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覺悟之路》第一章 太子出家▪P2

  ..續本文上一頁者,我們非常高興,我通過智慧悟證並宣說的同一種法,你通過你的智慧也獲得了。你通過智慧悟證並安住之法,就是我通過智慧悟證並宣說之法。這樣,我所知道的法,你也知道,你所知道的法,我也知道。我是什麼,你也是什麼,你是什麼,我也是什麼。來吧,朋友,讓我們倆人共同領導這群苦行僧吧。”

  悉達多並不滿足于此,這僅僅導致思維的較高境界,但不能趨于厭離、苦滅、寂靜、智慧、覺悟和涅槃。他也不熱心于領導這一群苦行僧,在自己沒有首先覺悟之前,即使是與自己俱有同等修證,精神豁達之師合作,也還有盲人引導盲人。此法不能滿足他的要求。因此,他禮貌地告辭了。

  在那特殊曆史時代,沒有政治上的動蕩不安。印度當時的知識分子致力于對各宗教系統的研究和談釋。根據各自的性格,人們向以梵行爲生的隱土們提供一切方便。大多數這樣的宗教導師都有大批自己的信徒。因此,苦行僧悉達多很容易就找到比前者更爲合適的宗教大師。這一次,他來到優陀伽羅摩于的住處,表示希望在他的座下修習梵行。優陀伽羅摩子欣然接受他的請求。

  不久,才智超人的苦行僧悉達多掌握了老師所教之法,獲得思維集中的最高境界,即非想非非想界(n” eva-sanna-nasan-nayatana)(20),這是世間撣的最高境界。當意識達到如此微妙、清淨時,就談不上意識的存在與否,在精神發展的範疇裏,過去印度的聖哲都無法更向前發展。

  品格高尚的老師聽說他傑出的學生又成功了,極爲高興,與前一位老師不一樣,這次,優陀伽羅摩子請他做其學生的導師,引導大衆,以此來表示對他的尊敬,他說:“快哉,朋友,看到你這樣的同修者,真讓人高興。優陀伽羅摩子知道的法,你也知道了;你知道的法,優陀伽羅摩子也是什麼。來吧,朋友,從此之後,你來引導這群苦行僧吧。”

  但是,他仍然感覺到,他所追求的最高真理還沒有實現,他的意識雖能完全自在,但距離最終日的還很遙遠。他所追求的是至高無上的涅槃,徹底的苦滅,各種貪欲的滅除。他在此法中也同樣得不到滿足。因此,他就告辭了。

  他終于認識到,他的精神追求已遠遠超過他所學習之人,沒有人能夠傳授他希求的最高真理。同時,他也意識到,人們只有潛入內心,才能發現最高真理,因此,他不再向外尋求幫助了。

  [注]

  (1)不同於基督紀元,佛教紀元是從佛陀涅槃之日計算(即公元前543),而不是誕生之日。(有關佛陀涅槃日的問題,學術界有過爭論,大多數人認爲是公元前486年。斯裏蘭卡傳統的說法給佛教紀元提供了基礎)。

  (2)巴利語-Vesakha,梵語-Vaisakha,僧伽羅語-Vesak。

  (3)迦毗羅衛國遺址已被發現,它位于波斯堤邦,離本格爾和跋布火車站約叁英裏。

  (4)爲了紀念這一聖況,阿育王在此樹立了石柱,並保留至今。

  (5)請看家譜表。

  (6)喬達摩是一家姓,釋迦爲佛陀屬于的一族姓。

  傳統認爲,大日族奧卡柯的兒子由于繼母的陰謀而被放逐。在被流放過程中,這些王子們來到喜瑪拉雅山。在這裏,他們遇到隱士迦毗羅。在他的勸導下,他們在這裏建造城市,以隱士的名字命名,取名迦毗羅衛國。國王說此事後,高興不已,說:“高貴的王子們真是能幹-sakya vata bhorajaku-mara。”因此,王子們的族姓和王國就被起名爲釋迦。釋迦族王國座落在南尼泊爾,延伸到現代的噢達地區。(見湯姆斯的《佛陀傳》,第6頁。)

  (7)見活淪,《佛教在傳譯中》,第49頁,以及《<本生故事>注疏》。

  在阿私陀的建議下,他的倒兒那羅伽抛棄了世俗生活。正如希望的那樣,當太子獲證菩提後,他聆聽了佛陀的教導,成就阿羅漢。

  見《經集》,第叁品,《那羅伽經》。第131頁。

  (8)無色界爲非物質世界,成就無色界禅定之人往生此界。

  (9)梵語-Siddhartha Gautama。

  (10)聽說悉達多太子出家後,陳如同其它七位婆羅門的四位兒子一起抛棄了世俗生活,跟隨他的左右。他們就是最初五比丘。見下面第六章。

  (11)《中部》。第一卷,第叁十六經,《摩诃薩遮經》,第237頁。

  (12)禅那是一種思惟高度集中而獲得的一種意識境界。

  (13)她也被稱爲跋達诃車那,頻巴,或羅候羅之母。

  (14)以絲綢而聞名的中印度一個省,現代波羅斯爲其首府。

  (15)《增支部》。第一卷,第叁,四經。英譯《增支部》,第一卷,第128頁。

  (16)《中部》。第一卷,第二十六經,《羅摩經》,第163頁。

  (17)《中部》。第一卷,第叁十六經,《摩诃薩遮經》,第237頁。

  (18)“見四相,即乘馬出走。……”《佛種姓》。第65頁。

  (19)原意爲被伽鎖(rahu)束縛,或執取。

  (20)第叁無色禅。

  (21)第四無色禅。

  

《《覺悟之路》第一章 太子出家》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