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皈依来转折自己的人生
学佛修行,皈依是最基本的,相当于进入佛门。皈依要如理如法,否则仅仅走过场、走仪式,也没有多大意义。所以,希望大家都有一个正确的发心。其实,皈依有皈依的基础等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这些基础,皈依也很难。皈依包括皈依的分类、方式方法以及皈依的学处。并不是举行完皈依仪式就结束了,要了知皈依的功德,还要学很多东西。仅仅是皈依,功德也不可思议的。
那什么是皈依的基础?皈依的基础是信心。佛法是从恭敬心和信心中得来的,以恭敬心和信心才能得到佛法。否则,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利益,也不会有任何成就。我经常讲,信心有多大,加持就有多大;信心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这种信心不是一种迷信,而是一种明信。信佛一定要明明白白地信,学佛一定要明明白白地学。如果不明白就信就学,就是做表面上的文章,就是迷信。迷信不是佛法,国家反对迷信,佛家更反对迷信。佛是觉不是迷,学佛就要学佛的慈悲与智慧,学佛是要做一个觉悟的人,明白的人。我们不能糊里糊涂,要明明白白地生活工作,明明白白地做事情。
佛讲过三种信心:第一个是清净信心,第二个是欲乐信心,第三个是胜解信心。
第一个,清净信心。清净信心就是清净的欢喜之心,比如你喜欢上师三宝具有的这些无漏的功德——广大的智慧、无伪的慈悲心、利益众生的善巧方便、清净的戒律、深广的愿力,你还喜欢具有这些无漏功德的人,这都是一种欢喜之心。
为什么叫清净信心呢?如果你喜欢世间这些有漏的福报,就是贪心,是不清净的。如果你喜欢出世间的这些无漏的功德,就是信心,是清净的。你喜欢的对境是世间的、有漏的,就是贪心;你喜欢的对境是出世间的、无漏的,就是信心。对境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
信心是我们修行的动力,它相当于发动机。我们为什么不精进、不成就呢?就是没有这个发动机,或者说发动机有问题了,总是发动不起来。信心是从明理中产生的,如果对佛法缺乏了解、不明理,就很难有信心。
我们首先要了解佛法,了解上师三宝到底是怎么回事。什么叫佛?什么叫法?什么叫僧?什么叫上师?这些不是空话,都是有甚深含义的。不是谁都可以是佛、法、僧和上师的。如果明白它们的甚深含义,自然就能生起欢喜之心,自然就有信心了。
我们现在就喜欢钱财,喜欢世间的这些福报,每天拼命地、不择手段地追求这些。我们不应该成为贪心的奴隶,应该成为信心的主人。如果我们成了贪心的奴隶,被贪心控制或者牵引,就要六道轮回。如果我们成了信心的主人,就能自在、解脱了。其实信心是一种自信,也是掌握自己的一种能力。
第二个,欲乐信心。刚才是只有欢喜之心,现在是有欲望。自己也要学习,也要拥有这些无漏的功德,也要成为具有这些无漏功德的伟大的人。有这样的愿望和欲望,这叫欲乐信心。
第三个,胜解信心,也叫不退转信心。佛在经中讲过:一切众生都具如来智慧德相,也就是说都有佛性。佛性是什么?佛是什么?就是功德圆满,福德圆满,智慧圆满。我们不像那些石头或木头,我们都有学功德、积福德的本能,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佛性,所以我们都可以成佛。功德是学来的,我们也可以学;福报是修来的,我们也可以修。今年我们可能没有功德,但是到明年就可以有功德了;现在我们没有福德,但是到了明年或者以后,就可以具足福德了。你这样学功德、积福德,也可以圆满。你的功德圆满了,福德圆满了,就是佛了。明白这些,你对自己就彻底有信心了:“啊!我完全可以有这些无漏的功德,可以成为伟大的佛、菩萨那样的人!”这叫胜解信心。
这三种信心都是修行的动力、加持的来源、成就的根本。佛在经中讲过,我可以教你解脱成佛的方法,最终能否解脱成佛,还要靠你自己。如果没有这三种信心,佛也无能为力。佛的慈悲是无伪的,是无分别的。“千江有水千江月”,你这里没有水,就照不出月亮的影子。同样,如果你没有信心,佛再给你加持,再给你力量,你也接收不到。
如果你不争气,佛也没办法。我在这边摄受你、拽你、教你,让你学、让你修,但是你根本不上进,那也没办法。就像现在的父母教育孩子一样,父母非常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并且不断地努力。但是如果孩子不听话、不上进,父母也没办法。所以要将自己的信心与佛菩萨的加持,这两种力量合在一起才能成就。成就靠佛力也要靠自力,只靠佛力或只靠自力是不可能成功的。
这三种信心是皈依的基础,也是皈依的前提与条件。皈依根据发心,有三种分类:上等、中等和下等。今天你到这里来皈依上师三宝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世间的福报,还是为了解脱成佛?
