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二課(二十二)善念發心
善念發心分爲下士道發心、中士道發心與上士道發心叁種。其中上士道之發心根據心力不同可細分爲:上士道之下品心力、上士道之中品心力與上士道之上品心力等叁種。
雖然同樣是發心爲度化叁界六趣一切有情衆生離苦得樂而修學解脫之法,但自心所期許的成佛時間是在遙遠的未來。因爲對有些修行者而言,他認爲自己現前業障沈重,今生無法成辦解脫,也不會具有真正度化衆生的能力,並且下一世想要圓滿也很困難,因此只有慢慢修學,期待在未來的某一時刻能夠成就。若覺得這樣的見解與自己非常相應,就說明你的心力是上士道之下品心力。當然,具有這種心力並非過失,但想要依靠這種心力而即生成辦解脫恐怕有些困難。
第二種上士道之中品心力。同樣是爲了度化一切衆生而發心修法,雖然即生無法成辦解脫,但是由于認識到現前已經具備殊勝的法緣,臨終之時必須要成辦解脫,這就是中品心力。
例如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死亡以後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獲得解脫,具有這樣發心的人是非常多的。很多淨土行人時時都在口念佛號並且憶念阿彌陀佛,希望臨終之時,阿彌陀佛能現在其前,手執金臺,親自來迎。若臨終之時能真實具有這樣的信心,這就稱之爲中品心力。
上品心力適用于無上竅訣大圓滿這樣殊勝的法門,曆代傳承祖師正是具有如是心力而當下開悟。如今我們所具有的一切條件與曆代傳承祖師一般無二,但爲何我們仍舊沒有獲得解脫?原因就在于不具備傳承祖師的精進和信心。因此現前就要從多方面去創造這兩個條件。曆代傳承祖師發願上座是凡夫,但下座之後就必定要成佛,這就是上品之心力。
當然,要具備如是強大之心力,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對很多人而言,心裏偶爾想一下是可以,但是內心深處真正具有如是心願者極其稀少。很多人內心可能會認爲:自己業力太沈重了,平常修行時間也不是很長,想要迅速成辦果位的發心可能不太現實。因此,對大多數人而言,具有這樣的心力確實是不現實的。
如上所述,即便同樣是善的發心仍有叁種不同心力之區別,我們要對此有所了知並且時時反觀自心而做調整,這一點對修行者而言,非常重要。
【聞法之加行乃行爲】。
有了發心之後,按照發心而去行持的方式做就叫行爲。當然,發心與行爲相比,發心更爲重要,因此要時時要反觀自己的內心。晉美林巴尊者也曾經說過,心才是主宰一切之王。因爲身語都要聽從心的調遣,身口意叁門中,心是最重要的。無論是從事善法還是惡法,都由心在支配一切。因此無上竅訣大圓滿並不著重于口裏念誦多少,身體勤作多少善法,而是講解調伏自己的內心。一旦調伏了“心”這個指揮官,身口等一切也都在調伏之中。我們平常所謂的聞思就是爲了理解心的規律,而修行正是修心,是調伏自心,一旦懂得這個道理,聞思修叁種智慧都已具備。因此要時時要反觀自心,調伏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