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聞法方式四▪P2

  ..續本文上一頁都應該以正確的心態,當成是正常發生的事。一切都是自然發生的,沒有什麼可執著的,沒有什麼可留戀的,沒有什麼是可靠的。好是一會兒,壞也是一會兒;好的表現是一瞬間,不好的表現也是一瞬間,都會變。都看淡一點,都看成正常。有智慧,心不動,不記恨,不計較,就是安忍度。吃飯也是一種修行,也是一堂功課,滿懷喜悅地吃,什麼都不挑,什麼都是好的,拿到多少就吃多少,拿到什麼就吃什麼,心裏始終是開心快樂的,就是精進度。用心打飯,用心吃飯,專注不散亂,這是靜慮,也是一種禅定。吃飯這樣一種平常的行爲、普通的事情,也變成了修行;吃飯的過程中,也消除了業障,增長了智慧;自己心裏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這樣精進,就是智慧度。吃完飯以後,不能認爲是自己把這些東西吃下去了,自己要消化吸收,而是認爲自己身上還有很多衆生,都要跟著你借光,你做布施給他們。飯菜盡量不剩,實在吃不完,剩下的飯菜以及洗碗水等都不要隨便扔掉,先念“嗡啊吽”加持,再念六字真言等殊勝的咒語,布施給餓鬼道衆生。很多衆生都需要這些,若是能發清淨心,能用心做布施,很多衆生都能得到,這都是布施度。

  以前有一位阿羅漢,以神通到餓鬼道時,遇到了一個餓鬼母。餓鬼母對他說:“如果你要去衛藏,就幫我捎個信兒,我丈夫去衛藏找食物,已經去了好多年了,一直沒有回來。你如果看到他了,就告訴他,若是找到食物了,就盡快回來,不然我和孩子們都快餓死了。”那位尊者說:“有那麼多餓鬼,我怎麼能認出他呢?”她說自己的丈夫具足了九種醜相,一看就能認出來。尊者就把餓鬼母丈夫的一些特征記了下來。到了衛藏以後,有一天,看見有很多餓鬼在一起搶東西,其中有一個餓鬼具足了餓鬼母說的醜相。尊者就把餓鬼母托他帶的信兒跟這個餓鬼說了,果然他就是餓鬼母的丈夫。那個餓鬼說:“這麼多年了,我曆盡了千辛萬苦,但是一直沒有找到食物,只是找到了這個東西。”他張開手,尊者看到了醜餓鬼的手裏只有一口痰。醜餓鬼說:“這是因爲一位比丘吐痰時發心了,所以我才得到的。”

  我們也可以發清淨心,這樣餓鬼道的很多衆生都能得到,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了債、還債。如果怕有鬼,怕有違緣,就要這樣做布施,這樣才能了債、還債,以後這些衆生不僅不會再來找你,還會成爲你的朋友,成爲你的護法。這是多好的一種方法啊!但是大家都不會用。都以爲到大殿做課,聽上師開示,才是真正的修行;在禅房上座、打坐才是真正的修行。其實真正的修行在生活當中,真正的修行在我們的一舉一動當中。造業是在這個時候造的,積福也是在這個時候積的。希望大家把佛法都運用起來,運用到生活的每個細節當中去,運用到一舉一動當中去,這樣才會受益,才能解決問題。

  我們做一些普通的事也可以發心,包括晚上睡覺的時候,也可以具足六度。很多人睡覺時就是一躺,然後呼呼地就睡過去了,就像動物。有的人睡眠不好,每天都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然後就歎氣。不應該這樣,睡覺也可以發心,躺下以後觀察自己的相續、心態,不能貪睡。

  睡覺也是保護身體的一種方法。若是不休息,我們的身體就受不了,身體就毀壞了,就等于毀壞了壇城。若是沒有健康的身體,怎麼修行啊!休息是爲了健康,健康是爲了修行。爲了保護壇城,保護上師叁寶弘法利生的工具,休息也是爲了更好地修行,這是一般的發心。大乘佛法,尤其密宗裏講,睡覺也是一種入定,可以進入大光明的境界,也可以這樣發心。把佛或上師觀在心間,一心祈禱,讓佛或上師的智慧與自己的心合二爲一,這是一種禅定。

  睡不著更好,就多思維、觀修當天的聞法內容,多念些咒語、佛號,心態一放松就睡著了。業障嘛,很多人一念咒,一觀想就睡著了;若是不念咒、不觀想,就睡不著,越想睡越精神。很多人睡眠不好,這是改善睡眠很好的方法。不要總吃安眠藥,對身體不好。不要總想睡不著怎麼辦,明天工作怎麼辦,越有睡不著的心,就越著急,越緊張,就越睡不著。你不要把它當回事,睡不著也很正常,這也是修行的機會。

