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心出家難
釋仁慈
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自己德行夠,肯努力,相信一些個人的欲望就會得到滿足,而且讓身邊的親人朋友擺脫困境,過上幸福的生活,這就是我長大成熟後的思想理念。這個理想幾乎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也不足爲奇!
當兵退伍,兩年時間一瞬成爲過去!回到老家,作協警工作。這份工作對有些人來說卻是夢寐以求的。因爲雖不能升官發財,但最起碼是衣食無憂!頭兩個月,還有點飄飄然!可過後,煩惱就來了!想到自己並不是爲混飯吃而來的,在裏面永遠只能寄人籬下,沒有升遷機會,總是心有不甘!每天晚上,仰望天空,一直感歎!一直在發泄情緒!真是無奈至極!“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因爲,我時常在母親面前誇海口:將來要掙很多錢,受人尊敬,還要蓋別墅,還要娶漂亮老婆,我的功名利祿的心思是非常強烈的!她總說:你是農村的孩子,還是老老實實像其他的同齡人一樣上班,平平淡淡的生活,多好!可我卻不孝,總是辜負她老人家,可以說我長這麼大還從來沒有給父母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只是一味的談一些虛無缥缈的理想!他們很不幸!生了我這麼一個不孝順的孩子,現在出了家,對他們來說是一次很重的打擊!如果我自己再不發心修道,真是天理難容!
沒有什麼人或事能夠真正的抓住我的心,因爲我只在乎過程,不太在乎結果。如果過程把握得好,結果一定是好的!“信佛”是我從小就懵懵懂懂的“信”,那個時候不叫“信佛”,叫“信老天爺”,“信菩薩”。記得十八歲要去當兵,生怕考不上,就跪在觀世音菩薩面前祈禱!最後,終于如願了!出家也是,每天晚上值班,必定要到佛菩薩面前去祈求保佑,又如願了!可見,佛菩薩真的是“有求必應”!但是,要注意的一點是,“求”過之後一定要努力改正,好好的去做事情,不要“求”完了,就坐在那裏等!有一次,自己在網上看到很多最基礎的佛學知識,越看越入迷。裏面的一些理論,我完全能夠接受,而且深信不疑。以往一些想不通的事情,用佛法很容易就能解釋清楚。其實,先前有個網友給我介紹過上師,可是那時候對佛法一無所知,甚至對善知識和修行都不能夠理解,也一直沒有時間。正好這時興趣來了,也有了時間,等到二十二歲生日一過,我就過來了!當時,心情是非常強烈!來的目的是很模糊的!一路上心情是很激動,滿腦子胡思亂想,心裏沒底,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有一種興奮感!
一進東華寺,給人的感覺是非常不同,我不會看風水,也不知道有個“獅子山”和“靈鹫峰”,但是,這裏的地形地貌和寺院的建築風格使人的敬畏之心油然升起!雖然不懂規矩,但這裏的能量場自然而然使你不敢放任。記得自己隨手拔了一棵小草,心裏還內疚了半天,真得是神聖!我自己也好奇!我一下車看見大門,我就不敢走了,原因是看到幾個穿製服的,我一想:寺院裏怎麼會有穿製服的呢?因爲怕被他們刁難!被他們戲弄!我就呆在一棵樹下面,定了定神,鼓起勇氣!然後,快步的走過去,出乎意料的是,他們都非常熱情!當時首座和尚頓瀚法師的相貌,把我給震驚了!就像電視片、神話片裏的人物一樣,清秀古怪,但非常有親和力。晚上吃飯後,在大殿裏面坐著,看到一個大胡子穿著大褂,一舉一動很自然,很協調,看上去給人感覺很平凡、很普通,也正是因爲看上去很平凡、很普通,才顯示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這絕不是一般的僧人,這位就是東華禅寺開山大和尚——上萬下行法師。在我眼中,我們的師父是一位徹頭徹尾的平凡人,看到他心裏很舒服,因爲從來沒有見過這麼親近的人,又聽到他對工人講話時的那個聲音,猶如洪鍾一樣,真的把我給震撼了!
