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二課(二)對治分別心方能成辦解脫

  聖者言教 第二課(二)對治分別心方能成辦解脫

  當我們信仰佛教時,內心自然會有一個所遠離的對境以及所追求之目標。現前我們所追求的目標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成辦解脫,但是所謂的西方極樂世界在于何處呢?

  極樂世界是位于東邊還是西邊,南邊還是北邊?是在平原還是在高原?在海上還是在陸地,或者是懸于空中呢?只要極樂世界是位于某一具體位置,相信依靠高科技,我們就可以去往這樣的刹土。但從古至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者衆多,卻從未有依靠高科技而到達淨土之先例。因此,極樂世界並不存在唯有依靠技術方能達到之具體地處。

  往昔禅宗六祖惠能大師曾經說過:“一心向善者,西方極樂世界即在眼前。”也就是在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並不在于某一據點之上,而在清淨心之中。

  凡一切有情衆生都具有清淨本心。如《二觀察續》當中曰:“諸有情皆佛 然爲客塵障。”即一切衆生本具佛性,但現前無法呈現清淨的西方極樂世界,是由于我們的內心時時被貪嗔癡等煩惱所遮止之故。貪嗔癡煩惱從逆緣角度當中而言,可以分爲能所二取、叁法叁門、五法五蘊、六聚、十二處、十八界、二十隨煩惱、五十一心所法、乃至八萬四千個煩惱等等。但這些煩惱聚在一點之上,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分別心。

  因此正是由于內心時時被分別心所遮止之故,而無法呈現本來清淨的極樂世界。如同湛藍的天空從未消失,卻被烏雲所遮止而令我們不能得見。烏雲何時消盡,藍色的天空就會自然呈現在我們的面前,並不需要我們再去尋找一處藍色的天空。烏雲就如同我們所說的分別心,當分別心消盡之時,西方極樂世界就自然呈現于眼前,無需去往他處另尋解脫。

  如上所言,我們當前信仰佛教的目的就是爲了成辦解脫,而阻礙我們實現目標之最大障礙即分別心,因此時時反觀自己的分別心是否沈重非常重要。即便口中說得多麼有道理,實際行爲卻與其背道而馳,分別心依然沈重的話,就只能說明我們的見解仍舊與庸俗同道。

  例如我們在進入佛門之後,無論是面對各式各樣的導師還是不同的傳承教派,甚至面對不同教派的諸佛菩薩形象,內心還是會産生諸多分別的話,即便我們自認爲進入佛門所修學的是正法,實際當中卻是在造惡業。有些人可能還會心存僥幸,覺得這可能嗎?當然是可能的。

  阿底峽尊者曾經說:“法不以正法而行持,法反成墮入叁惡趣之因。”因爲能否成辦解脫,能否稱之爲正法,不在于表面形象上,而在于調伏內心之中。當內心分別念及貪嗔癡煩惱沒有消盡的前提之下,即便表面呈現得有多麼殊勝,實際上仍舊屬于非法。

  我等曆代傳承祖師無垢光尊者也曾經說過:“自心與法若未融契,僅具道貌之形相 則無實義可談。”即便表面上呈現的修法形象有多麼殊勝,顯現有多麼精進,如十年不出門在家中閉關,或常年在山中靜修,若修法沒有起到調伏內心之作用,這些精進的表像對于成辦解脫沒有絲毫之利益。

  《普賢上師言教》之《功德藏》中亦雲:“只順善惡意差別,不順善惡相大小。”也是說,真正的功德不在于自己磕了多少大頭,念誦過多少心咒或經文,也不在于自己上供下施做得有多麼廣大,而是要反觀自心的貪嗔癡煩惱以及分別心是否有所減少,信心與慈悲心等順緣功德是否有所增上,依此方能立爲功德。

  當然如是講解並不是否認身口行持善法的意義,身口行持善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調伏自心。若有因緣能在寂靜處閉關修行當然非常好,但是首先要清楚如何修行才算是在修行正法。倘若不懂得其中道理,僅憑自己的主觀去隨意行持,對如何調伏內心卻一無所知的話,所做的一切究竟是在成辦解脫還是在造惡趣之因也很難所言。因此時時對治自己的分別心非常重要,這一點要時時刻刻銘記心中。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