  睡覺時能保持叁門清淨,睡覺也是持戒;睡覺時能一心一意祈禱,睡覺也是禅定。很多時候雖然睡著了,但總做一些沒有用的夢;有時候做一些好夢就高興,有時候做一些惡夢或不好的夢,就在那邊哭。這說明你睡覺的時候沒有專心睡覺,心沒有定下來,所以就散亂。

  若是你睡覺之前心能靜下來,定下來,就不會做夢了,這也是一種禅定、靜慮度。有時候睡不著,心裏特別厭煩、著急,如果能觀想或持咒,就是安忍度;睡覺也是一種修行,滿懷喜悅地想:我現在可以躺著修行、入定了,可以和佛、上師合二爲一了,這樣歡喜地睡覺,就是精進度;這樣睡覺,夢境也是大光明,處在一種喜悅、智慧的狀態,就是智慧度;這種功德和善根也可以回向給衆生,是法布施,這就是布施度。這樣,睡覺也可以具足六度。

  其他的行住坐臥都一樣,都可以具足六波羅蜜多。這才是真正的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我今天做布施,拿很多東西分給大家。”以爲這是布施度。“我今天要受持好多戒律,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認爲這是持戒度。“今天別人說我了,我不高興了;別人罵我了,我傷心了。但是,我並沒有以牙還牙,我修忍辱了,要不然我應該說他幾句。”認爲自己修忍辱了。已經動心了,已經生起嗔恨心了,這叫忍辱啊?

  然後就是外散和內收。這些過患都沒有去掉,就開始在那裏打坐。有時候心走了,外散了,有時候內收、昏沈、打瞌睡了,還認爲這是禅定:“我上座了,我修禅定了。”走馬觀花、蜻蜓點水般地聽一聽、看一看,明白了幾句佛法,就拿來評說別人,認爲自己有智慧了,可以指責別人了。這哪是智慧呀?

  精進也是,都是裝模作樣地修行,其實心裏一點歡喜、喜悅之心都沒有。但是要在大家面前裝修行人,于是勉強地做,當成任務念:“是不是該上課了,今天的任務得完成啊!”上課也高興不起來,但是沒辦法,就這樣進大殿了,勉強地跟著念,當成任務念。打引磬了,要上座了,也不是很願意。這就是現在很多人所謂的精進:勉強!

  很多人在表面上念了很多經,念了很多咒,也磕了很多頭,把頭都磕破了,認爲這就是精進。這樣修六波羅蜜多是不會成就的。你念了這麼多年的佛,修了這麼多年的法,到了關鍵的時候,到了臨終面對死亡的時候,你會大失所望的。所以不要欺騙自己。

  布施是有施舍心,沒有貪戀;持戒是叁門清淨;安忍是心如如不動,無論面對何種順境、逆境都能心平氣和、心甘情願地接受、面對;精進是特別歡喜、特別喜悅,期盼著上課,期盼著上座,期盼著感受那種喜悅;禅定,禅是專注,定是不散亂;智慧是無我、空性的智慧,能對治煩惱、對治習氣。佛說,除了無我、空性的智慧,其他的都是知識,不是智慧。

  希望大家要明白這些道理,這是我們聞法、修法的時候,應該具足的六波羅蜜多。

  叁、依止其他威儀。我們應該帶著恭敬之心來聞法、修法。如《毗奈耶經》中說:“不敬勿說法,無病而覆頭,持傘杖兵器,纏頭者勿說。”沒有恭敬心的人,不能給其講法。沒有病卻戴著帽子、蒙著頭、用布纏著頭,還有打傘、持手杖與兵器,這些都是不恭敬的行爲,不能給這樣的人講法。在外面聽法時,如果下雨了或陽光太強烈等,經過上師的允許可以打傘。倘若實在有病,經過上師的允許,可以拿手杖,一般的人都不允許拿。

  經中是拿這些來做比喻,其實還有其他不恭敬的行爲。如說法者坐著不許給站著的人講法,說法者坐著不能給躺著的人講法,說法者在路邊不能給路中間的人講法。如果有特殊情況,就要做特殊處理。所以時刻都要注意自己的威儀,不能有絲毫不恭敬的行爲。否則就是對法、對叁寶的不恭敬,這樣也會給自己帶來不好的果報。

