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以皈依來轉折自己的人生

  以皈依來轉折自己的人生

  學佛修行,皈依是最基本的,相當于進入佛門。皈依要如理如法,否則僅僅走過場、走儀式,也沒有多大意義。所以,希望大家都有一個正確的發心。其實,皈依有皈依的基礎等前提條件。如果沒有這些基礎,皈依也很難。皈依包括皈依的分類、方式方法以及皈依的學處。並不是舉行完皈依儀式就結束了,要了知皈依的功德,還要學很多東西。僅僅是皈依,功德也不可思議的。

  那什麼是皈依的基礎?皈依的基礎是信心。佛法是從恭敬心和信心中得來的,以恭敬心和信心才能得到佛法。否則,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利益,也不會有任何成就。我經常講,信心有多大,加持就有多大;信心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這種信心不是一種迷信,而是一種明信。信佛一定要明明白白地信,學佛一定要明明白白地學。如果不明白就信就學,就是做表面上的文章,就是迷信。迷信不是佛法,國家反對迷信,佛家更反對迷信。佛是覺不是迷,學佛就要學佛的慈悲與智慧,學佛是要做一個覺悟的人,明白的人。我們不能糊裏糊塗,要明明白白地生活工作,明明白白地做事情。

  佛講過叁種信心:第一個是清淨信心,第二個是欲樂信心,第叁個是勝解信心。

  第一個,清淨信心。清淨信心就是清淨的歡喜之心,比如你喜歡上師叁寶具有的這些無漏的功德——廣大的智慧、無僞的慈悲心、利益衆生的善巧方便、清淨的戒律、深廣的願力,你還喜歡具有這些無漏功德的人,這都是一種歡喜之心。

  爲什麼叫清淨信心呢?如果你喜歡世間這些有漏的福報,就是貪心,是不清淨的。如果你喜歡出世間的這些無漏的功德,就是信心,是清淨的。你喜歡的對境是世間的、有漏的,就是貪心;你喜歡的對境是出世間的、無漏的,就是信心。對境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

  信心是我們修行的動力,它相當于發動機。我們爲什麼不精進、不成就呢?就是沒有這個發動機,或者說發動機有問題了,總是發動不起來。信心是從明理中産生的,如果對佛法缺乏了解、不明理,就很難有信心。

  我們首先要了解佛法,了解上師叁寶到底是怎麼回事。什麼叫佛?什麼叫法?什麼叫僧?什麼叫上師?這些不是空話,都是有甚深含義的。不是誰都可以是佛、法、僧和上師的。如果明白它們的甚深含義,自然就能生起歡喜之心,自然就有信心了。

  我們現在就喜歡錢財,喜歡世間的這些福報,每天拼命地、不擇手段地追求這些。我們不應該成爲貪心的奴隸,應該成爲信心的主人。如果我們成了貪心的奴隸,被貪心控製或者牽引,就要六道輪回。如果我們成了信心的主人,就能自在、解脫了。其實信心是一種自信,也是掌握自己的一種能力。

  第二個,欲樂信心。剛才是只有歡喜之心,現在是有欲望。自己也要學習,也要擁有這些無漏的功德,也要成爲具有這些無漏功德的偉大的人。有這樣的願望和欲望,這叫欲樂信心。

  第叁個,勝解信心,也叫不退轉信心。佛在經中講過:一切衆生都具如來智慧德相,也就是說都有佛性。佛性是什麼?佛是什麼?就是功德圓滿,福德圓滿,智慧圓滿。我們不像那些石頭或木頭,我們都有學功德、積福德的本能,這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佛性,所以我們都可以成佛。功德是學來的,我們也可以學;福報是修來的,我們也可以修。今年我們可能沒有功德,但是到明年就可以有功德了;現在我們沒有福德,但是到了明年或者以後,就可以具足福德了。你這樣學功德、積福德,也可以圓滿。你的功德圓滿了,福德圓滿了,就是佛了。明白這些,你對自己就徹底有信心了:“啊!我完全可以有這些無漏的功德,可以成爲偉大的佛、菩薩那樣的人!”這叫勝解信心。

  這叁種信心都是修行的動力、加持的來源、成就的根本。佛在經中講過,我可以教你解脫成佛的方法,最終能否解脫成佛,還要靠你自己。如果沒有這叁種信心,佛也無能爲力。佛的慈悲是無僞的,是無分別的。“千江有水千江月”,你這裏沒有水,就照不出月亮的影子。同樣,如果你沒有信心,佛再給你加持,再給你力量,你也接收不到。

  如果你不爭氣,佛也沒辦法。我在這邊攝受你、拽你、教你,讓你學、讓你修,但是你根本不上進,那也沒辦法。就像現在的父母教育孩子一樣,父母非常希望孩子能成爲一個有出息的人,並且不斷地努力。但是如果孩子不聽話、不上進,父母也沒辦法。所以要將自己的信心與佛菩薩的加持,這兩種力量合在一起才能成就。成就靠佛力也要靠自力,只靠佛力或只靠自力是不可能成功的。

  這叁種信心是皈依的基礎,也是皈依的前提與條件。皈依根據發心,有叁種分類:上等、中等和下等。今天你到這裏來皈依上師叁寶的目的是什麼?是爲了世間的福報,還是爲了解脫成佛?

