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自己的幸福快樂和痛苦憂惱負責,自己創造自己的天堂,自己挖掘自己的地獄,自己是自己命運的設計師。
——那爛陀
業(1)是道德因果規律,輪回是其必然結果,佛教的業與輪回相互關聯。它們是佛法之根本。
在佛陀之前,這兩種學說早已流傳于印度,但是佛陀圓融完善地對此作了解說和規範。
什麼原因造成人世間的不平等
我們怎樣解釋這個不得安甯世界的不公平
爲什麼有些人享盡榮華富貴,聰明絕頂,善德高尚,身強力壯,而另外一些人卻貧困交加,悲傷不堪
爲什麼有人一生下來就是百萬富翁,而又有人會窮困潦倒
爲什麼有人會是天生的神童,而有人卻癡呆愚昧
爲什麼有人生就賦有聖人的品德,而有人具有犯罪的秉性
爲什麼有人在孩提的搖籃裏就是語言學家、藝術家、數學家、音樂家
爲什麼有人會是天生的瞎子、聾子,或畸形者?爲什麼有人享受到出生的青睐和恩賜,而有人得到的卻是詛咒
所有這一切不平等,要麼有一決定之因,要麼沒有,如果沒有的話,不平等就純粹是一種偶然現象。
一個有感有知之人絕不會認爲這種不平等應歸結于盲然的機會或絕對的偶然。
在這個世界上,發生在任何一人身上的任何事,都是其本人應得的。一般的說,智力泛泛之輩不可能領會貫通其中真正的一因或多因。可見現報的不可見之因,不一定是在今生今世所造作,它可能被迫尋到前生前世,或者更遙遠的過去生生世世。在超意識或憶念前生的智慧幫助之下,修證精妙高深的覺悟聖者可不可以看到肉眼無法看到的現象
佛教肯定了這一可能性。
絕大多數人把這種不平等歸結于—個因,即創世者的意願。佛陀公開否定了作爲宇宙第一因,萬能創世者的存在。
那麼,現代科學家又是如何來解釋人類的不平等
他們把自己完全封閉在有形的資料之中,把不平等說成是由于化學和物理現象,受遺傳和環境的影響。
著名的生物學家喬裏黑科勒寫道: ”
“……有些基因控製膚色,或高度和重量,或生殖力和生命期,或智商的高低,或體形的大小。若不是全部,但肯定絕大多數遺傳性格是由基因控製的。至于智力方面的性質,特別在錯綜複雜、微妙細小等方面,更是難以找到證明,也沒有足夠的證據說明他們的遺傳是由于身體性質上不同的機械作用。但是很明顯,它們也是遺傳相續的。無論怎麼說,人性方面及身體方面的獨特遺傳是由我們在授精時就具有的一對基因碰撞的相互作用而産生的。”(2)
人們必須承認,科學家們所揭示的一切化學物理現象是解決問題的部分工具。但是,它們能獨自産生存在于人與人之間甚小微妙的區別嗎
一對宛若一人的雙胞胎,形貌相似,繼承了同一種基因,得到了同等的生長條件,但他們在脾氣、智力、道德等方面則大相徑庭。這又是爲什麼呢
僅僅遺傳不能解釋如此的天壤之別。嚴格講來,與其說基因說明了大多數的不同點,倒不如說它解釋了一些相似點。這似乎更加合情合理。
一微塵化學物理菌體,其直徑被認爲是大約叁千萬分之一英寸,是由父母遺傳而獲得。這些只對人的一個小小部分作了一點說明,即生理基礎。但是,遺傳學的理論無法令人滿意地解說世代倍受人們尊敬的家族出現了一個十惡不赦的罪犯、一個臭名昭著的家庭誕生了一個賢德聖人,解釋不了神童、天才和人類偉大精神導師的出現。
針對這一遺傳學問題,般莎卡彌博士在他的一部妙趣橫生,名爲《轉世》一書中寫道:
“談到菌體在遺傳問題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們叁番五次地重複說,菌體本身只說明了一個人的小小部分,它幫助解釋生理方面的遺傳,但是它始終沒有對道德和智力等方面作出解答,從而留下一片空白。如果說它代表了一個人的全部,那麼人們就會期待在任何一個人身上找到其祖先和父母,而不是其他任何人所表現出來的性格,他的這種性格不能超越其父母所具備的全部範疇。不過,我們發現,邪惡之人出生于一個倍受人敬仰的家庭,在社會上默默無聞的父母卻生養了一個聖者。你也許會不期而通一對雙胞胎,他們來自同一個菌體,同一個時間,同一種環境,其中一人是天使,而另一個卻是魔鬼,雖然說,他們的生理外貌相近相似。天生神童的層出不窮足使遺傳學說的理論家們頭疼萬分。在這些神童的家族裏是否發現了一位能夠解說他們的智力功能的祖先?他們超人的早熟如此使人驚詫不已。如果說,天才非遺傳,而要加上祖先所缺乏的條件,那麼,莫紮特、貝多芬、但丁並沒有留下一生下來就是神童或天才的後裔,因此,我們將不得不作出這樣的結論,唯物主義在極爲有限的範圍內,無法自圓其遺傳學說。遺傳沒有十全十美地顯現出所有一切,許許多多的生理性質無法再生。在一個受到生理殘缺籠罩下的家庭,很多孩子有幸免除了潛伏于自身的惡習和病態,雖然這些經常影響他們的子孫後代。另一方面,心智迥異之人會出生于同一家庭(3)。許多有德有善的父母常常因習氣惡劣的子女而痛心疾首。所以,我們發現,遺傳和環境影響不是沒有實現其自身的諾言,就是回答了不是他們回答的問題。”
