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二課(一)時時對治分別心

  聖者言教 第二課(一)時時對治分別心

  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曰:“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因此在調伏內心而成辦解脫之上,無論是何種佛教傳承對此都不會有絲毫之疑義。

  但正如我等曆代傳承祖師無垢光尊者所言:“教法乘次無量,入乘之門衆多,演說之詞聚亦廣大。”由于衆生根機不同之故,故在成辦解脫之路上,針對不同的根機,佛法會呈現不同之方便,並由此而形成八萬四千之法門。因此,八萬四千法門並非是指佛教有八萬四千種教派,而是應衆生根機不同之故,才具有八萬四千種方便。

  例如兩千五百年以來,已經有各種佛教教派傳承至今,諸如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以及東傳佛教等等不同的地域傳承,以及漢傳佛教之中也有唯識宗,天臺宗等諸多教派,即便是密宗的傳承,也曾經在唐朝有過唐密等教派等等。但各種教派傳承衆多並不代表佛教本身就有如此衆多之教法,而是應衆生根機不同而呈現不同之方便道。若要是對此道理能有所認識,就會對修行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如今有許多信衆,正是對此不理解之故,內心時時被分別心所束縛。無論是選擇信仰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還是東傳佛教或者南傳佛教,一旦選擇其中一種教派,就會對其他教法有所排斥。這就充分地告誡我們,這不是真正的信仰佛教。因爲調伏自己的分別心而達到平等之境界,這才是是信仰佛教的終極目標。

  由于無始以來習氣煩惱沈重之故,因此我們本身的分別心已經非常沈重。現前由于我們宿世善因而得到暇滿人身,並且已經進入佛門開始修學,但若在信仰佛教的過程中,僅僅以分別心去修行,這只是在往昔的分別心上再加個分別心而已,並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反而會成爲解脫路上的一個大障礙。

  大乘教法從一開始就講解如來藏,凡是一切有情衆生都有佛性,但是我們不能令佛性呈現的最大障礙是什麼呢?就是由于分別心。因此往昔我們由于分別心而不能赤裸心之本性,如今在修行路途之上再加一個分別心,豈不是更加遮止了心的本性?

  我們信仰佛教的目的是爲了成辦平等心,而沒有平等心就是我們業障沈重的表現。所謂的業障並非是一個如影隨形的具體實物,而是與正法相違的一切思想與行爲都稱之爲業障沈重。如今許多人都自認爲對佛法的信心以及自己的見解等多方面條件都很成熟圓滿,但只要張口閉口之間,還是喜歡說什麼教派不好,某位導師不好等等。這種時時都在分別心之中的見解,並不是究竟圓滿之見解,而是業障沈重之表現。因此即便自認爲自己的修行有多麼出色,名聲有多麼廣大,實際當中內心還是與庸俗同道。所以這樣的修行並非是一件好事,我們在以後在修行的過程中要時時銘記這個道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