如果是为了得到世间的福报,就是佛说的下士道的皈依;如果是为了自己的解脱,就是佛说的中士道的皈依;如果是为了众生而成佛,就是佛说的上士道的皈依。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有的追求物质的享受,有的追求精神的富足,有的追求世间的财富,有的追求出世间的佛果。每个人的爱好不一样,所需求的东西也不一样,这就是佛讲的根基和意乐。
如果你今天到这来,就是为了追求世间的福报——平安、健康、发财、顺利,也不是不可以。虽然佛慈悲,佛法里也有很多修人天福报的方法,但是我不太赞同这种发心,修这种法。因为佛说过,即使你再有世间的福报,再有钱财、权势,也摆脱不了烦恼,解脱不了痛苦。
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人人都有烦恼的事。我们都在烦恼痛苦中挣扎,还会找很多引起烦恼和痛苦的理由和原因——因为自己没有钱、没有权,没有和睦的家庭,没有理想的工作,没有遇到好的领导等等。其实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佛为什么说众生迷惑、愚痴、颠倒呢?根本的原因就是缺少智慧。没有智慧就烦恼痛苦,有智慧就开心快乐。
其实解脱很简单,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烦恼,没有痛苦,就是解脱。我们现在求解脱,实际上就是想逃避。你越想逃避,内心的烦恼、痛苦越多,因为放不下。你不想逃避痛苦的时候,痛苦自然就会离开你;你不追求快乐的时候,快乐自然就会跟随你。你能放下了,当下就是解脱了。但是众生不明白,总想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所以永远也摆脱不了烦恼和痛苦,得不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无论你是国王还是乞丐,无论你出家还是在家,无论你有钱还是没钱,无论你有权还是没权,无论你在地狱还是在天堂,无论你住皇宫还是住山洞……无论是何种身份,何种环境,如果有智慧,都可以开心、快乐、幸福。有些人认为,我现在没有钱,要是有钱了,肯定会快乐幸福。不可能!你现在没有钱,所以体会不到有钱是何种状况,到时候你就会明白,有钱也解决不了问题。
有的人认为:“我现在这个工作不太好,等工作安排好了,就没有什么事了。”有的人说:“我现在要上班,等退休以后,没有事了,就可以安安心心地学佛修行了。”还有的人说:“我儿女还没成家,等儿女成家了,没有事了,就可以安安心心地学佛修行了。”不可能!你什么时候能够放下了,什么时候才没有事了,放下之前不可能没有事。即使到了七八十岁,甚至明天要死了,今天也会有事。放下了就没有事了。放下不是什么也不用做,什么也不要处理。放下了,有事也是没有事;没放下,没有事也是有事。
我经常讲的,放下但不放弃,认真但不执着,随缘但不随便。你真正看破了、放下了才能做到,之前不好把握。不容易明白啊!这就是《心经》里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现在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在没有看破放下之前,你再有钱、再有权也没有用,摆脱不了烦恼,解脱不了痛苦。所以我反对修世间的福报,包括修神通。因为在你没有看破放下之前,真有了福报、神通,就更放不下了,造业会更狠,内心的烦恼会更多,痛苦会更大。因此不要特意修世间的福报,修神通。
现在有的人认为,有神通多好啊,利益众生就方便了。如果你看破放下了,有神通是一种方便。但是你连世间这些小小的利益都放不下,真的修出了神通,你能放得下吗?你肯定会经常玩这些,修世间八法,甚至通过这些伤害众生。那你不是完了吗?
佛菩萨修行也是自度度他,先度自己再度众生。你没有看破放下之前,能度化众生吗?你说自己能利益众生,这不是你说能利益众生就可以利益众生的,不是你能干就可以度化众生的。我们曾经说过,世间的千言万语不如开悟者、智者、觉者的一句话。这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加持?加持是从真心、从清净心、从清净的愿力中流露出来的。没有一个清净心,无法能够感化众生,度化众生。先自度再度他,先自觉再觉他。
我们利益众生,帮助众生,弘法利生的时候,需要这些世间的福报和神通。佛让我们学佛修行,然后解脱成佛。你真正看破放下了,即使不修世间的福报,这些福报也会有。我们学佛修行,看破放下等于点火,世间的福报等于是灰。你把火点上了,即使不要灰也有灰。虽然很多大德高僧躲在山洞里,但是躲不掉,名闻利养都追着来了。因为这是修来的,没有办法,不要也有。
同样的道理,你真正看破放下了,世间的福报自然就来了,这才是真正的福报。现在你们拼命追来的,挣来的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福报,这叫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都是互相欠、互相还。
龙树菩萨说,积财守财失财都是苦。积累财富的过程是种痛苦,赚钱多难啊!真正发财了,守护钱财也是种痛苦,总是想怎么存,怎么花,怎么用,怕别人抢走,怕别人知道……整天提心吊胆不得安宁,最后还要失去。正如小品中所演:“人死了钱没花了是痛苦,人活着钱花没了也是痛苦。”要么是你离开钱财,要么是钱财离开你。这是最终的结果,…
《以皈依来转折自己的人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