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標准與行善斷惡的方法
今天給大家講一講善惡的區別。雖然誰都會說“要行善,要斷惡”,但是善和惡很難分辨。你認爲是善,也許是惡;你認爲是惡,也可能是善。我們一定要清楚什麼叫善,什麼叫惡,我們都會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絲毫不虛。”你行善了,一定會有善報;你做惡了,一定會有惡報。但這個標准在哪呢?
因貪嗔癡而發生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包括每一個起心動念都是惡。在不貪、不嗔恨、不愚癡的狀態下,一言一行,包括每一個起心動念都是善。這是大乘、小乘、顯宗、密宗共同承認的善惡標准。爲世間法、爲暫時的利益而做的一切都是惡;爲了自己了脫生死,獲得寂靜涅槃所做的一切都是善。這是小乘講的善惡標准。爲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惡,爲了他人、爲了衆生所做的一切都是善。這是大乘裏講的善惡的標准。而在密乘裏,能將一切境、一切人都觀爲清淨圓滿,這才是善。如果有不清淨、不圓滿的想法和念頭,在這樣的念頭中做一切事,都是惡。
小乘裏,特別強調不能對世間法有貪念和染著。大乘裏,特別強調不能自私自利。密乘裏,特別強調不能有不好、不圓滿、不清淨的念頭,一切都本來圓滿,本來清淨。一定要這樣觀想,否則都是惡。這些善惡的標准一個比一個高,要求一個比一個嚴,修行的層次一個比一個高,境界一個比一個圓滿。這些一定要弄明白,不能再迷茫,不然怎麼行善斷惡?連善惡的標准都沒有明白,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怎麼取舍善惡?現在很多人認爲自己很善良,但是還有諸多不如意、不順利,于是就開始埋怨,開始懷疑,開始生起一些不好的念頭和想法。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態,其原因就是不懂善惡的標准,不明白什麼叫善、什麼叫惡,所以不會行善斷惡。
這些都是佛法裏講的出世間的善惡。還有世間一般的善惡,即斷十種惡業,行十種善業。要獲得人身,必須具備很多條件,其中一條是在皈依叁寶的基礎上斷惡行善,這裏的“斷惡行善”指的是世間一般的善惡,不同于前面講的小乘、大乘、密宗裏的善惡標准。
什麼是世間一般的善惡?就是斷十種惡業、行十種善業。在皈依叁寶的基礎上,有皈依的戒律,斷惡行善了,才能獲得人身,才能獲得人天的福報。什麼叫斷惡?什麼叫行善?我以前也講過,就是一種決心。不殺生不叫斷惡,去放生也不叫行善。能從內心裏做決定:從今以後,縱遇命難我也不殺害衆生的生命,這叫斷惡;從今以後,我要全力以赴、盡心盡力地愛護自他的生命,這叫行善。如果沒有這兩種決心,僅僅不殺生、去放生,不叫斷惡行善。
今天爲什麼講這個?現在很多人連世間一般的斷惡行善都沒有,更不用說佛法裏講的出世間的斷惡行善了。小乘、大乘及顯密共同的善惡標准,一般人達不到,有修行的人才能達到。我們很多人,雖然做了很多功德,也沒有去做惡業,但實際上連一般的斷惡行善都沒有,這樣不能獲得人身,連人天的福報都得不到啊!
身有叁種惡業:殺生、偷盜、邪淫。口有四種惡業:妄語、惡語、離間語、绮語。意有叁種惡業:貪心、害心、邪見。我們要斷十種惡業,行十種善業,包括斷除殺生,愛護自他生命;斷除偷盜,常行布施;斷除邪淫,受持戒律;不妄語,說谛實語,說真話;斷除惡語,說悅耳語,說好聽的話;斷除離間語,化解怨恨;斷除绮語,念佛持咒;斷除貪心,修持舍心;斷除害心,修饒益心;斷除邪見,修正知正見。這些都要求從內心裏立下誓言,從內心裏下決心、做決定。
很多人連世間一般的斷惡行善都沒有做到。只是行爲上不殺生,沒有從內心裏下決心;只是行爲上放生,沒有從內心裏立下誓言。要從內心裏立下誓言啊,否則不叫斷惡行善!比如斷除偷盜這種惡業,要從心裏下決心:“從今以後我縱遇命難也不偷盜,也不占別人的便宜。”行持善業也要立下誓言:“從今以後我要盡心盡力、全力以赴地做布施。”邪淫也是如此,僅僅是行爲上不邪淫,不叫斷惡。斷惡是要從心裏立下誓言:“從今以後,縱遇命難,我也不做邪淫之事。”行善是從心裏下決心、做決定:“從今以後全力以赴、盡心盡力地受持戒律。”戒是不應該做的,律是應該要做的。
心裏沒有立下誓言,沒有下決心做決定的話,你雖然不殺生、吃素了,但實際上還沒有真正斷惡行善。只有在心裏立下誓言,下決心、做決定了,才是真正的斷惡行善。現在很多人都沒有做到斷惡行善,連善惡的標准都不知道,只是盲目地修,這都是沒有意義的,這樣不可能解脫,更不能成佛。
心的轉變是最重要的,心轉變了,一切都會轉變。我們持咒念佛、誦經打坐都是爲了轉心,如果你的心沒有轉過來,念沒有轉過來,做這些都沒有太大的意義。不要浪費時間、虛度光陰!不要再愚癡顛倒了!佛已經告訴我們了,上師已經告訴我們了,怎麼還是轉不過來呢?還是醒不過來呢?