以前對佛法迷迷糊糊,這次是徹底的“信”了!覺得這裏比較清靜,可以好好學習!生活氛圍很適合我,而且通過對佛法進一步了解後,發現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非常符合佛教的理念,然後,就決定了要“出家”。修道的心思是已經早就紮根了的,只是還不太明了:爲什麼要修道?,目的是什麼?踏入社會已將近十年,在最底層做過苦工,也曾流浪過街頭,也受到過部隊的嚴格訓練,從奢華的生活又重歸平淡,由低到高都經曆了一遍,最後依然是兩手空空,一無所有,這不能不讓人反思!用佛教的“無常”來對照一下,真是絲毫不差!對紅塵的俗事好像再也提不起任何興趣,還是沒有生起出離心。人生如此短暫,到底該何去何從?于生死苦海中毫無掙紮的余地,隨波逐流,這難道不是苦嗎?家人都還沈迷于其中,我如今有了一絲的覺醒。若再不作出抉擇的話,那就是“違逆天道”,這才是真正的“大不孝”。趁現在自己年輕,絕不坐以待斃。他們現在不理解我,沒有關系,相信總有一天,他們會了解我的!現在已經二十四歲了,感覺如同做夢一樣,虛幻不實。所以,我現在是一門心思,好好修道,其他的事情什麼都不用想。
承十方諸佛菩薩及天下諸大善知識的慈護佑愛,剃度恩師上萬下行法師給我剃度的時候,渾身都是麻的,沒有知覺。從椅子上走下來的時候,身體都沒感覺,之後筋骨才慢慢的展開。當時真的一點感覺都沒有,可能是因爲太緊張了吧!我一定要找到自己想要追尋的東西,因爲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我們師父,真的是少有的明師!大家學佛一定要發心修道,了生死,一定要趕快抓緊時間,把自己的見地先明確,培福報,多做事,多發心。師父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做外面的任何事情,都需要因緣和合,唯有一點是自己可以作得了“主”的,那就是修正自己,提升自己。真正提升自己之後,萬緣具備。”所以,我首要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等到內心豐厚了以後,外因外緣自然而然就具備了。
師父傳承的《蓮花生法門》,每天我都不敢懈怠,每次只要一警覺起來,馬上就把意念放到眉間,把意識停留在這裏,觀身邊的人、事、物,體會無常。真正想生起“出離心“的話,必須要體解“無常”,修道要體悟“看破”。不然的話,沒法用功,沒法邁步。故而,上師強調 “修道先發心”。
通過佛法反觀、對照一下自己,真的感覺到佛說得“真實不虛”!就如佛法講的:“無常”,也就是“變遷”,什麼東西都沒辦法實實在在地把握住,世間萬物確實無常!我是非常懷念自己的童年,雖然自己的家境不算富裕,生活環境不算太好,但是,真的是很開心!很溫馨!過的是非常愉快!童年時光是“一去不複返”,但又是很傷心!我是真希望能把“好的東西”永遠保留下去,可是,美好的東西是沒辦法永遠保留下去的。所以,不要執著。當我看到“蓮花池”時,內心的記憶給喚醒了,一家人生活得非常幸福!真的是非常有感觸!所以,從那天開始,我就非常堅定,一定要出家!因爲已經接觸到佛法,知道這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的。父母現在覺得我“迷”,可是,從佛的角度來講,是他們“迷”。既然,已聞到了佛法,哪怕父母現在不同意,自己也一定要做出“出家”這個決定,不然的話真是“大不孝”!
這個“無常”之中必然有一個“常”在,這個“常”到底在哪裏呢?世間所有的一切萬事萬物都在不斷的變化,面對自己的頭腦,妄念一個接著一個,根本找不到自己在哪裏?腦袋裏面全部都是妄念,閉著眼睛,靜心的時候找不到自己,都是一片散亂,平時在生活當中對境生心,就更是“無常”了,更是沒有“自我”了。確實是沒有自己,但修道的話就要找到,能抓得住的就是這個“常”,也即“覺照”。只有“那個東西”,我們才能把握住。但是,那個“覺”,我們都不知道在哪裏?不知道怎麼用功?有時盯著地板,注意力集中在地板上面,好像有點感覺。因爲,你盯著地板的時候,妄念就少了一點,“诳心”就“歇”了一點。後來,我突然一下醒悟,這就是“覺照”,也就是時時刻刻保持覺照。我突然一下子,感覺到什麼?不用想,但是,有個“覺照”在那裏,“那個”就是我們“自己”,這是我自己的感悟。師父說:“在修行中工作,在工作中修行”;《六祖壇經》裏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我們修道先要明“此心”,也就是先要抓住自己的心。“明心”即是“見地”,“見地”要先清楚,才好邁步。“明心”是要先清楚:自己的“心”是什麼?在哪裏?才好靠近,去抓住她!最後,跟她融爲一體。
願大家脫離苦海!同登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