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二課(十五)爲何要依止具德且具緣之導師

  聖者言教 第二課(十五)爲何要依止具德且具緣之導師

  何謂具德上師?當這位導師的貪嗔癡煩惱等逆緣已經消盡,出離心、菩提心和信心等順緣功德圓滿,即爲具德上師。因此在依止導師之前,先觀察這位的慈悲心與信心如何,是否堪爲可依止之具德上師非常重要。

  若這位導師如凡夫一般,口中所言皆是他人之過失,或他人做得不好等充滿分別心的語言,恐怕這位導師的慈悲心與信心並不圓滿。往昔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時常告誡弟子,導師若是一個小偷,他所培養出來的弟子也是小偷。導師若具慈悲心,弟子應該也具有慈悲心。導師的分別心如果很重,弟子口中所言恐怕也都是充滿分別念的見解。因此,依止具德上師非常重要,而在依止導師之前,應先從逆緣是否消盡,順緣是否圓滿等兩方面來觀察這位導師是否爲具德上師。

  另一方面,我們依止一位導師不僅要具德,而且要具緣,若這位導師不僅具德而且具緣,他就是你的根本上師。因爲一位具德導師並不一定與你最有緣。如衆多具德上師都是佛的化身,是能帶領大家趨入解脫的善知識、活佛,但有時由于個人因緣不同,有些人對某位導師的信心特別大,有些人則對另一位導師非常有信心,這就是衆生因緣不同之故。

  當我們遇到一位因緣特別深厚的導師,內心會倍感情切,因此這位導師無論講解什麼教言,自己都會歡喜信受並且樂于依教奉行。若所依止的導師雖爲公認的具德上師,但是由于與導師不具緣,因此在導師講法過程中,內心難免還是會産生這樣的說法是對是錯的疑惑,這也充分地說明了,對你而言,這位導師可能具德而不具緣。尤其對于修學密宗的信衆而言,這樣的導師並非理想的導師。當然,此處並非是指導師不合格,而是從弟子的角度當中而言,這不是一位理想的導師。因爲佛與佛之間沒有任何區別,具德善知識皆爲佛之化現,一切親疏的顯現均來源于自己分別心等煩惱沈重之故。若弟子內心天天都處在分別心之中,也就達不到依教奉行的效果。因此,從凡夫的角度而言,想要成辦解脫,尋找一位具德且具緣之導師非常重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