  如果是爲了得到世間的福報,就是佛說的下士道的皈依;如果是爲了自己的解脫,就是佛說的中士道的皈依;如果是爲了衆生而成佛,就是佛說的上士道的皈依。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有的追求物質的享受,有的追求精神的富足,有的追求世間的財富,有的追求出世間的佛果。每個人的愛好不一樣,所需求的東西也不一樣,這就是佛講的根基和意樂。

  如果你今天到這來,就是爲了追求世間的福報——平安、健康、發財、順利,也不是不可以。雖然佛慈悲,佛法裏也有很多修人天福報的方法,但是我不太贊同這種發心,修這種法。因爲佛說過,即使你再有世間的福報,再有錢財、權勢,也擺脫不了煩惱,解脫不了痛苦。

  家家都有難念的經,人人都有煩惱的事。我們都在煩惱痛苦中掙紮,還會找很多引起煩惱和痛苦的理由和原因——因爲自己沒有錢、沒有權,沒有和睦的家庭,沒有理想的工作,沒有遇到好的領導等等。其實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佛爲什麼說衆生迷惑、愚癡、顛倒呢?根本的原因就是缺少智慧。沒有智慧就煩惱痛苦,有智慧就開心快樂。

  其實解脫很簡單,在任何情況下都沒有煩惱,沒有痛苦,就是解脫。我們現在求解脫,實際上就是想逃避。你越想逃避,內心的煩惱、痛苦越多,因爲放不下。你不想逃避痛苦的時候,痛苦自然就會離開你;你不追求快樂的時候,快樂自然就會跟隨你。你能放下了,當下就是解脫了。但是衆生不明白,總想追求快樂,逃避痛苦,所以永遠也擺脫不了煩惱和痛苦,得不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無論你是國王還是乞丐,無論你出家還是在家,無論你有錢還是沒錢,無論你有權還是沒權,無論你在地獄還是在天堂,無論你住皇宮還是住山洞……無論是何種身份,何種環境,如果有智慧,都可以開心、快樂、幸福。有些人認爲,我現在沒有錢,要是有錢了,肯定會快樂幸福。不可能!你現在沒有錢,所以體會不到有錢是何種狀況,到時候你就會明白,有錢也解決不了問題。

  有的人認爲:“我現在這個工作不太好,等工作安排好了,就沒有什麼事了。”有的人說:“我現在要上班,等退休以後,沒有事了,就可以安安心心地學佛修行了。”還有的人說:“我兒女還沒成家,等兒女成家了,沒有事了,就可以安安心心地學佛修行了。”不可能!你什麼時候能夠放下了,什麼時候才沒有事了,放下之前不可能沒有事。即使到了七八十歲,甚至明天要死了,今天也會有事。放下了就沒有事了。放下不是什麼也不用做,什麼也不要處理。放下了,有事也是沒有事;沒放下,沒有事也是有事。

  我經常講的,放下但不放棄,認真但不執著,隨緣但不隨便。你真正看破了、放下了才能做到,之前不好把握。不容易明白啊!這就是《心經》裏講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現在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在沒有看破放下之前,你再有錢、再有權也沒有用,擺脫不了煩惱,解脫不了痛苦。所以我反對修世間的福報,包括修神通。因爲在你沒有看破放下之前,真有了福報、神通,就更放不下了,造業會更狠,內心的煩惱會更多,痛苦會更大。因此不要特意修世間的福報,修神通。

  現在有的人認爲,有神通多好啊,利益衆生就方便了。如果你看破放下了,有神通是一種方便。但是你連世間這些小小的利益都放不下,真的修出了神通,你能放得下嗎?你肯定會經常玩這些,修世間八法,甚至通過這些傷害衆生。那你不是完了嗎?

  佛菩薩修行也是自度度他,先度自己再度衆生。你沒有看破放下之前,能度化衆生嗎?你說自己能利益衆生,這不是你說能利益衆生就可以利益衆生的,不是你能幹就可以度化衆生的。我們曾經說過,世間的千言萬語不如開悟者、智者、覺者的一句話。這是什麼意思?什麼叫加持?加持是從真心、從清淨心、從清淨的願力中流露出來的。沒有一個清淨心,無法能夠感化衆生,度化衆生。先自度再度他,先自覺再覺他。

  我們利益衆生,幫助衆生,弘法利生的時候,需要這些世間的福報和神通。佛讓我們學佛修行,然後解脫成佛。你真正看破放下了,即使不修世間的福報,這些福報也會有。我們學佛修行,看破放下等于點火,世間的福報等于是灰。你把火點上了,即使不要灰也有灰。雖然很多大德高僧躲在山洞裏,但是躲不掉,名聞利養都追著來了。因爲這是修來的,沒有辦法,不要也有。

  同樣的道理,你真正看破放下了,世間的福報自然就來了,這才是真正的福報。現在你們拼命追來的,掙來的這些,都不是真正的福報,這叫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都是互相欠、互相還。

  龍樹菩薩說,積財守財失財都是苦。積累財富的過程是種痛苦,賺錢多難啊!真正發財了,守護錢財也是種痛苦,總是想怎麼存,怎麼花,怎麼用,怕別人搶走,怕別人知道……整天提心吊膽不得安甯,最後還要失去。正如小品中所演:“人死了錢沒花了是痛苦,人活著錢花沒了也是痛苦。”要麼是你離開錢財,要麼是錢財離開你。這是最終的結果,…

《以皈依來轉折自己的人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是心即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