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江的兄弟義氣,他一條禅杖,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聽到錢塘江潮,他還以爲是大軍殺來,拿出禅杖趕出來。當得知是江潮後,他明白自己的一生將盡,洗盡身軀,平靜死去。的確是高僧的機遇,笑面生死,從容圓寂。書中經常寫他脫得赤條條的,也正顯出他赤條條來去無牽挂的本性,幹淨純樸。不帶一物來,不帶一物去,不是活佛豈能有這樣的好境界。
宋江固然也能爲了救助他人,不惜個人得失,但是,在他的心中終究是有一個封妻蔭子光宗耀祖的官祿之心,而這正是一個人的弱點,爲了弟兄,他不怕死;爲了平叛,他也不怕死,種種災難裏,他也都沒有死,最後卻是在招安心願已了,並且立下汗馬功勞得到官職後冤死于府邸之中。當真是:多少名利癡兒女,千秋萬古俱黃土!轟轟烈烈的梁山英雄們,連同他們的英雄夢、名利夢,終究都化爲了曆史的塵埃。
在滾滾的錢塘潮聲裏,回想那,多少厮殺往事,幾度血火春秋,都化作滔滔潮水。這潮水,時而仰天怒吼,轟隆隆作戰鼓擂響,時而暗流洄轉,嗚咽咽似泣訴哀傷。而他曾經最重的一個兄弟之情,今日也在聽聞潮聲後看開看淡。只這一個“情”字,亦何嘗不是一種牽纏?既然赤條條去,這兄弟之情自然也是刹那放下。曾經如海深的兄弟情誼,曾經看得比性命還要重的義氣二字,今日便全都消融在錢塘潮裏。
在半生的厮殺中,智深不僅看透了名利,看透了成敗,最後,在如雷的潮聲中,更是看透了恩怨,看透了情誼,看透了生死。只此看透之時,正是應了金剛經中的“心無所住”,不住色,不住聲香味觸法,于是了無牽挂,安然坐化,果真是“赤條條來赤條條去”。
魯智深出家之時,衆僧皆看魯智深形容醜惡,相貌凶頑,都不想剃度他,怕日後會累及山門。而智真長老卻說:只顧剃度他。此人上應天星,心地剛直。雖然時下凶頑,命中駁雜,久後卻得清淨。證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可記吾言,勿得推阻。
最初,很多人都會以爲五臺山文殊院的方丈昏庸,拿了趙員外的銀子,居然就收下魯達這殺人逃犯,結果這厮在寺中喝酒吃肉打和尚,搞得個烏煙瘴氣。
最搞笑就是這法名,智深,這厮掄個禅杖,張嘴灑家,閉嘴搓鳥,爲個鳥窩,整顆樹連根拔起,怎麼也不象個有智的樣子,更不必說深。
至最後,寥兒窪,群雄盡滅,而智深卻自行坐化,無疾而終,施施然一副高僧的樣子,才明白佛法無邊,老和尚一雙慧眼,這魯達絕對是大智慧之人。
看智深一生,未曾怨過誰,亦不曾恨過誰,幾次殺人,不過都是路見不平,扶危濟困。不想榮華,不思富貴,只好喝酒,只愛吃肉,內心坦蕩,自性天然。雖然,當初做和尚並不是他心甘情願,完全是爲了避難,但是卻歪打正著,正貼近魯達的心性。雖然大家都說他是個花和尚,他也的確沒有守那些寺院的清規戒律,但是他的內心卻與佛法相應。他心地善良,即使殺人,也從不濫殺無辜。
魯智深的內心很符合“金剛經”裏的“無人相,無我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他交朋友全憑一顆直心,不分于己是有利無利,即使是想暗算他的那些個潑皮們,他不但沒有一點記恨,反倒是和他們交起了朋友。在倒拔楊柳後,一時興起,舞起了禅杖,惹來林沖的喝彩。英雄識英雄,兩人一見如故,結爲兄弟。後來林沖得罪高俅,被刺配滄州,魯智深一路護送,救下林沖性命。而且,因此被高太尉追捕,最後無處安身,流落江湖。這樣的一個熱心人,不爲名不爲利,“無私者無畏”,這樣的心靈世界總是自由而寬廣的。
魯智深一生殺人無數,但從未有過牢獄之災,梁山好漢,臉上沒個金印,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這和尚卻沒有。
好漢們大口喝酒,大塊吃肉,看似痛快,其實個個一肚子傷心往事,和尚卻一生沒吃過虧,最委屈的也就是做了和尚。不過這和尚到後來卻也做得心甘情願,後來有好多次機會魯智深可以還俗,但是魯智深一直是一席僧衣,不肯脫下。甚至,做和尚也成爲了他的一種信念,以至于後來宋江勸他脫了僧衣換官服,他依然堅持做他的和尚。
再看魯智深所殺之人,不外各個奸惡,梁山大寨裏沒有欺壓過良善百姓的人,其實不多,仗義如武松,鴛鴦樓殺了張督監滿門,也是太過血腥,唯有老魯,才真個是恩怨分明,行俠仗義。
魯達的智慧,貫穿于每一處,他張揚卻不真的鹵莽,他性如烈火其實卻心細如發,粗豪如他,卻知先安頓好小女子和老漢,然後暴打鄭屠。看他羅漢一般頂天立地,其實大丈夫能屈能伸,他也也會打不過就跑,失手出了人命,面不改色,嘴中還罵“你這厮詐死”,然後逃之夭夭。是英雄,卻不逞英雄。
魯達,是他的原名,似乎暗含有粗魯、豁達之意;在其出家後,又名智深,既有禅意,又包括了聰明睿智的含義。其智雖魯卻深,跟“大智若愚”一詞異曲同工,用來描述大和尚其人倒很貼切。佛法也是如此,對于平常人而言,看佛法簡直是高深莫測,不易參透。而佛法卻自稱是空無一物,並不是什麼高深道理,每人都有佛性,只是被世俗的許多東西所蒙蔽,所謂佛法只是道破衆生心裏原本就有的本性。此正是“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原來,煩惱斷處即是菩提!大機大用,佛心天真,不向人間說孤獨,一念清涼火成冰。
孤夜月明,靜水東流,秋風乍起,落葉歸根。魯智深死了,但在這未嘗不是一種大解脫,一種修行後得來的正果。就如紅樓夢裏寶玉出家一樣。看起來悲傷淒婉,但是,這是一種從容的微笑,一種別樣的莊子擊築而歌。
斜陽一抹蓮花碎,苦心未必不佛心。智深的一生,曆練了一回情義人生,完成了一次生命的輪回,好灑脫!他一生不曾爲過“我”,最後卻領悟了“我”的真谛。何爲“我”?何爲“佛”?我即是佛,佛即是我。無私是佛,有私是我;直心是佛,曲心是我。如金剛經裏所說,佛,即非佛,是名爲佛;我,即非我,是名爲我。無我是佛,無我正是我。
《一把天外火 燒個幹淨我》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