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意識的力量▪P2

  ..續本文上一頁夠的理由重回宇宙。如果她不是從上面來的,就是找到了她,我們也回不去。可是爲什麼當初她會進入我們的身體,來到這個地球呢?她原本是想來淨化這個空間,也就是來淨化和加持這個地球,同時完善自己,完善這個身體,滿足這個身體的欲望。結果進入身體後,一直在滿足身體的欲望,忘記了初衷,忘記了修煉,忘記了回歸。這就是爲什麼當我們在物資上得到滿足後,會莫名其妙地感到煩躁不安、孤獨與寂寞,因爲她在裏面敲打著我們說:“你的需求已經滿足,現在該開始滿足我了,別忽略了我!”所以有一天當我們到廟裏去,會突然控製不住自己,淚流滿面,想宣泄。

  問:我今年就有這種感覺,覺得自己已經沒有力氣繼續在外面奮鬥了。

  師:對。這時候如果你遇到一個明師,他就會告訴你,是你裏面的力量在敲打你,你所謂的空虛並不是這個身體,而是你裏面的力量感到空虛。你必須給它一個方法,讓它盡快修煉,重新回到源頭去。所以我們的身體到了一定時候,就會有一種想往上走的欲望,就是因爲身體裏面有一股來自上面的力量。可是,爲什麼身體裏面還有一股力量要往下走呢?因爲這是身體産生的力量,它要往下走。而靈體的力量要往上走。所以在我們修行的某個階段,有的人是從上面空掉,有的人是從下面空掉,有的人是從中間空掉。這取決于我們修行時的年齡,我們是否結過婚,我們的健康程度等等。當這種狀況發生時,有的人是從上面發生,有的人是從腰部發生,有的是從腳下發生。不管從哪個部位發生,最終都要回歸到它的原點,回到整體裏面,就像一滴水回歸大海一樣。

  問:每個人裏面的靈體都一樣嗎?

  師:都一樣,我們都是從整體裏面下來的,都是來自大海的一滴水。

  問:不同人的能量有沒有大小之分?

  師:沒有,只有惡習有大小。

  問:要通過修行那個東西才會上去。沒有修行的人,他們的那個東西會出來嗎?能回去嗎?

  師:有明師助念也可以回去,沒有明師助念就又投胎了。

  問:要明心見性,就要把那個東西修出來,對嗎?

  師:對。你們現在可以說都是明心,明白了這番道理。見性是看到了那個東西。

  問:那個東西就是阿賴耶識嗎?

  師:不是。它下來後要作業,要發揮智慧,必須借助阿賴耶識裏儲存的信息。

  問:要明心見性後,阿賴耶識才能打開嗎?

  師:應該說大部分人是這樣。但有一部分人沒有明心見性,阿賴耶識裏的東西也能調出來。

  問:如果明心見性後,阿賴耶識打開了,裏面是空的呢?

  師:空也是一個層次,也是阿賴耶識裏的一個空間。阿賴耶識裏面有很多空間。

  問:就是說只要把阿賴耶識完全打開,就能達到明心見性的狀態?

  師:對。阿賴耶識就像一個大倉庫,我們生生世世的信息全都儲存在裏面。

  問:要是打開後,裏面都是垃圾呢?

  師:有可能(衆笑)。所以這時候明師就會告訴你:“這叫做沿途風光,一切沿途風光都不要管它,只管往前走,走完了,自然知道哪裏是黃金,哪裏是垃圾了。”

  問:不管是黃金還是垃圾,看到了都要走掉,不要停留,對嗎?

  師:對,這叫做種子翻騰,什麼樣的種子都會翻騰出來,翻騰完之後,你自然就知道哪些是你需要的黃金,哪些是你不需要的垃圾。

  問:有時候有些東西莫名其妙地就出來了,那就是種子翻騰嗎?

  師:是。實際上我們這個身體才叫做 “生”,那個靈體叫做“命”,那個命必須借助我們的身體發揮作用,發揮完之後還要回到源頭去。

  問:但是這個命進入我們身體之後,就呆在這兒不走了,對嗎?

  師:對。本來這個命是我們身體的主人,現在卻變成身體的奴仆了。就如剛才所說,六根本來是靈體的工具,結果靈體變成了六根的工具,完全顛倒了!實際上六根用得越少,越空,從靈體裏面散發出的力量就越多。

  問:也就是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想?

  師:不是,而是只給你一件事做,就像密宗的教法,讓你磕一百萬個大頭,誦一千萬遍某個咒語,把六根累得半死,跳不動,不再跳了,靈體一下就出來了。他們所謂的“關閉六根”就是給你一個法,讓你的六根拼命地幹活,直到累到極致,幹不動爲止。不累到極致,六根還關不掉,還會胡思亂想,向外奔馳。

  問:禅宗的方法就是觀心,或者說覺照?

  師:對。

  問:一邊做事,一邊打妄想,這樣不行吧?

  師:你在做事,頭腦就沒有機會打妄想,或者妄念相對會少一些。

  問:如果我們做事的時候非常專一專注呢?