根據佛教,這種不平等不僅僅是遺傳、環境的緣故,或“先天或後天”,而是由于業力的作用。也就是說,這是過去繼承的和現在行爲的果報。我們對自己的串福快樂和痫資憂惱負責,自己創造自己的天堂,自己挖掘自己的地獄,自已是自己命運的設計師。
不平等之因
輪跋,是一位年輕的求道者,被人世間存在的曆曆可數,但又無法解釋的不平等現象搞得迷惑不解。他來到佛陀跟前,向佛陀提出這樣的問題。
“世尊,在人類有情中,我們發現有的人長壽,有的人短命,有的人病魔纏身,有的人健壯安康,有的人醜惡,有的人漂亮,有的人弱不禁風,有的人身強力壯,有的人—貧如洗,有的人家有萬貫,有的人出生低賤,有的人出生高貴,有的人愚昧無知,有的人聰明智慧,這是什麼因緣
”
佛陀回答說:
“一切有情衆生皆有自業,以業爲其果報,以業爲其生因,以業爲其親依,以業爲其依估。有情衆生的貴賤是由自業來加以劃分的。”(5)
接著,他依因果規律解說了他們之間的差異。
若有衆生傷害生命,以打獵爲生。雙手沾滿鮮血,從事殺傷之業,殘害有情,當他再獲人生時,因殺生之報,即受短命。
若有衆生遠離殺戮,放下屠刀,慈悲一切衆生,再獲人生時,因戒殺之報,即得長壽。
若有衆生慣以拳頭、瓦塊、棍棒、刀劍傷害他人,再獲人生時,百病纏身,此乃損傷之報。
若有衆生無害人之習,再獲人生時即得享受健康之樂,此乃無害之報。
若有衆生暴燥易怒,常被微不足道之言激怒而大發雷霞,嗔恚怨恨,再獲人生時,面目猙獰,此乃易怒之報。
若有衆生不燥不怒,不爲陣陣诋毀聲惱怒,無惡意怨恨,再獲人生時,相貌莊嚴,此乃慈愛之報。
若有衆生嫉妒成性,看不慣他人的成功、榮譽和受到的尊敬,深藏嫉恨于心,再獲人生時,身體虛弱,此乃嫉妒之報。
若有衆生心胸豁達,不嫉妒他人的獲取,隨喜他人所受的尊敬和榮譽,無嫉妒之心,再獲人生時,精力充沛,身強體壯,此乃無嫉妒之報。
若有衆生不善行布施,再獲人生時,窮困潦倒,此乃貪婪之報。
若有衆生樂善布施,再獲人生時,即得家富盈滿,此乃好施之報。
若有衆生頑固不化,驕傲自大,不敬應敬之人,再獲人生時,生于低賤之家,此乃其恭高我慢,無恭敬心之報。
若有衆生恒順衆生,謙虛待人,尊敬應敬之人,再獲人生時,生于高貴之家,此乃謙虛恭敬之報。
若有衆生不親善知識和善德之人,不求知何爲善惡、對錯,應修非修,應做非做,何爲自利自毀之事,再獲人生時,愚昧無知,此乃不善求好學之報。
至于這些行爲及其行爲果報的相應性,讀者也許會對格姆博士的以下這段短文産生興趣。
“所有這些皆一展無余地顯現了一種親和規律,死人在臨終一瞬間,這種親和規律作爲一調節系統,攫取一種新的茵體。任何一個喪失慈悲,殘殺人類和牲畜之人,其內心深處附有減短生命的趨向習慣,他以縮短其他有情生命爲滿足,甚至從中得到快樂。短暫生命的菌體具有同一性,在其生命終結後,在獲取另一菌體之時,就是這同一性給自己帶來傷害。同樣的,此菌體自身帶有一種演化而成爲殘破不全之形的能力,在那些樂于殘忍對待和毀壞傷害其它有倩之人身上尋找到一種親和體。
“相貌醜陋之人自身就帶有醜陋之形及其各種菌體的親和體。正如發怒時的特征使一個人的臉部醜陋不堪。
“一個嫉妒成性,吝惜傲慢之人,他的身上帶有不願向他人布施,輕看小瞧他人的習性。因此,注定要進化爲貧窮,墮落至困境的菌體,二者之間具有親和性。
“當然,正由于以上原因,性別的改變才成爲可能。”
《長部》第二十一經中說,喬皮诃原是釋迦族的一個女兒,死後升天,而名喬皮克,因爲她生有厭惡女性之想,而在自己心中發展了男性之想。(6)
當然啦,我們出生時帶有遺傳的性格,與此同時,我們本具一種科學無能爲力的內在功能力量。我們來自于父母,是他們精卵細胞和合而構成了所謂的人身的核心部分。這種核心部分處于一種潛伏狀態,一直到具有潛在發育能力的組合體得到産生胚胎時所必須的業力的作用。因此,業的力量是有情在懷孕時必不可少的因素。
累世而成的業力之流承接前一生所有經曆,在肉體和心智性格的構造方面,它有時要比父母的遺傳細胞起著更大的作用。
佛陀同其他人一樣,有他父母再生細胞和基因的遺傳,但是,在其源遠流長,榮耀顯赫的祖祖輩輩中,沒有一個能與他的相貌、道德、智慧相提並論者。佛陀自己曾說過,他不是王族世家的後裔,而是屬于高尚的佛陀家族。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聖人,他用自己的業力造…
《《覺悟之路》第十八章 佛教的業力說》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