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紀曉岚的文字禅談到與滄州水月寺的淵源

  從紀曉岚的文字禅談到與滄州水月寺的淵源

  紀昀,字曉岚,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曆雍正、乾隆、嘉慶叁朝。紀曉岚不僅在清代被公認爲文壇泰鬥,學界領袖,一代文學宗師,就是在中國和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一位少見的文化巨人。

  紀曉岚兒時,居城東叁裏之崔爾莊。四歲開始啓蒙讀書,二十四歲應順天府鄉試,爲解元(鄉試第一名)。接著母親去世,在家服喪,閉門讀書。叁十一歲考中進士。後來用了十叁年的時間,撰成《四庫全書》。除去《四庫全書》,紀曉岚還有一部名揚海內的著作——《閱微草堂筆記》。

  《閱微草堂筆記》到現在來看,就很像現代的隨筆,比較隨意,敘述簡淡,不作細節描寫,不求文辭華美,旨在隨性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張。這本書內容豐富,醫蔔星相,叁教九流,無不涉及,知識性很強,語言質樸淡雅,風格亦莊亦諧,讀來饒有興味。當時每脫一稿,即在社會上廣爲傳抄,同曹雪芹之《紅樓夢》 、蒲松齡之《聊齋志異》並行海內,經久不衰,至今仍擁有廣大讀者。魯迅先生對紀曉岚筆記小說的藝術風格,給予很高的評價,稱其“隽思妙語,時足解頤,間雜考辨,亦有灼見。敘述複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後來無人能奪其席”。

  《閱微草堂筆記》的題材以妖怪鬼狐爲主,多是以因果故事勸人向善,其思想無疑受佛教影響極深。紀曉岚出生、長大的地方與滄州水月寺隔岸相望,後來他雖然常住京城,但是水月寺可以說他回家的必經之地,並且多次與曹雪芹夜宿水月寺,這無疑讓紀曉岚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佛教思想的熏染,從而在以後的歲月裏他創作的隨筆性《閱微草堂筆記》明顯的浸潤著佛教的思想。我們可以隨意地從《閱微草堂筆記》選取兩則小故事以窺端倪。

  離我們老家十幾裏的地方,有位姓衛的盲藝人。乾隆戊午(1738)年除夕之前,他走家串戶爲各家演唱辭年賀歲的小曲。每家也紛紛贈送給他一些食物,他便用口袋背著這些食物往家走。半路上,他不幸失足墜入一口枯井中。這口枯井地處荒郊曠野,又剛好是除夕,家家團圓守歲,路上幾乎沒有行人。盲藝人在枯井裏喊啞了嗓子,也沒人聽見:幸虧枯井底下溫度暖和,又有口袋裏的幹糧可吃,渴便細細地嚼幾口水果,竟然幾天不死。

  幾天後,有位叫王以勝的屠夫趕著一口豬歸來。在離枯大約井半裏的地方,那豬忽然掙斷繩索,在田野裏狂奔亂跑,結果也掉進了這口枯井裏。王以勝用撓鈎把豬鈎上來時,發現枯井中還有一個人,這樣,盲藝人才得救,但已奄奄一息了。

  這口枯井原本不在王以勝所要走的路途上,他之所以被引到這裏來,大概是有鬼神在暗中指使吧。先兄晴湖曾問過盲藝人身處枯井中的心情狀態,盲藝人說:“我當時什麼念頭都沒了,心好像死了一樣。只惦念家中有老母親臥病在床,還等著瞎兒子回來贍養呢!如今,她連個瞎兒子也失去了,恐怕此時早已餓得不行了,想到這裏,不由得心潮洶湧,肝膽欲裂,痛不可忍,” 先兄晴湖說:“如果盲藝人當時沒有這個念頭,想必王以勝拴豬的繩子也不會斷了。”

  從這則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和佛教的觀念如出一轍。佛教提倡孝道,而佛教最根本的思想是“一切唯心造”,人只要心存善念(孝念算是一種),當然,這個善念必定要是發自真誠心,那麼當你身處逆境時,自然會有幫助你的力量出現。

  舅祖陳德音的家中,有個丫環討厭貓偷東西吃,于是看見貓就打。貓一聽見那個丫環的聲音就四處逃開躲避。有一天,舅祖母郭太安人讓那個丫環看守屋子。丫環關了門睡了一會兒,醒來發現盤子裏面不見了幾個梨。旁邊沒有人,而貓和老鼠又不吃梨,丫環自己說不清楚原因,因此被狠狠地打罵。到了晚上,忽然在爐竈裏面找到了梨子,丫環非常奇怪。仔細看了梨子,發現每個梨子的上面都有貓的爪印和牙齒的印。丫環才明白梨子是被貓偷走了,讓她因偷吃東西的罪名而被打。

  丫環非常委屈,想要再打貓。郭太安人說,“絕對不能再有縱容你殺貓的道理,貓如果被殺了,要是冤冤相報,不知道會出什麼奇怪的事情。”這個丫環因此不再打貓了,貓看見丫環也不再躲避了!

  在佛教的思想裏,提倡一切衆生平等,貓狗乃至蝼蟻皆有佛性,那些看似不通人語的小動物們,一樣知道報恩和抱怨,所以我們應該懷著一顆平等的心愛護一切生命。否則,即使是動物,也會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法子報複傷害自己的人類。

  “水流花放,月白風清”這是水月寺大門上極富盛名的對聯,傳說就是出自紀曉岚之手筆。從上面兩則《閱微草堂筆記》中的小故事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紀曉岚的文字與滄州水月寺的確是有極深地淵源。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