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一課(二十一)對初學者的叮囑
記得很久以前,來到亞青寺的漢族弟子還不是很多。有一天上師對我說:“這兩天來了一些漢族弟子,亞青寺會說漢語的只有你一個,所以你去給他們講一點法吧。”
如果讓我用藏語上課,無論是講解前行還是正行都沒有問題,但我當時的漢語水平還非常糟糕,別說用漢語專用佛教名詞教授,就連漢語也只會一些簡單的交流,因此聽到上師的要求時,我覺得很有挑戰。
在此之前曾經有一位漢族弟子問我,法與法性之間的差異在于何處。當時我想,作爲導師還是應該回答他們的問題,但是又不知道如何表達,因此下課以後我就開始查閱《藏漢大字典》、《佛教大字典》等資料,想了解一下法與法性在漢語中是如何解釋的,然後再對弟子做解釋。當時的漢語水平就是這麼糟糕,因此讓我用漢語講法真是非常困難。
不僅如此,當時我連漢語法本都沒有,更加不知道該從何講起。此時有一位漢族信衆給了我一本劉立千翻譯的《普賢上師言教》,我想,我可以在書裏找一些諸如清淨發心、清淨正行、清淨回向等相對簡單的法義做宣講,這樣不僅講法非常圓滿,而且對漢語的要求也不會像解釋法與法性這般高深。因此當時我講法就挑自己會講的講,所涉及的法義範圍自然也非常小。
在講解過程中,陸陸續續有人離開,我覺得這是非常正常的,但還是有一些信衆留下來堅持聽法,這反而讓我覺得非常驚訝。因爲有時連我自己都聽不懂我在說什麼,他們又能聽懂多少呢?我想所謂的奇迹可能就是這樣的吧!
但是後面我逐漸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因爲對上師的信心非常大,即便他們聽不太懂我所講的漢語,但是爲了求得解脫之法,他們還是在高原居住下來。正是因爲他們的信心非常堅定,所以即便聽聞教授過程中暫時沒有多大的收獲,仍舊願意留在高原依止導師。
講解這個例子的目的就是告誡初次聽聞教言的信衆,即便在聞法過程中會聽到許多陌生的名詞,但是只要有信心者,我相信,還是會有所收獲,見解較之往昔還是會有不小的提高。
我在宣講《聖者言教》時,講解的速度不會很快,因爲不僅要解釋字面上的意義,還要結合平常的修行而爲大家做一些細致的辨析與傳講。因此對于信衆而言,在學習《聖者言教》時,要學會如何將所聽聞的教言結合到自己的實修之中。
亞青寺有這樣的傳統,在講完一個法之後,通常會出一些考題。這些考題百分之五十可能來源于書上的文字解釋,但還有百分之五十要結合每個人的實修體會才能回答。因此即便你對書面道理的聞思有多麼高深,記憶力有多超群,但是若不懂得領會與運用,可能考試最終也只能取得五十分,距離六十分的及格線也還有一定的差距。這也是亞青寺實修風格的體現。
例如同樣是理解“頂禮上師、本尊與護法”,我們不僅要懂得書面上的含義,還要懂得如何將這樣的道理運用到自己的實修當中。書上是如何講解頂禮的,平常的修學中應該如何運用,座上如何令心不散亂,座下如何護持正念等,這些修學的理趣都應該了解一些。
當我們懂得這些道理以後,就不會再有許多“爲什麼”困擾我們的內心,對以後的修行也會起到非常大的利益。因此在初次學習教言之前,這些道理都不要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