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長養慈悲心
——放生增慧群開示
2013.07.07
來之不易須珍惜
所以在這樣一種時代背景下,我們真的是更加要珍惜我們佛的因緣呐,不能被打劫啊,你一旦信佛了之後,你的信仰就有功德力,而且你的信仰在某種人的眼睛裏,就可以被利用的。就好像變成了唐僧一樣,你學佛了就變唐僧了,然後妖魔鬼怪都想吃這個唐僧肉。我們佛教像不像唐僧?社會各個階層的妖魔鬼怪,想吃唐僧肉的多不多?你看佛教四大名山都賣票,靈隱寺也賣票對不對。你有沒有看到你們杭州天主教堂賣票?他敢不敢到天主教堂去賣票?他敢不敢到清真寺門口去賣票?就是我們佛教這個唐僧肉好吃啊,很悲哀。
那同時要怎麼樣?要帶著這種悲情啊,很振奮,佛教已經到了這樣的狀態了,我們每天還能嘻嘻哈哈的,還有閑情逸趣喝喝茶享受享受。我現在基本上沒有什麼娛樂享受的,茶也不太喝,別人流行喝這個茶喝那個茶。包括多少年前,我去五明佛學院也是的,住在那兒,我很少去串門的。後來有一位道友,我們談得很投機,到他房間坐,哇,房間裏茶具都很好,各種各樣的茶。我說你們喜歡喝茶,我那有一大堆茶,也不喝。喝茶的這種享受都很少。有時候想到這個世界,坐立不安啊! 這說明我沒定力。
讀《金剛經》說: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你們聽了我講了,我是又有我相、又有人相、又有衆生相。反過來說,你成佛你修行,你修行成佛爲了什麼?你研究空性,研究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是爲了什麼?你研究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研究無我相就是爲了調伏自我,我是可以被改變的,我不是固定的;研究無人相,衆生是可以教化的,對不對,是這麼個意思。
世界是緣起的,所以我們要證悟性空的知見、定解。我、人、衆生都不是一定的。所以才可以改變,對不對。修行是不是要改變自己?改變這個世界,尤其作爲我們出家人,穿了佛的衣服,尤其我們在座的佛教徒,所謂是佛的弟子,責無旁貸。這也正是我們中國的大乘氣象,所以中國這片土地才可具足叁乘。
一方面中國人在這個整個人類裏面現在很危險;另一方面我們如果在危險當中,能看到、能夠把它變成修行的動力,自我鞭策,那我們中國又很有希望。一旦扭轉現在的劣勢,也就是說這個跌到低低谷啊,我們能夠翻身,能夠躍起來的話。那我們中國又可以成爲整個世界人類的一個榜樣。是不是這個意思?我講了半天就是講這個意思。
我也不是發牢騷啊,因爲我們杭州呢比較幸福,是天堂來的,還有蘇州對吧,蘇州、杭州兩個天堂,今天都是天堂來的人。一般性天堂來的人的特點就是什麼呢?不複他求。所以就造成了我們杭州也好、蘇州也好,太舒服了,進取心不大。要思考這個大環境,我們再舒服也不能忘了肩負的重任。確確實實,我第一次到杭州時,就有這麼一個很貪心的想法:“不辭長作杭州人”。哎喲,杭州太美了。那個時候就很迷戀杭州,每一次到杭州,都把那個山啊、水啊我走得很多,有可能比杭州人走得還多。所以後來我也有這樣的一個因緣嘛,到楊歧寺住了兩、叁年,所以跟杭州的人緣、地緣都很好。
甚至在甯波人,在佛教界說是天童、育王,天童還排在育王前面,雖然育王寺的曆史比天童寺還早幾十年,但是後來出的高僧是天童寺多。天童寺的老禅堂是明朝的老禅堂。我們現在說,明朝的佛像那是不得了,明朝的大殿不得了。我們天童寺的禅堂是明朝的。虛雲老和尚、曆代祖師,都有在那兒打過坐。可惜,居士不讓進,尤其女衆,那前面有好幾道門,第一道門:“此是選佛場”;第二道門:“心空及第歸”;第叁道門:止步;第四道門:挂一個牌子,放參。裏面沒人,或者是坐香。坐香的時候就挂一道:坐香。坐完香,然後就一個牌子挂著:放參。那是一道一道門。所以我這樣講講,你們也會感受到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