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
禅宗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中開示:“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我們學佛的同時,是要用。學而不用等于沒學;用而不學,等于莽撞、瞎撞。
我今年五月份回了一趟終南山,在此過程中我和社會大衆有了一個全面的接觸,是對我兩年來出家的鍛煉與考驗,借此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回終南山,坐在火車上,大家看見和尚就像看見外星人一樣,各種心態都有,剛開始沒人說話,過了幾個小時他們就開始問話了!他們問:“像你們這麼年輕就出家當和尚,看見那些漂亮的女孩子、尼姑,你們會是怎麼樣的心態呢?”我在想:這個問題怎麼回答呢?回答得好,大家歡喜;回答得不好,無意中斷了大家的佛緣。這就是我自己所造的罪業。我先沈默了一下,然後就說:“大家可以想一下,你們有母親也有阿姨,有姐姐也有妹妹,她們有的長得非常漂亮,而你們在面對他們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心態呢?”當時,他們就啞口無言!我在想:不管他們提出什麼樣的問題,重要的是我們要時刻保持心靈上的光明,把他們從黑暗中拉回到光明中來,那他們的心就光明了。
接著又問:“你們這些出家和尚,父母養育你們十多年,國家培養你們十多年,到最後,你們什麼事都不想幹,剃個光頭,在寺院裏好吃好喝,你們這種生活對得起大衆?對得起社會?對得起養育你們的親人嗎?”我又沒說話,沈默了一會兒,說:“我說“是”,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我們都知道革命先驅魯迅先生,他青少年時立下了壯志宏願,爲了解救世人的痛苦去學醫。當他辛辛苦苦到日本學醫,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日本人侵略中國時,無辜屠殺中國人,而好多中國人,只能作爲示衆的材料和看客,看著他們在殺自己的同胞而麻木不仁。他們的良知何在?所以,魯迅先生非常氣憤,從而棄醫從文,他想用文學喚醒人們的良知。再說我們出家人,想用我們所學的佛法來喚醒人們的良知,使人們走向光明大道,而不是在陰暗的角落裏。
某人再問:“我還是覺得,你們學佛沒有用!”我說:“是的!在你們看來,的確是沒有用的!大家知道“坐井觀天”的故事吧!青蛙每天生活在井裏,每天只知道在井裏,跳來跳去,非常痛快!它以爲世界就“井口”那麼大!直到有一天,井邊飛來了一只鳥,它告訴青蛙,天有多高,自然有多美,海有多麼大。青蛙永遠不會理解鳥所看到的世界。同樣,你們和我們的見解與青蛙和鳥的見解有什麼區別呢?”他們再次問道:“請問,你們和尚吃肉嗎?”我說:“我們和尚怎麼會吃肉?因爲我們懂得因果循環,今世我們吃它,來世它吃我們。”他說:“是!你們和尚嘴上說“不吃”!可在下面還要偷著吃!看到肉,口水都快流下來了,怎麼不會吃?”我說:“人!最難欺騙的是自己,最好欺騙的是別人!修佛、學佛是靠自己的一顆心。“狼走遍天下都是吃肉的”。每一個人的話語就反映出了他的心態,每一滴水都能映出太陽的光輝。”
他們還說:“你們現在做和尚,有好多假和尚,白天穿著僧服,晚上就去歌舞廳,白天吃素,晚上吃的就是大魚大肉,請問你對他們有什麼樣的看法?”我說:“是!正因爲我們信佛學佛的人多,各種各樣的人才會出現。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假如你們一個村、一個單位或者一個城市出了一個殺人犯,你能說,“這個村,這個單位、這個城市的人都是殺人犯嗎?”人站的位置不同,看待問題的方式也不同。不要老是站在一個死角裏,看待一個問題,那你看到的永遠是黑暗的那一面,後面光明的那一面,不能看到。”後來,就開始問我:在哪個寺院落得發?修學的是什麼?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由此我想到,我們遇到的每一個機會,每一個環境,都是我們成長鍛煉的資糧。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埋怨自己的環境太惡劣,不要怨對方對自己太狠,他“狠”的同時就是在成就我們。結果,他們的這次問話,從晚上六點開始,一直問到第二天早上四點鍾。你問了我問,我問了你問,結果就是半截車廂的人都在問。他們問:“今天晚上問你的話你感到爲難麼?”我說:“不爲難!我恰恰感到非常好!這是因爲大家不了解佛法,這是大家給我的機會,我應該感恩大家!”他們又說:“假如你現在改行不作和尚了,作什麼?”我說:“如果我沒有聞到佛法,沒落發之前,我會感到後悔!但是,現在我已聞到了佛法,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因爲是佛法拯救了我,使我徹頭徹尾心中有了一片光明,不會再迷惑!”
所以,我們要趁著大好的時機,充實自己,不光是爲了自己,而是爲了佛教出一份綿薄之力!大家說,好麼?
我這次回去了以後,感覺到自己行、住、坐、臥各個方面都沒有出家人的樣子。走在大街人群當中,我們就是衆人所視的焦點,站在大街上並不亞于明星,因爲我們的衣著就是出家人、就是和尚。說得更確切一點,就是佛的代表,佛的形象代言人。當自己給自己放松的時候自己越想放松。你站著,就想坐著;你坐著,就想睡著;你睡多了又不舒服!寺廟裏所有的紀律都是爲我們修行而服務的,但我們每個人遇到紀律約束的時候,我們應該換位思考想一想,這些都是成就我們的!我們在困難的時候,恰恰是我們轉變心態的時候。當我們轉過身來,黑暗的一面就是光明的一面,此時就是彼時,此岸就是彼岸。在看到別人的同時,我們要深刻的反思:“事事是好事,時時是好時,人人是好人,什麼事都是好事,就看你怎麼認識!”我們上師經常強調:借事煉心。借事煉心就是通過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來鍛煉我們自己的心。不然,我們怎麼轉化我們的煩惱爲菩提,怎麼打開我們的心量。我們都知道,要時時用功,“用功”非常好!但是,我要告訴大家,我們“用心”的話遠遠強過“用功”,“用心”只要轉一念,而“用功”就不是一念的事。苦苦的用功,就看你怎麼轉。
當我落魄的時候,我就會想到要去面對,面對所有的人以及我的親人,當面對的時候會怎麼樣?這次,回了一次終南山,只走了一步,第二步我沒有邁開,我沒有回家,我是怎麼想的沒有回家呢?大家都看過電視劇《百年虛雲》:當虛雲的父親去找他的時候,虛雲非常難受,他哭了!他要去見他的父親,走了兩步,他馬上覺察到,我現在不能見,我怕見了,我再也回不來了!那是我的榜樣,我這次沒有回家!我回去了家裏人是很高興的!但是,當我快要走的時候,家裏人就可想而知了。所以,那個現實,我沒有去面對,我感到非常慚愧!上師曾經說過:當你的忍受能力有多大,將來的成就就有多大。在我還沒有落發之前,上師給我說的。所以,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就會想到這句話。當我們向前跨一步,或許成功就向我們微笑,勝利就向我們招手!但是,往往就差那麼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