  又如《本生傳》中雲:“坐于極下地,當具溫順儀,以喜眼視師,如飲語甘露,當專心聞法。”“坐于極下地”,就是坐在最低處。說法者必須要坐在高處,聞法者必須要坐在低處,就像我講法要坐在法座上一樣。這不是顯示我的功德與威儀,而是對法的一種恭敬。因爲我要講法、傳法,我一定要恭敬佛法、恭敬佛經,所以,我一定要坐在前面,坐在高處。

  法座不是爲我個人設的,而是爲所講的法設的,是對法的恭敬與尊重。你們坐在下面,坐在低處,這也不是對我個人的恭敬,而是對法的恭敬。因爲法是從恭敬心中求來的,是從恭敬心中得來的。

  這些道理都要明白。“因爲他是師父,是上師,所以要坐在上面,坐在高處,而我只是一般的凡夫,是弟子,所以要坐在低處。”這種想法也可以,也算是對上師、對善知識的一種恭敬。但是我們聞法、講法的時候,不是因爲這個,而是要恭敬法,才必須要這樣做的。

  現在有些人說:“我不用法座,我可以坐在地下講,我也可以坐在後面講。”意思是自己很謙虛。這種人不懂佛理,這是對法的不恭敬。可能他不精通佛理,所以特意裝有修行,特意裝謙虛,這本身就是一種裝模作樣,也是一種傲慢。一切依法、順其自然、隨緣,才是真正的明理。特意做什麼都是假裝,都是違反真理,違反諸法的實相,都是不如法的。

  “當具溫順儀”,應該恭恭敬敬,尤其是經過上師叁寶所在地的時候,一定要彎著腰、低著頭走,不能昂首挺胸像平時那樣走,這是對上師叁寶的不敬。

  “以喜眼視師”,看著上師善知識的臉,心裏滿懷喜悅,臉上充滿笑容,恭敬谛聽,才是如法的。不要像在狗的面前放草一樣無動于衷,面無表情,這是不恭敬的行爲。

  “如飲語甘露”,聽聞佛法如喝甘露一般。我們這裏也有這樣的人,面帶笑容,邊聽邊點頭,表示認同,這是如法的。有些人裝,也這樣做,這是不如法的。真正在下面用心谛聽,心裏真有感覺的人才是如法的,這樣才能得到法益。

  我們經常說這個不允許,那個不允許。實際上不是佛、菩薩、上師善知識們需要這樣的行爲或者態度,也不是拿這些來控製你、約束你,而是讓你清淨,讓你功德、福德和善根圓滿的一種方法,能直接對治你的煩惱,對治你的習氣。這樣你的傲慢心、嫉妒心、貪心、嗔恨心就生不起來,這也是一種保護你的方法。如果你認爲這些戒律是控製你、約束你,這就和一般的法律、法規沒有區別了。佛講戒律是爲了使你的身口意清淨,是讓你斷除煩惱、脫離痛苦的一種方法。

  你是不是在學佛修行,就看你的心態,看你怎樣去理解,如何去接受。如果你沒有看明白,認爲這樣的狀態不對,那就沒有意義了,你不是在學佛,也不是在修行。

  聞法的方式我們講了四天。四天的時間夠長的了,內容也夠詳細的了。我們看《大圓滿前行引導文》,還有我們的《百日共修》開示裏,都沒有講這麼詳細,也沒有講過這麼長時間。

  我們從明天開始學修共同外加行、不共同內加行以及特加行和正行。這個過程中不要忘記聞法的方式,把這些銘記在心裏,好好地運用起來,融入每天、每小時、每分鍾裏,這樣才能成就,才會受益。

  佛或上師只能教給你解脫的方法,不能直接把你像抛石頭一樣抛到西方極樂世界,不可能有這樣的事情。該講的我反複、仔細地給大家講了,應該怎樣聞法、修法,應該保持什麼樣的心態與行爲。若是你自己不依教奉行,即使學修了一百天,也不會有任何成就,不會有任何進步。這個時候不要埋怨我,我已經全力以赴了,已經盡心盡力了。正常來講,每天晚上我們用一個多小時講解就行了,但是我卻在四天當中,每天用兩個多小時,甚至有時候用近叁個小時來給大家講解聞法方式。因爲這個很重要啊!雖然我用心良苦,但是如果你們不照做,我也沒辦法。

  我們的聞法方式到此圓滿結束。將講法的功德,聞法的功德以及所有的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父母衆生,願一切父母衆生早遇佛法,早證菩提,獲得最究竟的大圓滿境界!

  

《聞法方式四》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修行與生活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