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受戒心旅(釋華峰)

  受戒心旅

  釋華峰

  我求戒去的時候是早上走的,晚上大概六點多的時候到湖北荊州章華寺,天都已經黑了。到客堂去挂單,頂禮知客師。知客師讓一個老菩薩帶我去寮房,左拐右拐,右拐左拐,等到我出來的時候,都是憑我的想象和記憶力走出來的,像迷宮似的。進章華寺山門,後面是天王殿,然後是大雄寶殿,再往後是玉佛殿。從天王殿的右邊往後推一直到玉佛殿,是一棟叁層的小樓,把它分爲叁段:第一段是從天王殿進去往裏走一點,一層是客堂,二層是常住師父住的,叁層沒上去過,中間一段是居士住的,大概就算是居士樓吧!後面這一段是禅堂,就是我們所住的地方。玉佛殿的另一邊是齋堂,齋堂後邊是彌陀殿,再就是地藏殿,再後是方丈樓。齋堂往後就是舍利塔,塔裏有一座肉身菩薩。這就是章華寺大致的一個形狀。封壇以後,大門一關,鎖頭一鎖,你們就在裏面。誰也不許出去,因爲你根本就沒有時間出去。每天叁點多起床上殿,緊接著過齋,然後回向,回寮抽衣,上洗手間,緊接著集合,玉佛殿排班,去大殿上課,上課上到九點多以後,出堂休息,十點敲鼓。去了之後就開始學怎麼吃飯,碗筷怎麼擺。受沙彌十戒的時候,我的小業障就開始來了,陸陸續續的難受。正式開壇以後,人都到齊了,人又多。我們的房間是禅堂,比較大。那邊也比較冷,晚上睡覺的時候,門窗要關掉。這一關起來我們這些人在裏面,那個味兒太難聞!我們一般都是十點半回去,十一點就得睡覺了,早上叁點就得起來。睡覺有時候比吃飯都重要!不管什麼業障,睡完覺再說,就這麼堅持,堅持得腦袋疼,反正就是這叁壇戒咬牙挺。第一壇,沙彌戒挺過去了,終于挺過一壇。等到登比丘壇的時候,就不行了,這小業障就開始來勁兒了,急眼了,就開始折磨你,這都有個規律性。登菩薩壇的時候,就又開始折騰你,不是半夜發燒,就是讓你喉嚨難受,再一個打噴嚏,咳嗽,一上殿就咳嗽!登完比丘戒壇,然後是托缽。托缽的時候感覺就有了!背個缽袋,搭個祖衣,帶個大念珠,珠夠大,鏈挺長,跨脖子上,還有流蘇系上,從脖子到腿彎的長度。托缽真是讓我想哭!托缽前一天,下小雨。第二天早上起來,有水泥的地方,還能看出來沒幹透。等到大殿,排班邁出大殿門檻的時候,居士菩薩們已經站在大殿兩邊了。一個人拿著准備好的一塊錢,另一個人雙手遞送給出家人,配合默契。出山門的時候,老居士拿出剛出鍋的饅頭,恭敬供僧!當托著缽沒出山門的時候,我尋思:這何德何能收人家供養呢?五六十歲的老菩薩拿著饅頭,跪在濕地上往缽裏放錢,放饅頭,都比我年齡大。那時候,心裏真難受!我真想哭,但你還不能哭!你還沒法說,挺著吧!眼不見爲淨,心裏還不舒服,等走過去了,心裏還能好受一些!有的居士給我們桔子、米,還有放糖的,就開始一點點往前走。我們走的那個速度,老年人手腳慢一點,跑過去追上把錢放到缽裏。繞著章華寺的外圍公路繞一圈回來,缽滿了!一邊是錢,一邊是吃的,滿載而歸。但是,心情不一樣,心裏特別沈悶,總想著我出家、求戒、受戒,圓滿僧相,成就衆生福田功德,身披佛事叁衣,啥能耐沒有,要講不能講,要功夫沒功夫,要修證沒修證,就出去轉一圈,這些東西已經是我的了,心情特不是滋味!人家那麼大年紀,跪在那裏,給你發饅頭發錢,咱們憑什麼拿人家錢、拿人家饅頭?路邊跪的乞丐要飯的,我就把錢掏出來給他。兩個饅頭我就沒給,中午飯也沒吃,沒心情吃,也不知道餓。後來,晚上放了一枝香(休息),拿著饅頭啃,不是滋味;啃著饅頭看著錢,更不是滋味!“穿上袈裟事更多”!上師的叮咛又在耳邊響起。那些居士就這麼供養你,那以後怎麼做?人爲什麼供養你?想想不用功修行,不好好學習,不完善自己,你說什麼都是空話,你度誰啊?你連自己都度不了,你能度誰啊?還得勤學技能,廣學知識,出家天天幹什麼?我說:啥活都幹!基本上是寺院常住需要幹啥活!就幹啥活!修行就是修的這顆心。上師強調要“借事煉心”,把我們這顆心“煉”得堅固、剛毅、遊刃有余、圓融無礙,才能經得起“風吹雨打”的考驗,才能了生脫死,出離叁界,徹底解除人生的煩惱和痛苦,也要幫助別人成就快樂人生,這才是我們出家人真正“出家”、“求戒”、“受戒”的目標方向。這一披上袈裟,帶上念珠,托著缽出去走一圈,這個分量就重了。我每次搭衣就覺得左邊很沈!我心想:好!這叫“荷擔如來家業”!要走的時候,回頭看看章華寺,心裏有點不舒服!雖然說苦、累、乏,但是,這一路走來,再看看章華寺,真的是不一樣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