其他的肮髒工作,縱使你給一個好酬勞,人們都不做,而這種工作,他們卻心甘情願地去做;你甚至不用支付。那並不是什麼幹淨的工作,那是肮髒的工作,而人們爲什麼還是喜歡呢?當他們這樣子做時,你如何能說那些人是勤勉的呢?想一想吧!
你們可曾注意來這寺院的狗?它們一整群,到處跑著互相咬來咬去,有些甚至還成了殘廢。又過了一個月,它們再開始打架,只要較小的一只進入狗群裏,較大的便會攻擊它……它拖著腿在後面慘叫著出來;然而當這狗群繼續前進時,它卻又跛行著尾隨在後。它只不過是小小的一只,但它想,有一天它會有機會。它們咬它的腿,結果就是這樣!在整個的交配季節裏,它或許連一次機會都沒有呢!而在寺院這裏,你們可以爲自己看看這點啊!
這些狗,當它們在狗群中到處跑著吠叫時……我想,如果它們是人類的話,它們會是在唱歌吧!它們認爲,那樣是很棒的,所以它們唱歌。然而到底是什麼使得它們那樣做呢?它們毫無線索;它們只是盲目地隨著它們的本能罷了。
仔細地想想這,如果你真的想修行,你應該了解你自己的感覺。例如,在僧侶、小沙彌或在家人當中,你應該與誰交往呢?如果你和談話很多的人結交,他們也會引誘你談很多話。你自己份內的早已夠多了,他們的更多……將它們放在一起,它們便爆發開來了。
人們喜歡與那些愛閑談和談些無關緊要的事情的人交往;他們可以坐下來聽上好幾個小時。但一觸及聽聞佛法,談到有關修行,便沒有多少能被聽進去了;就好像開示的時候:只要我一開始……“Namo tassa bhagavato(原注:皈依禮敬主尊的導師)”……他們早都昏昏欲睡了;他們絲毫沒有進入開示中;而當我念到了“evam(原注:是開示結束時的傳統巴利字)”時,他們全都張開眼睛醒了過來。每一次有佛法開示,人們都睡著,他們如何能從中得到利益呢?
真正的佛法修行人,聽完了開示離開之後,會感受到激動和振奮;他們可以學習到一些東西。每六或七天,老師會有另一次的開示,繼續不斷地提升這修行。
這就是你的機會,現在你是已經出家的,就只有這一次機會;所以,仔細地看吧!想一想並且考慮你要選擇哪一條路;你現在是自主的。從這裏你要往哪兒去呢?你正站在世俗道和佛道之間的十字路口;你將選擇哪一條路呢?你可選擇任何一條,這正是決定的時候。你應該自己選擇,如果你會解脫,就在這一點上!
《心靈的資糧 - 色欲的洪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