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調伏內心才會有真正的快樂

  調伏內心才會有真正的快樂

  有時候我們講解的佛法,聽起來似乎只是一種平常做人的道理,但實際上它就是一種修法。修行的目的就是爲了對治貪嗔癡煩惱,因此只要是對治貪嗔癡煩惱的一切善法都稱之爲修行。

  前段時間我看到網上關于幸福的一段話,大意是說,童年時追逐著幸福,長大以後也在追求幸福,最後發現,幸福並不在遙遠的地方,就在自己的心中。因爲端正自己的心態才是幸福的根本。

  我想,這句話完全符合佛教的見解,因爲我們所講解的一切不都是爲了端正我們的心態的嗎?若能端正自己的心態,就能體會到真正的快樂,並且能創造出更多的快樂。

  從家庭的角度而言,如果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爲了圓滿家人的幸福,家人之間還會處處計較誰付出的多,誰付出的少嗎?不會的,因爲目標是都是爲了整個家庭的快樂。當然,若內心沒有端正自己的心態,而是帶著很庸俗的心念,處處與對方比較,總覺得是自己付出太多了。這樣一來,家裏可能就不會再有甯靜的時候了。因此即便與家人相處,實際上也是一種修行。

  有時生活中看似非常簡單的事情,其中就蘊含著很深奧的道理。例如我眼前的一杯水,是某一位信衆倒給我的。如果這位弟子倒水的時候心裏是想:我的導師這一段時間身體不太好,如果親自過來倒水,可能不太方便,所以幫導師倒水,是弟子應該去做的。若是帶著這樣的心態去倒水的話,相信即便倒一杯水,他的內心也是很快樂的。相反,如果倒水的人內心帶著一種抱怨:爲什麼這麼多人當中,偏偏要我去倒水呢?爲什麼不是導師給我倒水呢?等等。當你內心帶有這種心態的話,即便是簡單的倒水也會帶給你無盡的痛苦。

  因此,我們在生活中碰到大大小小的煩惱,可能就是由于在一些小小的事情上沒有端正自己的心態,最後才産生了很大的煩惱。若是懂得調伏自己的內心,端正自己的心態,即便事情有多麼麻煩,身體有多麼勞累,內心也永久都是快樂的。

  當我們時時端正自己的心態,知道了修學的真正意義,我們的內心就會越來越快樂。因爲懂得調伏自己的內心,就能感受到真正的快樂,這不正是我們修學佛法的目的嗎?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