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音希聲 一、元音老人書信 答深圳弘法寺印欽法師

  答深圳弘法寺印欽法師

  【印欽法師俗名張乃勇,編者】

  李上師:近安

  元音上師批語:做一切事俱隨緣應付,不起第二念,既無患得患失之心,亦無毀譽成敗之念,須于事無心,于心無事;做時如別人在做,做過後,如未做一樣,無一點痕迹留落心中,而不是逃避現實呆在無事匣裏。】

  某某請臺灣禅師來杭傳法一事,上次已經寫信報告了一些情況。事後,某某又與我、水行舟、阿仙、樂醫師一講,我又心活了元音上師批語:真理不怕辯論】,又覺得他有些道理。他講心中心法,下坐後如何觀心,李師沒講清楚,元音上師批語:真沒講清楚嗎?叫大家看一念不起處,非同木石了了分明的是誰?又說念起要看見不隨之流浪,這不是如實觀照嗎?難道要如此人所說,將吃東西的味道留在心中或將同房的淫樂長期伫在心腦中,才是觀照嗎?假如這是觀照,只是魔王的觀照,是下地獄的觀照。再說講個觀照,已是多余,已是鈍置了行人。本來大家都是佛,只要醒悟,這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就是當人的佛性,起念就是妙用,用不著照空,才是真正的禅法。現在此人叫大家每個細節都不忽略,這是不起分別嗎?這不是著相嗎?細品食味和淫樂,還要將食品經過咽喉腸胃的情影體會出來,這是“當下即了”嗎?既要念念不停留,又叫人將淫欲念發展擴大到身體各部和一切生活中去,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嗎?魔王說法就是這樣矛盾百出。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如何,是正是魔?要聽其言,觀其行。如言行不一致,縱說得天花亂墜,亦知其爲魔。此人到廣州說法,要先討四千元,才肯說;到深圳,開口就罵人,駁他的話,就動手打人,及至于喊警察抓他,才灰溜溜的逃走。所謂的禅宗大德就是這樣嗎?真丟人。而臺灣禅師來傳的如實關照,有下手處,馬上好用,是方便法門,是如來正法,萬法都要規到這裏,是唯一的正法。觀照,即是法平等,不起分別,做任何事,均要清楚,每個細節都不忽略。因爲法皆是緣起性空,所以在觀照中當下即了。因在仔細觀照中,隨緣起念中,念念不停留,如有停留即有不清楚處,即是妄心。即要挨那禅師的打。我拿出您上次在叁臺山講的錄音稿與之對照:觀自在就是叫我們做功夫,觀是觀照,時時看著念頭的起處,不動搖,自是自己。什麼是自己呢。我們錯認色身是自己,認這身體是我,就要享受,要吃得好,穿得好,貪得無厭,這就造業受報了。這色身不是我,這色身是我們所住的房子,裏面有個真人,這真人才是我,這真人就是現在六根門頭放光的東西——能見能聞的功能,就是我們在當下一念不生,前念斷,後念不起,當中沒有念頭的時候,這時候,雖然一念不起,但非木石無知,而是了了分明,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能見所見,能聞所聞,都不可及,能所雙忘,這就是我們的本性,這就是自己。圭峰禅師說:“莫認色身,以空寂爲體”。我們的本性象虛空一樣,虛空就是我,我就是虛空。假如我之外有一個虛空,還有一個空在,那也不是了。我們不要向外面去求取,放下就是。莫求真,但歇妄,不要求啊!你本來就是佛哦,還求什麼佛呢?歇下妄心就是菩提。菩提者就是正覺,就是覺悟,我們觀這個自己。但是剛開始明白了道理,心還提不住,要跟境界跑,需要做功夫看住它,觀照這本性安住在本位上。功夫做熟了,進一步觀也不要了,觀是有功之用,再要進到無功之用,無爲法,一切不可得,觀就不要了。但是要注意:功夫到這一步,才能不要觀,功夫沒有到,你把觀放掉,便流浪了。有人說一切時做功夫是住著。開始時需要住著,你不住著功夫上,你就跟境跑了......我們做功夫要懂訣竅,這訣竅就是不要著神奇,不要弄玄妙,認識這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靈知是當人的本性,以平常心處理一切事物而一絲不可得。[此一段爲引用元音老人所講—編者注]