現在很多人學佛修行根本不是爲了解脫成佛,而是爲了暫時的利益,爲了世間的瑣事,如爲了身體、家庭、事業等。這不是真正的學佛修行,不可能得到任何利益。
的確,我們都想要健康長壽,想要家庭和睦,想要工作順利,想要一切圓滿,但是我們不能刻意求這些,不能爲這些而奔忙,不能特意爲這些而學佛、念佛、誦經、持咒。你特意求這些就錯了,根本不可能得到。那怎麼辦?我們完全爲了解脫,爲了衆生而學佛、修行、念佛,這樣,自然就有健康、長壽等世間的福報。現在我們要把這個念轉過來,一定要爲衆生而學佛修行。爲了自身解脫而學佛修行,不是大乘修行者;爲了自己成佛而學佛修行,也不是大乘修行者。爲了一切衆生學佛修行,才是真正的大乘修行者,這樣我們才能徹底解脫、究竟圓滿。
爲衆生、饒益衆生是“火”,自己的私事——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工作順利、一切如意等是“灰”,把這個“火”點上,這些“灰”自然而然就會有,不要也有。很多大德高僧都是如此,他們不要名聞利養,而這些名聞利養自然而然就來了,想躲都躲不開。世間人,從少到老、從早到晚,爲了名聞利養天天奔忙,卻始終達不到自己的願望和目的。火沒點著,想得到灰是不可能的。想要灰,就要把火點著。所以我們念佛持咒的時候,不要特意求這些,一定要把心胸打開,心量放大,目光放遠。
比如說痛苦和快樂。你執著痛苦並想逃避痛苦時,這種做法本身就是痛苦,這樣你永遠擺脫不了痛苦;你執著快樂,想追求快樂的時候,這種做法本身就是痛苦,你越追,快樂離你越遠,你越得不到快樂。我們不執著、不追求快樂的時候,快樂就來了。我們不執著,更不想逃避痛苦的時候,痛苦自然就遠離了,這本身就是種大快樂,這是一種方法。
我們要爲衆生,要饒益衆生,這樣才能解脫,才能達到我們的目的,實現我們的願望,才可能過上平平安安的日子,才可能自由自在的生活。這不是我們很多人都追求的嗎?但是你心不平靜時,哪有平安?心不自在時,哪有自在?心平靜了,才能平安;心自在了,才有自在。
佛講衆生“愚癡顛倒”,確實如此,我們想要快樂,但是我們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快樂的因;我們不願意感受痛苦,但是所做的一切都是痛苦的因。我們的所想所作所爲都是背道而馳的,我們都想快樂,但是卻不會行善,這就叫顛倒!
把念轉過來,不要特意去追求什麼;如果你刻意去追求,這本身就是種障礙。你總想健康,總怕生病,這本身就是障礙——障礙了你的健康。爲什麼這麼說?你這樣患得患失、煩惱痛苦,心靈已經不健康了;心靈不健康,身體自然就會受到傷害。平安也是如此,你總想得到平安,怕出事,這也是一種患得患失,它本身就是障礙。執著平安,患得患失,就會煩惱痛苦,以致于很難從煩惱痛苦中解脫。
勇敢一點,怕什麼!有病了不要慌,想從病苦中解脫,第一你要相信這是自己的因果,第二你要知道這是個機會——消業的機會來了,還債的機會來了,修行的機會來了,心裏不能害怕、難過、著急,不應該逃避,應該高興,應該勇敢地面對。好好忏悔往昔的惡業,好好發慈悲心,給所有的衆生,尤其是給那些冤親債主發慈悲心。第叁修自他交換菩提心。世上患病的衆生很多,你願把所有的病苦等都拿到自己身上,代替衆生受苦受累,這叫自他交換菩提心。
生病是修行的機會,你一定要珍惜這個機會,好好做。這樣,你的身體很快就會康複,你很快就會解脫。這是方法!這種方法叫佛法,是解脫病苦的方法。你想解脫病苦,早日恢複健康,就不要特意想病苦,而是要按照剛才所說的方法做。你真做到了,不可思議的事就會發生,這叫轉念。念轉了,業障就消了;業障消了,病就沒有了。病苦是因業力所現,因業力所感,現在業力沒有了,哪還有這些顯現?哪還有這些痛苦的覺受呢?這樣學一切都會好,自然而然就會好。
我說過,事事都是好事。你發大心,發大願,就有清淨心的力量,清淨願的力量。你有清淨的願力、清淨的心,一切都會吉祥圓滿,一切都會好,這個力量勝過其他任何力量。清淨心的力量是最大、最廣、最好的,用一顆清淨心來對待一切,你就會勝利。
雖然我們現在也發心發願,但是不清淨。今天發這個心,明天發那個願,但是這個“我”始終沒有去掉,這些私心雜念始終沒有去掉。這樣,你所發的心,所發的願就不清淨;如果不清淨,就沒有什麼力量。清淨心是佛,佛有力量;不清淨的心是凡夫,凡夫怎麼會有力量?
發清淨的心、清淨的願也很難,要從基礎修。修出離心、發菩提心,有證悟空性的智慧時,才能做到。因爲那個時候才去掉了“我”,才去掉了妄想、分別這些雜念,之前無法去掉啊!真的,別再自欺欺人了。
你是不是真想解脫、真想成佛?現在很多人想解脫、想成佛的心都是假的,很多人學佛都是爲了暫時…
《善惡標准與行善斷惡的方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