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靈的資糧 - 正確的修行——有規律的修行▪P3

  ..續本文上一頁結束之後,他們放下了他們的定(samadhi);他們開始越坐越短的時間,直到變得只要一上坐便想結束的地步;最後,他們連坐也不想坐。拜佛也是一樣,起先,每晚就寢前,他們都努力精進地膜拜,但過不了多久,他們的心卻開始迷失;很快地,他們全然不挂心去拜了,他們只是點頭,到最後,一切都沒了。他們完全丟棄了修行。

  因此,去了解正念的重要性,繼續不斷地修行;正確的修行是持續不變地修行。不論行、住、坐或臥,修行必須持續;這意思是說,修行,或者禅坐,是在心裏完成的,不是在身。如果我們的心有熱忱,是盡責而熱心的,那麼,便會有覺醒存在。這心是重要的東西;心,是指揮我們做每件事物的那一個!

  當我們適切地了解之後,我們便會適切地修行;當我們適切地修行時,我們便不會迷失。縱使我們只做了一點點,那仍然可以。例如,當你結束禅坐時,提醒自己——其實你並沒有結束禅坐,你只不過是改變姿勢罷了,你的心仍然是安靜的;不論行、住、坐或臥,正念都與你同在。如果你擁有這樣的覺醒,你就能保持你內在的修行。晚上,當你再坐之時,這修習便能繼續不間斷;你的努力是連續的,能夠使心得到甯靜的。

  這就稱爲有規律的修行。不管我們正在談話或是做其他的事,都應該努力去使這修行繼續。如果我們的心繼續地擁有憶持力和自我覺醒,我們的修行便會自然而然地發展;它會逐漸地彙集在一起。這心將會發現平靜,因爲它會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它將見到,在我們內心裏,什麼正在發生,並且覺知甯靜。

  如果我們開展屍羅(戒),或叁摩地(定),首先我們必須有般若(智慧)。有些人想,他們要開展戒一年,第二年定,而接下來他們將開展慧;他們認爲,這叁樁事是分開來的。他們想,今年他們將開展戒,但是如果這心沒有堅固(定),他們怎麼做呢?如果沒有理解(智慧),他們怎麼做呢?沒有定或智慧,戒將會是亂七八糟的。

  事實上,這叁件事彙集在同一點上。當我們擁有戒時,我們有定;當我們有定時,我們有慧。它們都是同“一”個,就好像一顆芒果,不管它是小的或是成長完全的,它都是一顆芒果;當它成熟時,它也還是同一顆芒果。如果我們單純地這樣想,便能更容易地見到它了。我們不需要學習很多,只要知道這些事情,去知道我們的修行。

  談到禅坐,有些人因爲得不到他們想要的,便只有放棄,說他們還沒有德行去修習禅坐;他們能做壞事,他們有那種才幹,但他們卻沒有能耐去做好事;他們放棄嘗試,說他們沒有一個夠好的基礎。這就是人們,他們“偏袒”他們的雜染煩惱。

  而今,你有這個機會去修行,請了解,不論你覺得開展叁摩地(定)是困難或是容易,完全在于你,而不在于叁摩地;如果它困難,那是因爲你正錯誤地修行。在我們的修行中,我們必須有“正見”;如果我們的見正確,那麼,其他每一件事都是對的: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八正道;當正見存在時,所有其他各項也會追隨而至。

  無論發生什麼,別讓你的心迷失了路徑;看自己的內裏,你將看得很清楚。最好的修行,依我看,並不需要去讀很多的書;把所有的書鎖起來吧!只要讀你自己的心。從你入學開始,你早已將自己埋在書本裏頭了;我想,現在你有這個機會,也有時間,把這些書本放進一個櫃子裏鎖上,就只是閱讀你的心!

  不論何時,有什麼在心中生起,不管你喜歡與否,不管它看起來似對或錯,只要以“這是不確定的事”來截斷它。不論什麼生起,只要將它砍下——“不確定,不確定”;只要用這一把斧頭,你就能將它全盤的砍倒。就只是“不確定”!

  下一個月期間,你們將會待在這個叢林寺院裏;你們應該會進步很多,你們會見到真理。這“不確定”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這一個能開展智慧。你越看,你越會見到“不確定”。當你以“不確定”砍斷某件事之後,它可能會繞轉回來而又突然出現;是的,它確實是“不確定”。無論什麼突然出現,只要貼上這一個標簽在上面,一切都……“不確定”;你標上這個記號……“不確定”……而不久,當它轉回來,突然又出現時……“啊!不確定。”探討這一點吧!不確定。你將見到這從你出生以來,月複一月、年複一年,一直都在愚弄著你的同一個東西;就只有這一個,它自始至終都在愚弄著你。看清這點,並且領悟事物的本來面目吧!

  當你的修行到達這一點時,你便不會執著感覺了;因爲它們全都是不確定的,你注意過嗎?也許你見到一個時鍾,想:“呀!這個真不錯!”買下它來看……過不了幾天,你便對它生厭。“這種筆真是漂亮啊!”于是你費心地去買下一支;不到幾個月,你又厭倦了。就是這樣!哪裏有任何的確定呢。

  如果我們看所有的這些事物都是不定的,那麼,它們的價值便會消退;一切的事物都變得無關緊要了。我們爲什麼要緊握毫無價值的東西呢?我們保存它們,只不過就像保存一塊老破布來擦腳一樣。我們看所有的“感覺”價值上都相等,因爲它們全都擁有相同的本性。

  當我們了解感覺之時,我們便了解這世間;這世間是感覺,而感覺是世間。如果我們不被感覺愚弄,我們便不被世間愚弄;如果我們不被世間愚弄,我們便不被感覺愚弄。

  看到這一點的心,將會擁有一個堅固的智慧基礎。這樣的一顆心,將不會有許多的問題;任何它會有的問題,它都能解決。一旦不再有問題時,便不再有疑惑;平和生起取代了它們。這就稱作“修行”。如果我們確實修行,它必然像這個樣子的。

《心靈的資糧 - 正確的修行——有規律的修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