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二課(五)從暇滿人身的角度理解調心的重要性

  聖者言教 第二課(五)從暇滿人身的角度理解調心的重要性

  我們之所以用較長篇幅來講解調伏內心的重要性,並且再叁告誡大家要謹慎行持,是因爲我們的珍寶人身非常稀有難得之故。相信很多人往昔都閱讀過《普賢上師言教》、《菩提道次第廣論》、《前行備忘錄》等諸多教言,知道獲得十八種珍寶人身有多麼地不容易。

  從難得之因的角度而言,想要獲得珍寶人身需要具備叁個條件:持戒、行持六度波羅蜜以及發願獲得十八種珍寶人身。正如經中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當前我們能獲得珍寶人身,就說明往昔我們具足這樣的條件,但現前若不加以精進修法,未來能否成辦解脫乃至是否能獲得這樣的人身就很難所言了。因此,我們也不妨反問一下自己現前是否具備這叁個條件?

  第一、持戒。無論是在家人還是出家人,都可以反觀一下自己的居士戒或出家戒守持得如何?進入大乘法門之後,我們都已經受了菩薩戒,現前對大乘根本戒和支分戒理解多少,又守持得如何?進入密宗後,從獲得成熟灌頂和解脫竅訣法開始,就需要守持諸多叁昧耶戒,諸如共道密乘十四條根本誓言以及無上竅訣大圓滿上師叁門而支分的二十七條根本誓言與二十五條支分誓言等。現前我們又理解了多少,做到了多少?

  第二、行持六度波羅蜜。前面布施、持戒、精進、忍辱和禅定等五度,相對而言還可以依靠起心動念,乃至通過廣泛聞思去學習其中的相關教理,但對般若波羅蜜,我們又理解得如何?

  第叁、我們在平時行持一切善法期間,是否做到不忘失爲未來獲得十八種珍寶人身而發願?從初次進入佛門直至今天,這樣的發願做過多少次?

  以上叁點若沒有時時行持,想要在未來能再度獲得這樣的暇滿人身恐怕是不現實的。因此,暇滿人生極其稀有難得,既然已經獲得如此難值難遇的珍寶人生,就應該要懂得珍惜,並將其運用于正確的對境即成辦解脫之上,而想要超越輪回獲得解脫就必須要對治分別心,若是不懂得對治分別心,解脫是永遠不可得的。因爲解脫不在遙遠的地方而在清淨心之中,臨時遮止清淨心最大的障礙就是分別心,所以今生已經獲得暇滿人身,我們就要努力去成辦這個結果。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