  師:那就等于在修禅定了。打坐專一和走鋼絲專一有什麼區別呢?只是形式上的區別,實際上沒有區別。我通過盤腿進入禅定,你通過走鋼絲進入禅定,他通過練武、比武進入禅定,都是入定。打坐還可以打一打妄想。走鋼絲的人一打妄想就有性命之虞。比武的人一打妄想,刀子就到他身上去了。

  問:不是通過坐禅進入禅定的人能開智慧嗎?

  師:能,但要達到靈性的層次才能開智慧。只停留在專注的基礎上,智慧還開發不出來。開智慧的前提是專注,但學會了專注還要學會轉,沒有學會轉是開不了智慧的。

  問:這個“轉”需要什麼條件呢?

  師:需要宗教知識,需要知道專注只是一個層次,一個境界,不是目的,目的是爲了開智慧。

  問:我對阿賴耶識的理解是這樣的,比如說樹,我們把樹進行分解再分解,之後就只剩下分子、碳水化合物、水等。也就是說,樹是由這些微細的分子組成的,是因爲我們的意念和心力把它們組合成了一個可見的物體——樹。也就是說,樹形成的基礎是我們人的阿賴耶識。這樣理解對嗎?

  師:基礎不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只是一個倉庫,它不做具體的事情。基礎還是我們的第六意識。對事物、信息的接收和傳遞,是由第六識和第七識完成的,之後才將它們庫存到第八阿賴耶識裏。前面的五識——眼、耳、鼻、舌、身只是第六、第七識的工具,真正操縱、主宰、做決定的是第六和第七識。當我們把靈體修出來以後,靈體要發揮作用,必須到第八識這個倉庫裏,把世間的知識也好,智慧也好,遊戲規則也好,拿出來使用。爲什麼開悟的人那麼有智慧呢?就是因爲他能進入第八識這個倉庫裏,把生生世世儲存的信息拿出來使用。第六意識就相當于攝像機的攝像頭,它的功能是捕捉信息。第七識是決定拍攝還是不拍攝,拍攝之後把獲得的信息資料放到第八識。

  問:第七意識就相當于質檢員?

  師:對,相當于質檢員。

  問:我對第六識和第七識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楚,能否請您再解釋一下?

  師:第六識是前五識的靈魂,是他們的操縱者。前五識本身是死的工具,有了第六識,它們就成了有生命力的工具了。這些有生命力的工具捕捉到信息後,第七識便對它們進行篩選(質檢)、分別、判斷——該儲存還是不該儲存,儲存到哪個位置等。

  我們的靈體從上面下來的時候要經過第八識,在經過的時候,把八識裏面所有的信息都儲存到了靈體裏面,並把它帶到第六和第七識,然後通過前五識這些工具發揮作用。所以我們的靈性裏面什麼知識都早已具足。當我們要往上返回的時候,前五意識要盡量不捕捉新的信息,第六識要盡量不留下烙印,第七識要盡量不把信息往第八識裏儲存,我們這個靈體才會毫無牽挂,一路輕松地脫離前五識,超越第六、第七和第八識,回歸源頭。

  問:就是要淡化前五意識是嗎?

  師:要讓前七識無住無挂。

  問:就是看到和沒看到一樣?

  師:不是,不能不看,是看而不住。

  問:第八識是以一種什麼樣的形式存在?

  師:實際上第六、第七和第八識都是因爲靈體的需要而化現出來的,它們是一個靈體。而前五根是我們的父母親帶給我們的。

  問:前五根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第六、第七和第八識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能意會,對嗎?

  師:第六、第七和第八識也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但不是用我們的前五根去看去摸。

  問:它們就是您曾提到的一層一層像牆一樣的東西嗎?

  師:對。

  問:是不是我們在悟的時候,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上,悟到了這裏,就到了這一層,就知道它原來是這樣,可能它就是第六、第七或第八識了?

  師:是,它們是看得見,感受得到的,但已經超越了前五根。

  問:也就是靈體修出來了,才看得見那些東西?

  師:對。

  問:到了一定層次,耳朵可以品嘗味道,眼睛可以聽聲音。那要達到什麼程度或狀態,才能六根互用呢?

  師:當五根關閉,回歸到第六、第七和第八識,進而回歸到源頭的時候,就可以六根互用了。六根消失的時候,才是六根真正發揮作用的時候。在這個層次,眼睛只能看。到了更高層次,眼睛還能嗅。

  問:修行就是讓本來面目從身體中脫離出來,回到它原來的位置去?

  師:對,它本來就是從那裏來,又回到那裏去。所以說:“修也沒有修,證也沒有證,只不過做我的舊事而已”。

  問:這麼說,修行實際上是很容易的了?(衆笑)

  師:是很容易,活在當下,用在當下。難就難在你的六根工作了這麼多年,現在突然不讓它們工作,它們不買賬,它們要喧賓奪主啊!修行就是把熟的變生,生的變熟。總之,無論修多少法門,經曆什麼層次,擁有什麼境界,佛法修證的終極目的都是以智慧的圓滿爲究竟。

  釋萬行2011.01.10

  

《意識的力量》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