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喜道古今
大度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在面對生活時表現出來的那種豁達開朗讓我們折服,那種對生活的淡然讓我們慚愧,那種悠然自樂的安逸生活讓我們向往。
田園詩鼻祖陶淵明,十叁年的宦官生涯讓他“大濟蒼生”的理想抱負化爲泡影,但他一篇《歸去來兮辭》讓他的心境再次轉變。“久在樊籠裏,複得返自然”,一種對平淡生活的追求,一種對功名利祿的釋然在此體現的淋漓盡致。親近大自然的生活是最本質最美好的生活,古往今來有多少人不都是希望自己能過這樣的生活,可是他們卻放棄不了那種驕淫奢華的生活,也沒有陶潛那種“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的反省。
我們時常追求一些錯誤的東西,當你幡然醒悟的時候,你會發現這一切不過是過眼雲煙,只有平淡才是生活的真谛。生活中“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的豁達讓他可以在南山下悠然自得的種豆喝茶。“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對自然的那種認知,一切終歸于自然,我們誰也改變不了。一切順其自然,人生將更加快樂。我們總認爲自己能改變自然,結果到最後弄的傷痕累累,卻發現地球依舊在有規律的轉動,變的只是我們的心。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我們總在渴望別人給我們找塊淨土,其實只要心靈放空,何處不是淨土呢?我們總把自己的心裏挂滿煩惱,什麼時候才能擺脫塵世的喧囂,才能找到心中的那片淨土。學會熱愛生活吧,生活是我們來到人間的目的,陶潛之所以那麼快樂那麼悠然,也與他熱愛生活分不開的,“登東臯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多麼閑恬的意境,我們卻總是把生活看的太複雜,把生活當作是自己的負擔,總以爲人上人才是生活的目標,卻不知道爲此奔波一生的苦楚是完全不必要的,因爲你完全可以快樂的過完這一生。
“死去何足道,托體同山阿”,對生死的過程早已看淡,生死不過是人生的一種必然,當我們曆盡滄桑,閱盡世事,燃盡生命,終會塵歸塵、土歸土。還有什麼值得我們放不下的。人生就該如此,坦然地面對一切,平淡地度過一生。
時光穿梭到現在,陽光還是那樣明媚,山川依舊那樣秀麗,大海仍然還是那樣壯闊。在這美麗的背後,人們的心卻早已傷痕累累,負擔重重。奢華的生活似乎成了人們的共同奮鬥目標,長期的奔波使他們有時候會突然忘了什麼是快樂,是的,他們已經麻木了,在喧囂的塵世中迷失了自我。心中的那份年少的純真早已被利益所代替,這樣的生活是可悲的,人的一生活得不就是個坦蕩嗎?爲的不就是個快樂嗎?可是在人生的終點,人們才發現,他們偏離快樂的軌道太遠了。
幸福快樂才是人生的真谛,可是當人們爲了更大的利益而奔波忙碌時,他們感覺到快樂了嗎?沒有。當你放下一切,躺下來享受陽光時你感覺到快樂了嗎?那是肯定的,那麼就放下心靈的負擔,趁著還有陽光,盡情享受一番吧!因爲誰也不知道明天是否還能看見太陽。
古人一生的淡然流傳至今,被億萬世人所知。然而卻被世人當作清風一樣,任其吹走。停下你匆忙的腳步,平靜你急促的呼吸,敞開你疲憊的心靈,讓淡然之風吹一吹,吹走你的煩惱,吹走你的焦慮。讓溫暖的陽光照一照,帶給你生活的歡樂,帶給你光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