  水行舟還是覺得太籠統,不如這新法來的清楚元音上師批語:他講的什麼新法?不妨拿出來大家討論】,覺得以此來補充心中心法【元音上師批語:嗚呼!可憐!】,給人多個階梯,多個方便還是很好。元音上師批語:圓頓大法本來無門門,哪有什麼階梯?上面說過,講個觀照已是多事了也。】我心即動搖了元音上師批語:這都是腳跟不點地之過】,想多了解了解這部法的內容。花了些時間了解,但結果我發現都一樣。還是要靠自己做功夫。元音上師批語:不過也好,吃一塹長一智。下次可不爲妖言魔語所惑矣。】法無高下,人心不同,一念清淨之心,即是最簡單方便的觀照法。元音上師批語:本來佛法就是這麼簡單,沒有什麼玄妙複雜,因爲一切衆生本來是佛,只因貪取外相,迷失本來而落輪回。今苟覺悟,千年暗室,一燈能明,何用多所求取?所以臨濟禅師悟後說:黃檗佛法無多子也。】什麼是一念清淨之心,即是放下有求之心。因爲我還想“速成就”,【 元音上師批語:本來是佛還想成就個什麼?】還想找方便法。所以一念清淨之心就升不起來了。所以還是一切不可求,只管息妄,莫求真。元音上師批語:是!是!!!】一切無求是道常。這樣,一切事一切時都好做,孩子事煩,不起分別,沒有取舍,無所求,即不會覺得煩,只是隨緣而做即是。其他一切煩惱事也皆是如此。【元音上師批語:今日可謂醒悟矣!真不枉用功一番。】說來說去是這樣簡單,可做起來又總是走失,總是各種各樣的所求之心障礙了一念清淨之心的升起。元音上師批語:多生積習,本非一日可除,只須時時覺察,損之又損,則水到渠成,圓證果地矣。】慚愧慚愧。唯有好好用功以補救。【元音上師批語:元音上師批語:如是,如是!!!】

  某某現在陷入較深,可能再沒人跟他跑。冷上一些時候,有助于他反省自己。元音上師批語:只爲根不淨,轉令魔所著,此亦宿世之業障報也,但也是腳跟不點地之過。】

  上師如能有空,可再方便開示一下,坐下如何用功之事,元音上師批語:坐下用功,八個字可以概括,即:“內 不隨念轉;外 不爲境牽”行坐住臥處俱能做到,不消叁五年,即能打成一片。】或將這九四年杭州叁臺山講話錄音稿,再重新整理一下【元音上師批語:這也可以】,拿來流傳。不知上師身體近況元音上師批語:尚好】,是否吃得消。如上師想要那錄音稿,可讓吳某轉告我,不用回信。【元音上師批語:不要了。】

  祝上師身體健康。

  【元音上師批語:祝你上上升進,圓滿成就。中丁 3月2日 】

  弟子張乃勇 愧拜

  一九九五年二月十八日

  

  一絲心得

  

  何爲一念清淨心,

  知幻不求諸妄息。

  色身本自元音上師批語:假】四大取元音上師批語:成】

  幻生幻滅無來去元音上師批語:自體】

  執著色身必貪求,

  成佛求速還是取元音上師批語:妄】

  自己本是天真佛,

  歇下妄心真即顯。

  刹那見性當下是,

  無生法忍須不元音上師批語:不須】疑。

  如不堅信此真性,

  元音上師批語:縱脫】根塵脫落也無益。元音上師批語:亦非真】

  外求之心不冥滅,

  元音上師批語:實未】證悟之後還要元音上師批語:是】迷。

  任你定入九重天,

  元音上師批語:有】求心無法脫六道元音上師批語:輪回】元音上師批語:

  時時警覺元音上師批語:不】貪求心,

  時時一念清淨起元音上師批語:常現前】

  時時住在元音上師批語:著】清淨心元音上師批語:亦是幻】

  清淨遍滿住亦離。

  西湖水滿還是淺,

  都是西湖水自體。

  幻化綠生萬重象,

  皆是性空自菩提。

  時時用功觀自在,

  事事物物參元音上師批語:唱】禅題元音上師批語:偈】

  透得身邊索元音上師批語:瑣】事禅,

  何須重金遠求師。

  有求即是能所在,

  巴掌打死也是迷。

  

  李上師:近安。

  您離開杭州這段時間,我們又聚了兩次,一次在周醫生家,第二次在阿仙家。還是討論知見問題。一、什麼是見性?爲什麼李師說見性並不難,那麼難在哪裏?爲什麼李師開始在信中講某某理上見性,後又講他根本沒見性。心中心法講的見性是什麼?二、什麼是根塵脫落?什麼是猛著精彩,一把擒來?叁、在保任除習氣期間,做觀心的功夫時觀什麼?如何是緣起性空?怎樣覺照?因爲大家都有要搞清楚的要求,所以討論得很認真。

