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解決內心的方法》佛法的珍貴 二、實踐的驗證

  二、實踐的驗證

  在學習佛法的時候,我們不應將佛法當作世間的知識來學習。掌握世間的知識其目的多是如何獲得更好的工作、增強競爭力、得到更多的名利等等。如果我們以佛法的立場來看待世間的這些知識除了充實物質的生活以外,對于獲得內在的解脫沒有任何幫助。相反,佛法是以慈悲爲懷、智慧爲本的菩提大道。佛法是圓滿的智慧,它超越了一切宗教、哲學、科學等世間的知識。世界上很多偉人、科學家、名人全都異口同聲地贊歎它。譬如:印度總統拉克斯坦曾說:

  釋迦牟尼佛是把智慧之光投射人類心靈的第一人。

  物理學家、郵電學院教授黃念祖老居士曾說:

  佛教是宗教而超越宗教,

  是哲學而超越哲學,

  是科學而超越科學。

  愛因斯坦說:

  “單靠知識和技巧,不能使人類走上幸福和高尚的生活。人類有充分的理由,把那些崇高的道德標准和道德價值的傳播者,置于客觀真理的發現之上。對我來說,人類應該感謝釋迦牟尼佛和耶稣那樣的人物,遠比應該感謝所有創造性的好奇的頭腦的成就要多得多。”

  世界著名學者巴格爾說:

  在世界宗教中,只有佛教是切實地以系統理性的分析來考察生活中的問題,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大家在聽聞佛法時不要像聽神話故事一樣,以神奇或迷信的心態來看待。因爲佛法是宇宙與人生的真理。不能因爲我們是佛弟子就贊歎佛法,而要以尋找、追隨究竟真理的心態來看待,就像印度著名學者迦羅在《勝天贊》中所講的那樣。

  我不偏向于佛陀,亦不歧視外道宗,

  何派具有勝道理,我即依此爲導師。

  本師釋迦如來所說的浩如煙海的教法,沒有一句欺惑語和虛诳語,全部都能得到實踐的驗證。

  如《金剛經》所言:

  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

  釋迦牟尼佛的另一個名稱叫如來,爲什麼被稱爲如來呢,因爲佛陀的教法當中沒有一句欺惑語和虛诳語,全都是究竟真理。正如《瑜伽師地論》說:

  言無虛妄,故名如來。

  龍樹阿阇黎也曾說:

  佛法是勝妙的道理,佛法能令世間快樂,

  能令世間歡喜,此世他世都不欺诳。

  所以從古至今數不勝數的大成就者們按照釋迦牟尼佛的教導而真正地去實踐,最後都證得了佛陀所說的許多不可思議的境界,無上正等正覺,大徹大悟。

  因此佛陀所說法的功德非常不可思議,初、中、後叁個階段皆是善。譬如:最初聽聞時感到生起歡喜心、法喜充滿。中期修行時不需要經過艱難苦修,遠離二邊,依止中道。最終證悟時究竟涅槃,遠離一切垢染,成就無上悉地。正如《隨念叁寶經》所雲:

  正法者,謂:善說梵行。

  初善、中善、後善、妙義、文巧。

  純一、圓滿、清淨、鮮白。

  所以說佛法是我們實際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珍貴之物、無價之寶、寶中之寶。無論我們行、住、坐、臥任何時候都不能沒有佛法。我們不能過于貪執錢財,因爲錢財只是一時的友伴;也不能過于依賴、留戀親人,因爲親人只是半輩子的友伴,就連自己的生命也只是此生的友伴。而佛法則不僅僅是今生今世的救星,更是生生世世、多生多劫、乃至證得佛果爲止永恒長久的救星,是精神寄托,也是心靈妙藥,比什麼都可靠,比什麼都值得信賴,比什麼都珍貴。

  佛法像是渡過苦海的唯一船橋,是砍斷我執的利刃寶劍,是治療心靈的甘露妙藥,是輪回暗夜中的唯一明燈。所以在我們滄桑的人生裏,點點滴滴的生活中,需要佛法的佑護才會使我們的前途更加光明,才會解決我們內心中的煩惱,才會減輕我們身心上的壓力、操勞、憂愁、痛苦等等,更會喚醒我們沈睡中的佛性,逐漸導引我們走向解脫的大道,最終令我們證得佛果。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