  李師拍一下手,告我們:前念已斷,後念未起時,了了覺知的就是你的本性。見性就這麼簡單。至于這個境界、那個境界,見到這個、那個都不是,因爲都是有相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說是元音上師批語:似】一物即不中”。難在敢于承當,我們往往不認可。還要再找,再外求。承當不是空口說說的,而是真的一切放下,不再有所求,認認真除習氣。李師拍手“啪!”的一聲,念頭中斷,一念清淨心升起。即是見性,但因積習太深,很快又被習染複蓋,如月亮一閃而過,又被烏雲掩蓋。這一閃而過與瀝瀝孤明的月亮是同一個,完全一樣,只是見者,時見,時不見。一閃而過,也是見,如能當下承當,就此深信不疑,一切放下,去做認真除習的工夫,就是大根器的人,可惜,多數人不能這樣,還要疑,還要找,腳根不點地,所以李師說是根本沒見性。心中心法講的見性是在一定的定境基礎上,一下子根塵脫落,“虛空粉碎大地元音上師批語:平】沈浮”,能所雙忘,此時“猛著精彩,一把擒來”。——就是要我們認清空淨本身即是自性,就是要我們承當下來,不要再疑。根塵脫落是沒有能所的,一有能所,已是啓用元音上師批語:應用也不著能所】。所以根塵脫落時,會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境界,但有這種境界並不等于就是見性,因爲有些氣功師也能練出這種境界,還要元音上師批語:認識】承當下來,深信不疑,就此去做保任的功工夫。在保任期間,我們要時時覺照,覺時,不是覺知見,而是要覺性體本空,一齊放下元音上師批語:一切舉措施爲皆是本性妙用】,比如樂靜講,看到電視中的壞人抽煙等等醜態,而想到他們與我本性一樣,只是因迷而這樣,而起悲心等等,這還都是覺在知見上。平時觀心的覺照,覺的是煩惱起處或逐境起念時,馬上一齊放下,空掉,善、惡念都不起,一有分別已經不是了。所以,在我們目前,力量很差,經常失覺的情況下,要多做做王骧師教我們的于大喜或大悲時,突然“斷”一分鍾,和平時經常“沈”半分鍾,每天數十次。這些方便法門很適合我們現在的狀況。

  再有,討論中,還涉及了禅宗參話頭。這實際上是考驗學人平時是否住在本性上,不著相,工夫如何。如跟著禅師的話頭跑,或滯語答不出,都不對。

  因爲都是又回到了思維習氣上去了。如工夫好,心清淨自然流出,所謂直言對答,肯定能答得好。記得去年在叁臺山李師飯後閑談中提問何爲叁身,我在李師心力加持下,因清淨而能自然答出,答得不用動腦筋,很輕松,即是所謂“直心”。有時,我很羨慕一些直心的道友,覺得他們的根器真好。其實,直心無法學,只管老老實做歇妄的功夫,妄心少了,常住本性,自會直心。

  四月二十一日 乃勇 愧拜

  

  乃勇:

  來信所討論問題,非常中肯,足見你們用功俱有進境,且都有正見,將來一定有大成就。這是你們的福德,也是佛門之幸。匆複。

  

元音4月27日

  

  與壽同盡,何如此了之一了百了,關系于生生世世者乎。即尊貴如帝王亦不免同草木同腐,金剛偈雲:叁千七寶誠多,用盡終歸生滅。一句偈文,悟之直到菩提,是何等意氣。

  (此爲上師一文稿——書信提供者注)

  

  世俗:

  我相:自恃有財寶學問,輕慢一切人

  人相:雖行仁義而言高自負,不普敬他人,我有道,不會敬他

  衆生相:好事歸己,惡事施于人

  壽者相:對境取舍分別

  修行人:

  我相:心有能所,輕慢衆生

  人相:恃持戒生定,輕 破戒無定者

  衆生相:厭叁途苦,願生諸天

  壽者相:心愛長壽,勤修福業,諸執不忘

  

  靈訓參歸宗:

  沩山謂仰山,莫入陰界

  當會取不會的

  信位人位

  夾山法身、法眼芙蓉楷答話

  船子打夾山:

  睦州 二個如喪考妣

  靈雲:如何得離生死?!青山本不動

  如何是真常流注?似鏡長明

  向上更有否?有,打破鏡來相見。

  

《大音希聲 一、元音老人書信 答深圳弘法寺印欽法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